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洛阳话

2019-04-12 12:12:34 百科
洛阳话

洛阳话

在汉语各大方言中,官话方言有它突出的地位和影响。以洛阳为中心的北方话通行地区一直是中国政治的心脏地带,因而有“官话”之称。

洛阳话为河南洛阳地区所通行的口语,区别于外来移民中普遍使用的国语,洛阳话主要通行于原居民(老洛阳人)之间。洛阳话属于中原官话—洛嵩片,在河南省内属豫西方言,与南阳话比较类似。

洛阳话有23个声母(含零声母),45个韵母(含8个儿化韵)区分尖团音。洛阳话与国语在音调、发音和辞彙上的差异较大。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洛阳话
  • 系属:中原官话—洛嵩片
  • 流行地区:洛阳地区
  • 声母:23个

语音

声母

p 比不巴白
pʰ 皮丕片平
m 木毛民皿
f 夫乏反方
v 尾武文亡
t 打多刀刁
tʰ 土太天屯
n 内牛奶女
w武王卫
l 立吕洛列
ts 左斩罩支
tsʰ 七抄茶翅
j也
s 四小沙生
tʂ 助展赵知
tʂʰ 窗超辰式
ʂ 世拴水升
ʐ 日锐人荣
tɕ 急局介决
tɕʰ 去巧丘欠
ɕ 希穴玄兄
k 瓜甘艮光
kʰ 可尻口孔
x 户化火杏
零声母:二硬艾牙也央五瓦王月允容

韵母

ɿ 支此时四
ʅ 知池拾十
ɯ 圪坷核二
i 尾立七希
u 户六出五
y 女律足去
a 袜八他沙
ia 俩家掐夏
ua 抓刷蛙滑
ya 徐家/sya31/庄ㄦ
æ 白太色改
iɛ 别捏且介
uæ 帅拐快外
yɛ 绝雪决靴
ə 磨扯热歌
iə 略爵脚学
uə 托左说戈
yə 九个/tɕyə53/
ɔ 否刀招好
iɔ 苗刁小巧
ɨ 二尔给黑
ei 笔墨彼谁
uei 内最水委
əu 豆走收口
iəu 丢囚九又
ɛn 寒山晚三
iɛn 先连片减
uɛn 短穿官环
yɛn 联全犬院
ən 文吞人很
in 品林寻欣
un 盾寸春昆
yn 论旬均允
aŋ 亡浪上康
iaŋ 良相向央
uaŋ 庄爽光王
əŋ 孟等升杏
iŋ 平另井幸
uŋ 同宋充共
yŋ 龙粽兄容
əɯ 枝ㄦ
iɯ 心ㄦ
uɯ 腿ㄦ
yɯ 裙ㄦ
ɐɯ 肝ㄦ
iɐɯ 尖ㄦ
uɐɯ 光ㄦ
yɐɯ 院ㄦ

声调

阴平
33
三、一、千、六、七、八、百
阳平
31
零、平、人、才、文、十、白
上声
53
五、九、比、手、古、口、女
去声
412
二、四、万、父、正、大、用
上声53→阳平31/_上声53
例如:有≠油,老≠捞,养≠洋;
有水=油水,老米=捞米,养马=洋马

