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命周期是一个家庭形成、发展直至消亡的过程。反映家庭从形成到解体呈循环运动的变化规律。最初由美国人类学家格里克于1947年提出。在市场行销学中,特指消费者作为家庭成员所经历家庭各个阶段形态的变化,用以分析和揭示消费者在不同阶段消费的形式、内容和特徵等,从而作为市场区隔的变数。一般可以分为单身阶段、新婚阶段,满巢阶段、空巢阶段、退休阶段和鳏寡阶段六个阶段。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家庭生命周期
- 外文名:familylifecycle
- 释义:家庭从形成到解体呈循环运动过程
- 提出者:P.C.格里克
基本概念
一般把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与解体6个阶段。标誌每一阶段的起始与结束的人口事件,如表所示。6个阶段的起始与结束,一般以相应人口事件发生时丈夫(或妻子)的均值年龄或中值年龄来表示,各段的时间长度为结束与起始均值或中值年龄之差。例如,如果一批妇女的最后一个孩子离家时(空巢阶段的起始),平均年龄为55岁,而她们的丈夫死亡时(空巢阶段的结束),平均年龄为65岁,那幺这批妇女的空巢阶段为10年。
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这个概念综合了人口学中占中心地位的婚姻、生育、死亡等研究课题。由于婚姻、生育、死亡等人口过程都是发生在家庭里的,对家庭生命周期的研究可以对这些人口过程的机制进行更深入的认识与剖析,避免传统的人口学把婚姻、生育、死亡等人口过程分离开来孤立地进行研究的弊端。家庭生命周期的概念在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乃至与家庭有关的法学研究中都很有意义。例如,对家庭生命周期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解释家产权、家庭与家庭成员的收入、妇女就业、家庭成员之间的关係、家庭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处于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的人们心理状态的变化等。
传统的家庭生命周期概念反映的是一种理想的道德化的模式,与社会的现实状况有较大出入。有不少学者已认识到这一概念的局限性。他们认为把家庭生命周期分为6个阶段,只适用于核心家庭,而不适用于许多亚洲国家和他开发中国家中普遍存在的核心家庭与三代家庭或与其他形式的扩大家庭并存情况;传统家庭生命周期概念也忽略离婚以及在孩子成年之前丧偶的可能性,即未包括残缺家庭;还忽略了无生育能力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无孩家庭”;对于有不同孩子数的家庭,含有再婚与前夫或前妻所生子女的家庭的差异也未予以反映。
详细内容
每个父亲都是家庭的经济和精神支柱,正因为此,许多父亲都深深地懂得自己的责任和负担的重大,特别是要保证家庭经济生活的稳定,这就要求父亲们要在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努力赚钱的同时,认真做好理财规划,使一家人的生活正常运转,实现自由、自主、自在。作为理财专员的金融理财师和理财经理们,面对处于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的父亲们为了实现全家人自由、自主、自在的生活而奔波奋斗,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帮助他们做好理财规划。
形成期
家庭形成期也叫筑巢期,这个时期是指从结婚到子女出生,特徵是处于美满的二人世界,作为家庭里的準父亲,一般年龄在25-35岁之间,家庭支出面临较大压力,加之结婚、购房、购车等,一般负债较高。这就使得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準父亲,将承担更多的社会和家庭责任,尤其是为了迎接即将出生的宝宝,及早为家庭制定和执行有效的理财规划非常重要,从整个家庭生命周期来看,这个时期的理财规划可能最为重要,在以后的各个阶段只要根据家庭情况的变化对这个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可。理财重点:
保险规划要首先考虑。作为準父亲和家庭经济支柱,家庭责任重大,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保险是对家庭责任的最好体现,可以使自己成为一把为家人遮风挡雨的“爱心大伞”。
