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塔隆柯龙(学名:Futalognkosaurus)是一属泰坦巨龙类恐龙。学名是来自当地的马普切语,意思是“巨大的首领蜥蜴”。生存年代为距今9400万年 ~ 8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富塔隆柯龙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纲:蜥形纲
- 学名:Futalognkosaurus
物种学史
发现富塔隆柯龙的位点附近,亦发现有鱼类及树叶的化石,可见在当时的巴塔哥尼亚是一个热带气候的地方。在Jorge Calvo等人的系统发生学分析中,发现富塔隆柯龙是属于泰坦巨龙科(现等于Lithostrotia演化支)的,并与门多萨龙(Mendozasaurus)是近亲。他们从而成立了一个包括富塔隆柯龙及门多萨龙,并它们的共同祖先及后代的新演化支,称为隆柯龙类(Lognkosauria)。他们亦发现了马拉威龙是这个演化支的姊妹分类单元。除了富塔隆柯龙外,在同一位点上亦发现了其他的动物群,包括几类未被命名的蜥脚下目、大盗龙、半鸟及侧颈龟亚目的标本。
分布範围
它的化石于2000年在阿根廷内乌肯省发现,但于2007年才正式被发表。
形态特徵
化石于2000年在阿根廷内乌肯省发现,2007年10月17日挖掘。出土颈部长达17米,出土的脊柱就重约8吨。模式种杜氏富塔隆柯杜克龙(F. dukei)估计长32-34米。它的化石有三组标本,可建构出整体骨骼的70%,被认为是目前最为完整的巨型恐龙。富塔隆柯龙是大型植食性的恐龙,生存于约8700万年前中白垩世的科尼亚克阶。根据美国亚特兰大fernbank博物馆的组装骨架显38米,肩部高度超过8米,体宽超过4.2米,生前体重在90吨以上。现于拉普拉塔博物馆,曾在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的羊齿植物自然生态博物馆内展出,是最大的已经装架起来的恐龙骨架。


科学分类
总目: |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亚目: |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
(未分级) | 泰坦巨龙类 Titanosauria |
属: | 富塔隆柯龙属 Futalognkosaurus |
种: | 杜氏富塔隆柯杜克龙 F. dukei |
化石时期:中白垩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