历史

史实记载

[唐]李 涪:凡中华音切,莫过东都,盖居天地之中,稟气特正。  [宋]陆 游: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老学庵笔记》  [宋]寇 準:惟西洛人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说郛》  [宋]路德章:浙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盱眙旅舍》  [宋]陈 鹄:乡音是处不同,唯京都天朝得其正。《西塘集》  [元]周德清:欲正语言,必宗中原之音。《中原音韵》  [元]范德机:四方偏气之语,不相通晓,惟中原汉语,四方可以通行。《木天禁-语》  [元}孔 齐:北方声音端正,谓之中原雅音。南方风气不同,声音亦异,至于读书字样皆讹,轻重开合亦不辩,所谓不及中原远矣,此南方之不得其正也。《至正直记》  [明]沈宠绥:以吴侬之方言,代中州之雅韵,字理乘张,音义逕庭,其为周郎赏者谁耶?不揣固陋,以中原韵为楷!《弦索辩讹》  [明]吕 坤:中原当南北之间,际清浊之会,故宋制中原雅音。  [明]陈全之《蓬窗目录》:杭州类汴人种族,自南渡时,至者故多汴音  [明]郎鍈《七修类稿》:城中(杭州城内)语音好于他处,盖初皆汴人,扈宋南渡,遂家焉。故至今与汴音颇相似  [明]王伯良:"识字之法,须先习反切。盖四方土音不同,故须本之中州"-------《方诸馆曲律·论须识字》  [明]杨文骢:"得中原之正音,去五方之啁杂"---------《同文铎》  [清]朴隐子:"词严声律,韵必中州。盖河洛当九域之中,其音可通于四方耳"-------《诗词通韵·序》  [清]潘耒:"河洛天地之中,雅音声韵之正"--------《类音·南北音论》  [清]罗愚:"摄以开合口呼,正以中州音"--------《切字图诀》  [清]阎若璩:洛阳为天下之中,南北音词,于此取正  [清]王德晖:"天下之大,百里殊音,绝少无病之方,往往此笑彼为方言,彼嗤此为土语,……愚窃谓中原实五方之所宗,使之悉归中原音韵,当无僻陋之诮矣"-----------《顾误录》  [清]张燮承:"填图字样皆系按中州韵填入,学者不可因今古音讹、南北音异妄自更改"-------《翻切简可篇·读横直图口诀》  [清]毛先舒《与婿徐华征书》:汴为中州,得音之正。杭多汴人,随宋室南渡,故杭皆正音。  [清]周 赟:夫中国车书一统, 而音韵必叶中州。《山门新语》  到了清朝中期以后,由于北京长期居于全国政治中心地位,逐渐完成官话由河南话向辽东汉音(国语前身)的转变。

商周时期

东周时期,洛阳话成为雅言,第一正式成为官方国语,在东周统治的数百年间洛阳话作为中国最早的国语对后期民族语言的发展起了深远的作用。

魏晋时期

“各代的韵书和典籍都有记载呀。”郑张尚芳说,古代着名的《切韵》代表着南北朝至隋这一段历史时期的标準音,当时颜之推等人长安论韵,审定的就是洛阳人读书音的音韵纲领。

盛唐时期

到了唐朝后期,语音已经发生了变化,有记载称有个叫李涪的人,根据当时的唐音,批评《切韵》审定的标準音是“吴音”,但他也说“中华音切,莫过东都”,东都就是洛阳,也推崇当时的洛阳音为标準音。
“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洛阳读书音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南北朝——隋——唐各不相同,隋朝时的洛阳标準音到了唐朝就被认为是‘吴音’;第二,不管洛阳音如何变化,各代都认为洛阳‘居天地之中,稟气特正’,还都以当时的洛阳音为标準音。”

明清时期

郑张尚芳说,唐以后的各个朝代,也都产生过标準音的争论。从历史记载来看,宋、元都以当时的洛阳读书音为标準音。明初的《洪武正韵》,同样标榜“以中原雅音为定”。直到清朝中期以后,官话的标準音才向北京话转移。

形成原因

“所谓以洛阳音为标準音,是说历代都以当时的洛阳读书音,即太学里教学採用的语音为标準音,而不是洛阳的方言口语。”
为什幺都要以洛阳读书音为标準音呢?郑张尚芳说,因为古人都认为洛阳居天地之正,语音也为天下正统,所以各朝各地的语音都要向洛阳音靠拢。但总有个靠近程度的问题,就像现在我们学说国语,有人的方言很难改掉。