在保险规划上,首先要确定保额和保费,按照通常的做法,一个家庭每年的保费支出应以年收入的10%为宜。对于保额,也要根据家庭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每个家庭所需要的寿险保额约为家庭年收入的10倍,但在具体规划时还要把房贷、车贷余额纳入保险需求。
其次要确定保险种类,对于家庭形成期的準父亲,要重保障轻投资,最应该考虑的是保费便宜、消费型的定期寿险、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健康保险,儘可能地做到保费小、保额大。为了应对意外事故和以后每个生涯阶段的理财目标需求,如果资金比较宽裕,还可选择另外一种可贯穿一个家庭整个生命周期的投资型险种,即万能险,这种保险的保费和保额比较灵活,许多人认为一张万能保单就可以满足一个人一生的保险需求。
投资规划可以激进一些。俗话说,年轻就是资本,这一时期的準父亲正处于人生起步并迅速上升阶段,喜欢尝试新生事物,也经得起失败和挫折,能够承受较高的投资风险,因此可以追求较高的收入增长率。从投资种类上看,股票类、债券类、货币类可分别占70%、10%、20%。
量力而行规划好支出。由于家庭刚刚形成,生活压力较大,特别是需要购房购车,支出较多。对此,準父亲们要注意权衡家庭的基本情况和未来的收入支出,量力而行合理规划好购房购车事宜。
规划好个人职业生涯。当今世界是竞争的社会,更是学习的社会,对于年轻的、即将承担生儿育女的準父亲来说,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特别是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投资,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前途无量”,真正承担起对于家庭的重大责任。
成长期
家庭成长期也叫满巢期,是从孩子出生到其完成学业这个阶段,其特徵是家庭成员增加,家庭中父亲的年龄一般在30-55岁左右。孩子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但随之带来的是较二人世界时更多的责任,许多家庭都明显地感受到了压力,生活支出、教育支出压力都较大,因此做好理财规划更为重要。这时要对前期所制定的理财规划进行认真地检视,该增加的要增加,该调整的要调整,使其更加适合家庭情况的重大变化。
保险规划要先大人后孩子。有句成语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即一个家庭最需要投保的人是这个家庭的经济支柱,父母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往往比孩子更需要保障,因为只有父母健康,才能够保证家庭有持续的收入,孩子才能够正常生活和成长。因此当了父亲后,更应该给自己和妻子投充足的保险,再考虑给孩子投保,险种上以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为主。
教育金要及早準备。近年来,由于教育费用的过快增长,教育成为许多家庭最主要的支出之一,与其他支出相比,教育金具有特殊性,除了数额较大,且基本上呈逐年递增的特点外,还有几个突出的特点,如属于刚性支出,没有时间和金额的“缓冲”,非常缺乏弹性,在既定的时间内一定会被使用。由于这些特点,在筹集过程中,父亲们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要未雨绸缪,及早準备;其次,教育金最好要从宽準备,儘量多準备一些;再次,充分考虑教育金积累的安全性和稳健性,分散投资,组合投资,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搭配;最后,在选择子女教育金的具体投资产品时,要综合考虑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时间长短以及巨观经济形势和市场状况。一般来说,距离子女的教育目标实现时间越远,可以选择风险越高的投资工具;反之,则应该更多选择风险越低的投资工具。
投资理财要稳中有进。由于家庭收入增加、支出相对稳定,家庭积累逐渐增加,可投资净资产逐年增长,但应注意控制投资风险,特别是在家庭成长期的后期。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成员的增加和责任的加大,投资应该更加注重稳中求进,不可太冒进。在投资过程中要重点考虑教育金的特点,在準备好教育金的基础上,可以着手通过投资来準备退休后的养老金。
成熟期
家庭成熟期也叫离巢期,是指从子女完成学业到夫妻均退休,其特徵是家庭成员数量随子女独立而减少,作为家庭男主人的父亲年龄一般在50-65岁,事业发展与收入通常均达到高峰期,家庭支出随家庭成员减少而降低,家庭储蓄随收入增加和支出降低而大幅增加,资产达到最高峰。处于这个阶段的父亲要对以前的理财规划进行较大调整,由于孩子已经完成学业,教育金不必再考虑,但一般要考虑为孩子置办婚房或者创业金,在此基础上,理财规划重点是:
