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半太刀古胁差

2018-08-20 09:28:48 百科
半太刀古胁差

半太刀古胁差

传统日式太刀中的一种。根据不同的套用场景,太刀可大致分为26种。人们根据太刀的特徵、特别的製作工艺、刀的主要用途等因素区分刀具的类型。

太刀主要流行于平安时代,主要的战争形式是马战,所以太刀主要是马战时,骑在马上使用。

打刀则主要流行于江户时代,主要的战争形式是地面战斗,所以打刀主要是人站立于地上时使用。

半太刀则是介于太刀和打刀之间的过渡类型。

胁(脇)差是挂在腰上的短刀,是用来辅助武士在狭小的环境下贴身近战的,既不是用来破甲的,也不是用来切腹的。半太刀古胁差是刀名,其类型是半太刀,不是典型的肋差。'古胁差'仅作为刀名的一部分解,并不是该名刀的类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半太刀古胁差
  • 含义:半太刀古胁差日本刀
  • 历史发展:上古刀
  • 总长:66公分

简介

半太刀古胁差:总长66公分,刃长44公分,板目肌理锻纹,互之目刃纹,外装典雅华丽,刀姿弯弧较大,刀鞘附有鱼子地镏金花卉小柄。

历史发展

日本刀的发展从年代来看,可分5代:
1.上古刀,经过中国唐朝学到高超的锻打技术,从公元238年~707年,这个时期的刀都是直的。现在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收藏着多把公元七、八世纪的上古刀,分别为“唐大刀”、“唐样大刀”和“横刀”。其中名为“横刀”的上古刀为短刀,“唐大刀”和“唐样大刀”为单手长刀,皆非现代刀商所臆造的双手长刀。
2.古刀期,是从平安时代历经鎌仓、南北朝到室町时代所造的刀,大约公元806年~1595年。这时候的日本刀在工艺上已取得重大突破,刀开始弯了,跟我们现在所见的日本刀已没两样了。村正和正宗都是那时候的作品,因此算作古刀。
3.新刀期,1596年~1803年即庆长元年至享和三年,中间经曆日本历史上最多传说的战国时期,是一个名刀倍出的年代。 着名的近藤勇(新撰组组长)所佩爱刀“虎彻”的作者正是新刀第一名家:长曾弥虎彻。
4.新新刀,江户、幕末时期,1803~1876年,正好结束于明治9年的禁刀令。这一时期正是电影里武士、浪人别着刀子到处溜达,动辄拔刀就砍的年代,没有战争乱世,刀剑追求像古刀的实用风格,最有名的刀往往都是饮满鲜血,甚至是自己主人的血,剖腹的人极多... (也便宜了介错的人:平白又多斩一个~ )
5.从明治9年到今天所锻造的刀剑均称为现代刀,包括抗战时期罪行累累的军刀... 至日本战败,盟军大规模收缴日全国刀剑,以期彻底瓦解武士道精神,许多历代名刀因而流入欧美。1948年由民间发起日本刀保护运动,重扬传统锻造工艺,也奠定了现代将日本刀列入美术刀剑的做法。于1953年制订做刀许可制度,日本刀作为世界三大名刃之一,终于度过磨难再度得到发展。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