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角宿一

2019-05-26 12:38:45 百科
角宿一

角宿一

角宿一,即室女座α(英语:Spica),是角宿第一星。亮度为全天第十七。

北半球春季的夜晚,在东南方向的天空中可以看到这颗明亮的1等星。要找到角宿一,只需沿着位于大熊座的北斗七星的斗柄和牧夫座的大角连成的曲线方向向下就可以看到。角宿一是一颗蓝巨星,属于仙王座β型变星。角宿一距离地球有249.74光年之遥。

2018年9月2日,天宇将上演行星金星“合”恆星角宿一的美丽天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角宿一
  • 外文名:Spica
  • 别称:室女座α
  • 分类:恆星(双星系统)
  • 质量:10.25M☉
  • 表面温度:23,500K
  • 视星等:+0.98
  • 绝对星等:−3.65
  • 赤经:13h 25m 11.6s
  • 赤纬:−11° 09' 41"
  • 距地距离:260 ± 20光年(80 ± 6秒差距)
  • 半长轴:7.20R☉

基本数据

室女座α。室女座第一亮星,全天第17亮星。
视星等+1.04,绝对星等-3.55,距地球260±20光年(80 ± 6秒差距)。位于赤经13h 25m 11.5793s,赤纬−11° 09′ 40.759″。
B-V色指数-0.20,U-B色指数−0.93。径向速度+1.0km/s
远离地球的速度为1.6km/s。
观测资料曆元J2000
变星类型
β Cep,Rotating ellipsoid
自行(μ)
RA: −42.50mas/yr Dec.: −31.73mas/yr
视差(π)
12.44 ± 0.86mas

双星系统

角宿一的相对位置角宿一的相对位置
室女座α本质是一对肉眼无法分辨的双谱分光双星兼测光双星,也是密近双星,同时还是旋转椭球变星。
两子星相距0.12天文单位,轨道面的倾角约659,轨道半长轴约27倍太阳半径(略大于(1.54 ± 0.05)×10角秒),角距离(0.90 ± 0.04) × 10 角秒,偏心率0.13。公转周期4.0146天,视星等总变幅为0.09等(1968年)。近星点运动周期为143±20年。
变光的主要原因是两颗非球状子星的公转﹐即椭球双星的变化﹔次要原因包括室女座α2的脉动等。脉动所造成的亮度变幅和视向速度变幅有不稳定现象。
室女座α2(角宿一B)为一颗主序星。脉动周期大于0.1738天,与径向速度变化周期一致,显示恆星表面正在规律的膨胀与缩小。
另外,有观测到室女座α2出现S-S效应,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室女座α1散发出强烈的恆星风导致远离观测者的室女座α2亮度降低。
角宿一双星系统的两颗恆星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
角宿一是温度最高的一等星之一,高温使其同时辐射强度相当高的紫外线,这使得角宿一实际比其外观上光度更高。
参数室女座α1室女座α2
变星类型
仙王座β型变星
仙王座β型变星
光谱分类
B1 III-IV
B2 V
绝对星等
−3.5
−1.5
质量(倍太阳质量)
10.25 ± 0.68
6.97 ± 0.4
半径(倍太阳半径)
7.40 ± 0.57
3.64 ± 0.28
自转速度(km/s)
199 ± 5
87 ± 6
亮度(倍太阳亮度)
12100
1500
温度(K)
22,400
18,500

天文观测

观测方法

北半球春季的夜晚,在东南方向的天空中可以看到这颗明亮的1等星。将北斗七星(大熊座)的斗柄曲线向东南方向延伸,越过大角星(牧夫座)后,继续向前就碰到它。它与大角星的距离,约等于大角星到斗柄末尾的距离。从北斗七星的斗柄到角宿一的这条曲线叫做“春季大曲线”。
角宿一的位置角宿一的位置

观测历史

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根据角宿一的移动发现岁差运动。
埃及底比斯一座献给哈索尔女神的神庙被认为是当时的人们根据角宿一的方位在西元前3200年所建造的,随着时间流逝,角宿一与神庙的相对位置出现缓慢但明显的变化。
波兰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使用自己製造的工具对角宿一进行大量观测,主要是为了研究岁差运动。因为角宿一是距离太阳最近的大质量双星系统之一,所以天文学家经常对它进行大量研究。

掩星

角宿一的位置接近黄道,因此有可能与月球或其他行星发生行星掩星现象。最近一次掩星是1783年11月10日和金星掩星,下一次则是在2197年9月2日,仍然是和金星发生掩星。

文化意义

秋天时,太阳经过室女座,因此角宿一在西方被看成是收穫的象徵。英文名Spica一词来自拉丁语spīca virginis(意为“室女的麦穗”)。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和占星学中,角宿一属于二十八星宿的角宿,是东方青龙的一只角。
在印度古代天文学和占星学中,角宿一属于二十七宿中的Chitra。
在中世纪天文学中,角宿一被分类为吉普赛固定之星,象徵祖母绿及鼠尾草。
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通过研究角宿一的移动,发现了岁差运动。后来哥白尼也曾经用角宿一研究岁差。
古埃及一座献给哈索尔女神的神庙据信是根据当时角宿一的位置在公元前3200左右建造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