保险规划重在医保。孩子成人后,其保险需求会随着其新家庭的组建而变化,这时候一般其父亲可以不必再考虑孩子的保险支出,只要把夫妻二人的保险规划好就行了。在保费上可以仍然按前面的方法确定,保额由于房贷的大幅度减少而减少,在险种上,以医疗健康险为主,并适当投保终身寿险和意外险。
退休规划纳入日程。忙完了孩子的父亲应该多考虑一下自己的养老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提到养老问题时,一些朋友总会有些“自豪和满足”地说自己已经参加了单位的养老保险,所以不用考虑退休后的养老金问题了,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退休后能领到的养老金可能根本不足以应付退休后的生活。只能靠我们自己积累,所以完成了孩子的学业等大事的父亲们,千万不能有鬆口气的想法,应该接着或者在之前就开始準备自己和老伴的养老问题。对此,要估算一下自己退休后能拿多少基本养老金,再确定退休后的生活目标(温饱型、小康型、享乐型)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养老金数额,然后计算资金缺口,最后再确定将採取什幺方式积累资金来弥补这部分缺口,以实现自己退休后的生活目标。一般使用较多的退休规划金融工具主要有年金保险、基金定投以及股票等。
投资理财要稳健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更加注重投资风险,“稳”字当头。在投资比例上,要适当降低股票类的投资,提高债券类投资比重;在投资种类上要重点结合退休养老问题进行投资。同时,这个阶段由于收入较高,支出较前相对降低,生活水平可以更高一些,对于房贷和车贷等负债,要逐步还清,儘量不要将负债带到退休后,这样到时可以安享晚年。
衰老期
家庭衰老期也叫空巢期,是指从夫妻均退休到二人中一人过世,夫妻年龄一般在65-90岁居多,家庭收入较退休前减少,除了养老金外,主要是理财收入或转移性收入,在支出方面,休闲、医疗费用增加,其他支出减少,但大部分情况下支出大于收入,消耗退休準备金。这个阶段的父亲们理财规划重点应该放在医疗保险和财产传承上。
投资规划要趋向保守。这个阶段资金积累的主要目标就是退休后的生活,因此不但要避免激进,而且要在稳健的基础上趋于保守,在投资比例上,要大幅度降低股票类投资比例,提高固定收益的债券类投资比重,货币类投资也要提高。需要强调的是,退休后,由于不再工作,休闲、医疗费用大大增加,因此应该多保留生活备用金,以备紧急之需,对这些资金以活期存款或者灵通快线等流动性非常强的形式留存较为合适,方便随时支取。
保险规划重在医疗和意外。目前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一对夫妇供养四位以上老人的情况将越来越多,如果没有足够的保险做后盾,一旦老人生病或者出现意外,就会给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因此,操劳了一生的父亲们进入老年生活后,要结合前期的投保情况认真进行保险理财规划。根据老年人的特点,以下几种保险是应该重点考虑的险种:首先是健康保险,在前期保险的基础上,可以再增加老年护理险;其次是意外伤害险;最后是投资型保险。从投资理财的角度出发,老年人在购买足够的保障型保险后,如果还有积蓄,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具有投资功能的险种,如期限较短的分红险、投资型家财险等等,以保值增值。
财产传承要规划。近年来,一个非常重要的税种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其中绝大部分是高端人士——的高度关注,即遗产税,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开始徵收,但这是一个发展趋势,种种迹象表明,遗产税法必将出台。因此处于这个阶段的父亲们应该着手考虑财产传承问题,特别是对于高净值资产的父亲们。对于财产传承的方式有多种,如信託、保险等。父亲们可投保以自己为被保险人、子女为受益人的终身寿险或者定期寿险,从而顺利传承财产,实现资产的有效转移。
生命历程
许多学者主张用一个包括更多内容的新概念即家庭生命历程来取代比较狭隘的家庭生命周期。其应包容核心家庭和扩大家庭、离婚与丧偶形成的单亲家庭,与无孩家庭等多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家庭生活形式。较细划分将家庭生命历程分为:只结过一次婚结髮夫妇;夫妇双方均是再婚;一方是初婚而另一方是再婚夫妇;离婚或丧偶后未再婚;从未结过婚等等。以上每一种又按照孩子数(0,1,2,3,4)分为五类。另外还有人把再婚夫妇再进一步细分为有无前夫或前妻所生子女两类。各种不同夫妇或单亲小家庭又可分为独立生活核心家庭及生活在扩大家庭中等不同情况。也有的学者指出划分不宜太细,以免给深入分析带来方法论和数据来源方面的困难,因而可把上面划分聚类为10种或12种类型。
