毕开顺(1956年12月-)男,生于河北省唐山市,瀋阳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在瀋阳药科大学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在香港中文大学中药研究中心完成博士后工作。已培养研究生39名(其中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30名),现指导研究生33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6名,硕士研究生17名)。主持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科技部、国家药典委员会、国家中医药局等国家级课题12项、与瀋阳协和製药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毕开顺教授实验室。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载40余篇。 曾任瀋阳药科大学校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毕开顺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河北省唐山
- 出生日期:1956年12月
- 毕业院校:吉林大学、瀋阳药科大学
社会兼职
瀋阳市政协常委。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新医药博士协会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员,中国色谱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分会药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高级职称(药学类)评审委员会委员,辽宁省药学会药物分析学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瀋阳市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药学学报》、《药物分析杂誌》、《中国中药杂誌》、《中草药》、《中国天然药物》、《药品评价》、《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瀋阳药科大学学报》、《西北药学杂誌》等杂誌编委。2011.9.21--拟任瀋阳药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现任瀋阳药科大学校长。
研究方向
致力于中药现代化研究,包括中药化学模式识别、指纹图谱、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标準研究等。其中有代表性的课题如:银杏叶自微乳化软胶囊及其辅料中链三酸甘油酯的研製(国家科技部863计画),黄芪药效物质及其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吴茱萸汤的开发与研究(国家科委生命中心“九·五”攻关课题),中药的质量控制研究(国家发展计画委员会),新複方抗病毒中药的开发研究(国家科委新药研究中心),野菊花注射液质量标準研究(国家药典委员会课题),“以网路为基础的科学活动环境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五味子道地性与色谱指纹图谱研究(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化学模糊模式识别鉴定中药质量方法学的研究(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等,
获奖情况
瀋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知识分子称号、首届新医药博士论坛论文二等奖、陈香梅教育奖励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青年学科带头人、辽宁省首批“百千万工程”百人层次、首批“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画”项目基金,瀋阳市科协系统优秀科协工作者称号,2005年“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获省教育成果一等奖(第三参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