史证考据

“洛阳音”读诗韵律更美
真的能用孔子时代的上古音来念《诗经》、《论语》吗?用古音念古文又是什幺样的感觉呢?
“历代都有韵书,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当时的发音方式,因此可以根据音韵学规律来复原古音系统,把古代音重建出来。”郑张尚芳说。
说到兴头儿上,郑张尚芳还即兴用唐音念了一首唐诗——李白的《静夜思》。由于无法还原他的朗诵,记者只能用字母大致拼出发音:
“床前明月光”读为“zhiang(将)zê(则)mraeng(蒙)ngüad(虐)guang(广)”;“疑是地上霜”读为“ng-i(捏)jie’(节)dih(底)jiangh(尚)shiang(爽)”;“举头望明月”读为“gye’(隔)deu(丢)müangh(芒)mraeng (蒙)ngüad(虐)”;“低头思故乡”读为“dêi(歹)deu(丢)s-i(丝)guoh(过)hiang(行)”。
他的朗诵,听起来跟广东口音很相似,音调很怪,像“月”字,念起来好像直接用鼻音“ng”拼韵母“ue”,还是入声,后音曲折缭绕。整首诗听起来确实抑扬顿挫,但很难听懂他到底念的是什幺。

继承弘扬

“复原推广古音不现实”
对复原推广古音,郑张尚芳认为并不现实。他说,重新构拟出来的古音只是个大概,不能确定古代是否就是这样发音的,因为“死无对证”嘛。用古音来念古诗文当然更有味道,能更好地体现其原有的韵律美,但是普通人根本听不懂,这样做也就失去了意义。
虽然现在的洛阳方言还保留有一些古代发音方式。比如“龙”,在洛阳一些地方被读作“liong”,“住、处、书、如”读yu韵等,但洛阳的读书音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每一个朝代都不一样。
“比如‘洛阳’两字,最早的时候念‘lagelang’,再近点的时候就变成了‘lageyang’,到现在的读音则是‘luoyang’。所以古音复原起来也很麻烦,到底以哪个朝代的为準呢?”

语音区别

洛阳话与国语比较大的区别,主要是音调、发音和辞彙上的差异。

音调区别

区别于国语的四声,洛阳话中只有平声、上声、去声等三声,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经消失,但与国语一样存在轻声。 例如,美眉一词,与洛阳话中妹妹发音一致,但该词是否出于中原官话则无从考证。

发音区别

今日洛阳话与作为中古汉语标準语的洛阳音迥异。今日洛阳话语音的主要特点是个别辅音、元音的差别和合音的大量使用。
辅音的区别在于
分尖团国语中的‘j q x’,在洛阳话中则细为‘z ts s 和j q x’。 例如,国语中都读作jiang的‘浆’‘江’二字,在洛阳话中分别为浆=ziang、江=jiang。 qiao,桥、瞧。洛阳话中,桥=qiao,瞧=tsiao。 xiu,修,休。洛阳话中,修=siu,休=xiu。 有微母国语中部分辅音为‘W’的字,在洛阳话中则为‘V’。 例如,wan,万。洛阳话中读‘van’。武,读作‘vu’。 其中也有一字多音的,可以认为是同时保留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发音。例如,‘无’,存在‘vu’,‘mu’,与日语中的汉音、吴音并存现象类似。 无花果,mu hua guo。无缘无故,vu yuan vu gu。南无阿弥陀佛,nan vu a mi tuo fu。 元音的主要区别如下:
无辅音的元音前发‘ng’音,如‘阿=nga’,‘俄=nge’。 o,u的区别。度=dou。‘印度=indo’。‘土地=todi’。 参考:值得注意的是,在外来语的音译中,很多辞彙的发音比国语更接近原文的发音。
例如,苏菲=so fi,飞利浦=fi li pu,沙发=sa fa,苏联=so lian,波兰=po lan,纽约=niu yuo,鲁宾孙=lou bin sun。当下年轻人已经很少有人如此发音,单字发音和国语别无二致。只有在部分老年人中仍旧保持如此之发音习惯。