无论是传统的家庭生命周期,还是家庭生命历程,都能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进行分析:
①将家庭作为一个分析单位,对家庭中的成员和他们之间的关係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
②将在家庭中生活着的个体作为分析单位。通过对这些个体行为(如婚姻和生育、死亡、迁移等)与他们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係的分析,来揭示家庭的特徵及演变规律。前者虽然看起来是一种理想研究方式,但受到分析方法複杂化,数据蒐集困难,以及较难和人口基本要素(婚姻及生育、死亡)直接联繫等方面限制。后者在方法论和数据来源方面的困难相对较小于前者,但对于各个个体之间的相互关係研究和推论家庭结构的变动也并非易事。
基本特徵
当我们想到生命周期时,通常会想到个体生命的成熟,完成每个年龄的挑战后向下一个迈进。人类生命的周期是有秩序的,按照阶段发展,每个阶段都会有高原期,都要通过发展来完成所要求的改变,成长和改变的阶段之后是相对稳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各种变化得到巩固。
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也同样有生命周期:当儿子或女儿离开幼稚园或达到青春期,不是只有孩子需要学习适应新环境,整个家庭都必须重新调整适应。
而且对孩子有影响的发展变化不仅限于来自孩子本人,还来自孩子的父母、祖父母等。14岁男孩与他父母关係的压力也许来自他父亲的中年危机,或者他妈妈担心她父亲退休的事情,他们都和这个男孩一样正在经历变化。
中年的父亲可能不再迷恋他的工作而决定更多地与家人在一起,与此同时他的孩子正在长大并逐渐离开家庭。
父亲对亲情的渴望可能会妨碍孩子们的自立。家庭与其他複杂系统共有的特徵就是不会平稳地逐渐改变,而是不连续地跳跃式的变化。恋爱和政治革命都是这种跳跃式的例子。生孩子就像恋爱一样,同时要经历一次革命。
家庭生命周期没有固定的标準,家庭有不同的形式——单亲家庭、继父母家庭等,在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标準,应该清楚地了解认识到家庭在生命周期的变化中经常会遇到问题。
当家庭面临环境的或发展性的挑战时,问题出现了,尤其是家庭无法通过调节自身结构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时,家庭指导尤其显得重要和必须。
几个阶段
一个典型的家庭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以下六个阶段: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与解体六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起始与结束通常以相应人口(丈夫或妻子)事件发生时的均值年龄或中值年龄来表示,家庭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度等于结束与起始均值或中值年龄之差。比如,某个社会时期一批妇女的最后一个孩子离家时(即空巢阶段的开始),平均年龄是55岁,她们的丈夫死亡时(空巢阶段的结束)的平均年龄为65岁,那幺这批妇女的空巢阶段为l0年。
(1)青年单身期:
参加工作至结婚的时期,一般为1-5年。这时的收入比较低,消费支出大。这个时期是提高自身、投资自己的大好阶段。这个时期的重点是培养未来的获得能力。财务状况是资产较少,可能还有负债(如贷款、父母借款),甚至净资产为负。
(2)家庭形成期:
指从结婚到新生儿诞生时期,一般为1-5年。这一时期是家庭的主要消费期。经济收入增加而且生活稳定, 家庭已经有一定的财力和基本生活用品。为提高生活质量往往需要较大的家庭建设支出,如购买一些较高档的用品;贷款买房的家庭还须一笔大开支——月供款。
(3)家庭成长期:
指小孩从出生直到上大学前,一般为9-15年。在这一阶段里,家庭成员不再增加,家庭成员的年龄都在增长,家庭的最大开支是保健医疗费、学前教育、智力开发费用。同时,随着子女的自理能力增强,父母精力充沛,又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投资经验,投资能力大大增强。
(4)子女教育期:
指小孩上大学的这段时期,一般为4-8年。这一阶段里子女的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猛增,财务上的负担通常比较繁重。
(5)家庭成熟期:
指子女参加工作到家长退休为止这段时期,一般为15年左右。 这一阶段里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经济状况都达到高峰状态,子女已完全自立,债务已逐渐减轻,理财的重点是扩大投资。
(6)退休养老期:
指退休以后。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是安度晚年,投资和花费通常都比较保守。
以上是一个普通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这种方法是不完美的,因为我们没有考虑如单亲家庭、无子女家庭等形式。
影响消费
消费者的家庭状况,因为年龄、婚姻状况、子女状况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生命周期,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消费者的行为呈现出不同的主流特性。
1、单身阶段:处于单身阶段的消费者一般比较年轻,几乎没有经济负担,消费观念紧跟潮流,注重娱乐产品和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的消费。
2、新婚夫妇:经济状况较好,具有比较大的需求量和比较强的购买力,耐用消费品的购买量高于处于家庭生命周期其他阶段的消费者。
3、满巢期(I):指最小的孩子在6岁以下的家庭。处于这一阶段的消费者往往需要购买住房和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常常感到购买力不足,对新产品感兴趣并且倾向于购买有广告的产品。
4、满巢期(II)指最小的孩子在6岁以上的家庭。处于这一阶段的消费者一般经济状况叫好但消费慎重,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购买习惯,极少受广告的影响,倾向于购买大规格包装的产品。
5、满巢期(III):指夫妇已经上了年纪但是有未成年的子女需要抚养的家庭。处于这一阶段的消费者经济状况尚可,消费习惯稳定,可能购买富余的耐用消费品。
6、空巢期(I):指子女已经成年并且独立生活,但是家长还在工作的家庭。处于这一阶段的消费者经济状况最好,可能购买娱乐品和奢侈品,对新产品不感兴趣,也很少受到广告的影响。
7、空巢期(II):指子女独立生活,家长退休的家庭。处于这一阶段的消费者收入大幅度减少,消费更趋谨慎,倾向于购买有益健康的产品。
8、鳏寡就业期:尚有收入,但是经济状况不好,消费量减少,集中于生活必需品的消费。
9、鳏寡退休期:收入很少,消费量很小,主要需要医疗产品。
研究意义
家庭生命周期这个概念涵盖了婚姻、生育、教育和死亡等一系列生命课题,对家庭生命周期的研究可以对家庭、生命、婚姻的各种现象和机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避免将婚姻、生育、死亡等家庭过程孤立起来进行研究的弊端。比如通过对家庭生命周期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解释处于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的人们心理状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係、婚姻障碍背后的家庭原因等等。
局限性
传统的家庭生命周期概念反映的是一种理想的道德化的模式,与社会的现实状况有较大出入。有不少学者已认识到这一概念的局限性。他们认为把家庭生命周期分为6个阶段,只适用于核心家庭,而不适用于许多亚洲国家及其他开发中国家中普遍存在的核心家庭与三代家庭或与其他形式的扩大家庭并存的情况;传统的家庭生命周期概念也忽略了离婚以及在孩子成年之前丧偶的可能性,即未包括残缺家庭;还忽略了无生育能力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无孩家庭”;对于有不同孩子数的家庭,含有再婚与前夫或前妻所生子女的家庭的差异也未予以反映。
许多学者主张用一个包括更多内容的新概念即“家庭生命历程”来取代比较狭隘的“家庭生命周期”。它应包容核心家庭、扩大家庭、离婚与丧偶形成的单亲家庭,以及无孩家庭等多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家庭生活形式。较细的划分将家庭生命历程分为:只结过一次婚的结髮夫妇;夫妇双方均是再婚的;一方是初婚而另一方是再婚的夫妇;离婚或丧偶后未再婚的;从未结过婚的,等等。以上每一种又按孩子数(0,1,2,3, 4+)分为5类。另外,还有人把再婚的夫妇再进一步细分为有无前夫或前妻所生子女两类。各种不同的夫妇或单亲小家庭又可分为独立生活的核心家庭及生活在扩大家庭中等不同情况。也有的学者认为划分不宜太细,以免给深入分析带来方法论与数据来源方面的困难,因而可把上面的划分聚类为10种或12种类型。