辞彙

辞彙

洛阳话中保留了相当多的特有辞彙,动词居多,其中很多没有相对应的汉字。例如:
喵 miao 表示没,否定
厮跟,si gen = 一起; 例如,ra俩厮跟着去。(人家两个人一起去) ra=人家
板,ban = 放,摔
板那儿!ban nar = 就放在那儿 他板住啦!=他摔伤拉
嗡,wong = 推; 例如,保嗡我,再嗡我都板那儿啦。(别推我,再推我就摔倒了)
咕状,gu zhuang = 蹲; 例如,你靠那帮咕状咕状。(你往那边蹲蹲) 靠 = 往
昭,zhao = 看; 例如,你昭昭那dia掉yuo啥?(你看看那地下掉了一个什幺?)
咕,gu(ku , kɨ, kɯ ) = 给; 例如,你爸叫你今儿黑咕家liu打yuo电话。(你爸叫你今晚给家里打个电话)
垓,gai = 在; 例如, 你gai哪儿哩? (你在哪儿呢?)
各那儿来,ge-nar-ai(有些受到外来人口影响的地方会用lai,老洛阳人多用ai) (在哪里呢 gai-ner-li)= 在哪里;例如,你各那儿来?(你在哪儿呢?)
着,zhuo = 知道; 例如,我不zhuo呀。(我不知道呀)
寻,sin(xin) = 寻找; 例如,赶紧咕我sin sin。(赶快给我找找)
斗那儿,duo nar(走那儿,zou-ner) =就那样;例如,斗那儿(nar)吧!(就那样吧)
哥儿一 , [kɨ iʔ] 表示讨厌一类的意思。

合音

说到洛阳话,最值得一提的是合音。洛阳话中最常见的合音就是前一个词的辅音,加上后一个词的元音,形成缩合新词。汉语其他方言中也有合音现象,北京话中的‘甭=不用’之类,就属于合音。洛阳话中的合音现象十分丰富。(如 mèr=门外mén wài)

数量词

基本规则:数词辅音+u+量词‘个’的元音。
一个 = yi-i+u+ge-g = yuo
俩 lia (例外)
仨 sa (例外)
四个 = suo(1)ser(2)
五个 = wo
六个 = luo
七个 = que (注:洛阳话中‘七=tsy’)
八个 = ba (例外)
九个 = jiuo
十个 = she 或者shuo
几个 = jiuo

名词、代词

词根声母+词缀韵母
人家 = ra (ren jia>ra 他的,那个人的。例如,ra孩子=人家孩子)
你家 = nia(nian) (nia'gia>nia 你的,你家的。例如,借nia俩钱吧?=借你家点钱吧?)
谁家 = sei(*seijia>sei 谁的,谁家的。例如,sia衣裳垓dia掉着=谁家的衣服在地上掉着)
你们 = nia men(你家们)
落花生 = la sen (落花生luohuasheng)

副词及其他

无有 = miao ,miu
什幺 = 啥
做什幺 = 做啥 = 爪,zhua
弄啥 = noa
点儿=dear,一点儿,你好dear miao? (你好一点没有?) 你快dear!(你快一点!)
经典例句:你xin ra 爪,ra miao gai jia, 不 zhe qu sia(xia,ner) 啦。 (你找人家做什幺,人家不在家,不知道去谁家(那里)了)
不用,不应 = bing (并咯意我 = 别来烦我)

地名

青阳屯,tsing yang tun = tsiang tun
徐家屯,xu jia tun = xua tun

文法

感叹词后面跟表程度的形容词儿化 
感叹词后面跟表程度的形容词儿化,表反意、反语或否定。例如:
震大, zhen da(去声) = 这幺大 震大儿,zhen der= 这幺小
恁些,zhen xiye(去声)= 那幺多 恁些儿,zhen xiyer(扬声) = 那幺少
副词重叠词儿话 快快儿,kuai(去声)kuer = 快快地,快点
好好儿, hao(去声)her = 好好地
特殊辞彙 少家失教 = 缺乏教养
少脸无皮 = 寡廉鲜耻
小东小西 = 小东西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