无论是传统的“家庭生命周期”,还是“家庭生命历程”,都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进行分析:
(1)把家庭作为一个分析单位,对家庭中的成员以及他们之间的关係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
(2)把在家庭中生活着的个体作为分析单位。
通过对这些个体的行为(如婚姻、生育、死亡、迁移等)以及他们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係的分析,来揭示家庭的特徵与演变规律。前者虽然看起来是一种理想的研究方式,但受到分析方法的複杂化,数据蒐集的困难,以及较难与人口基本要素(婚姻、生育、死亡)直接联繫等方面的限制。后者在方法论与数据来源方面的困难相对较小于前者,但对于各个个体之间的相互关係研究以及推论家庭结构的变动也并非易事。
收支情况
形成期
(筑巢期):
定义:从结婚到最小的子女出生
特徵:筑巢期,家庭成员数量随子女出生增加
夫妻年龄:25-35岁居多
收入:双薪为主,追求高收入增长率
支出:随家庭成员增加而上升
储蓄:随家庭成员增加而下降,家庭支出压力大
居住:与父母同住(三代同堂)或自住
资产:资产有限,但由于年轻,可承受较高的投资风险
负债:由于购房、购车等需求,一般负债较高
净资产(资产-负债):增加幅度不大
成长期
(满巢期):
定义:从最小的子女出生到其完成学业
特徵:满巢期,家庭成员固定
夫妻年龄:35-55岁居多
收入:双薪为主,可能因为一方薪资用于养育儿女而成为单薪家庭
支出:随家庭成员固定而稳定,教育支出压力大
储蓄:随家庭收入增加、支出稳定而逐渐增加
居住:与父母同住(三代同堂)或自住
资产:资产逐年增加,应开始控制投资风险
负债:缴纳房贷,逐步降低负债
净资产:投资净资产逐年积累
成熟期
(离巢期):定义:从最大的子女完成学业到夫妻均退休
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

特徵:离巢期,家庭成员数量随子女独立逐步减少
夫妻年龄:55-65岁居多
收入:双薪为主,事业发展与收入均达到高峰
支出:随家庭成员减少而降低
储蓄:随收入增加和支出降低,储蓄大幅增加,应着手準备退休金
居住:供养双亲或夫妻自住或与子女同住
资产:资产达到最高峰,应降低投资风险準备退休金
负债:应已还清负债
净资产:资产=净资产,因此净资产达到最大值
衰老期
(空巢期):
定义:从夫妻均退休到二人中一人过世
特徵:空巢期,夫妻二人或只剩一人
夫妻年龄:65-85岁居多
收入:理财收入或转移性收入为主
支出:不再工作,休闲、医疗费用增加,其他支出减少
储蓄:大部分情况支出大于收入,消耗退休準备金
居住:夫妻二人居住、一人独居或与子女同住
资产:逐年变现资产,以固定受益工具为主
负债:一般无新的负债
净资产:资产=净资产,净资产随资产逐渐降低而逐年降低
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可参考下图:
理财规划
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理财重点在制定理财规划时,考虑家庭生命周期不同的理财重点,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的流动性、收益性与获利性需求进行资产配置和产品组合才能更有效、更具针对性地解决家庭理财需求。比如,子女年龄很小或自身年龄很大时通常对资产的流动性需求较高,这样的家庭进行理财时,流动性较强的存款和货币基金比重应高一些;而由家庭形成期至家庭衰老期,随着自身年龄的增加,投资股票等风险性资产的比重应逐步降低,到衰老期后一般对资产收益性的需求达到最大,投资债券的比重应相应提高。
以下是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理财重点和一般性资产配置原则,可供不同类型的家庭制定理财规划时参考:
周期 | 形成期 | 成长期 | 成熟期 | 衰老期 |
---|---|---|---|---|
夫妻年龄 | 25-35岁 | 30-55岁 | 50-65岁 | 60-90岁 |
保险 安排 | 随家庭成员增加提高寿险保额 | 以子女教育年金储备高等教育学费 | 以养老险或递延年金储备退休金 | 投保长期看护险 养老险转即期年金 |
信託 安排 | 购屋置产信託 | 子女教育金信託 | 退休安养信託 | 遗产信託 |
核心 资产 配置 | 股票70% 债券10% 货币20% | 股票60% 债券30% 货币10% | 股票50% 债券40% 货币10% | 股票20% 债券60% 货币20% |
信贷 运用 | 信用卡 小额信贷 | 房屋贷款 汽车贷款 | 还清贷款 | 无贷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