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当大地发怒的时候:认识地震火山与海啸

2018-02-06 02:42:22 百科
当大地发怒的时候:认识地震火山与海啸

当大地发怒的时候:认识地震火山与海啸

基本介绍

  • 书名:当大地发怒的时候:认识地震火山与海啸
  • 作者:何永年 邹文卫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110076628, 9787110076620
  • 品牌:科学普及出版社
  • 外文名:Natural Disaster
  •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 页数:125页
  • 开本:16
  • 定价:21.00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当大地发怒的时候:认识地震、火山与海啸》写到,灾害是可怕的,严重的灾害可能让我们在转瞬间遭遇灭顶之灾,使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积累起来的财富顷刻间付诸东流;但是,灾害又不可怕,因为今天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预防和减轻灾害,真正可怕的是对于潜在的灾害缺乏防範意识,对如何应对灾害缺少必要的知识。无灾时高枕无忧,优哉游哉;遭遇灾害时惊恐万状,茫然不知所措,这才是最要命的!
希望这本科普小册子在提高读者科学素质的同时,还教会人们防灾减灾的知识,确保个人平安、家庭平安、社会平安。

作者简介

何永年,浙江嘉兴人。构造地质专业,先后供职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以及中国地震局机关,研究员,现已退休。曾编着地质科普书籍《指点江山》(现代出版社,2004)、《奇妙的洞穴峡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等。现任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科普委员会主任以及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组织(ISDR)科技委成员等。

图书目录

小引地球人的无奈
第一章运动者的地球
公转与自转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板块组成
板块的运动
第二章地球上的地震活动及其时空分布特点
地震的类型
地震的成因
频繁的地震活动
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
地震活动的空间规律
地震活动的时间规律
我国地震活动的规律
第三章认识地震孕育发生过程的困难
第四章地震的大小和地震烈度
震级
烈度
第五章全球若干大地震及其灾害特点
1906年美国加州旧金山地震
1908年义大利墨西拿地震
1923年日本东京一横滨地震
1960年智利康塞普西翁大地震
1970年秘鲁钦博特地震
1985年墨西哥地震
1988年亚美尼亚地震
1990年伊朗鲁德巴尔地震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
1999年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
1999年中国台湾集集地震
2001年印度古吉拉特地震
2003年伊朗巴姆地震
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岛大地震
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
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
2010加勒比地区海地地震
2010年智利8.8级地震
2010年中国玉树地震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
第六章中国的地震活动
我国地震活动的特点
我国的主要地震带
我国地震频发的原因
第七章防震减灾的思路和途径
认识地震:地震活动的观测和科学研究
预防为主,减轻地震灾害
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
第八章地底的烈焰——火山爆发
隐含杀机的山岭——火山
火山成因、喷发过程及其形态
火山的种类
火山的分布
火山活动的影响和灾害
火山喷发的前兆
世界十大着名火山
第九章大海的咆哮——海啸
海啸的形成、种类和分布
地震海啸
世界历史上的海啸
我国历史上的海啸
科学技术知识帮助我们减轻伤亡和损失
海啸前兆
重在预防,创造更安全的未来
附录1地震应急知识问答
地震发生时躲在哪里最安全
地震发生时盲目乱跑是否正确
地震时的避震原则是什幺
地震时是躲在桌子旁边好还是躲在桌子下面好
地震时是跑安全还是躲安全
地震时怎样防止火灾的发生
地震时如何保护头部
为什幺主震过后还要防余震
在平房里的人们怎样避震
在楼房里的人们怎样避震
震后如何撤离高楼
在操场怎样避震
在街道上怎样避震
车间工人如何避震
地震时室外危险场所有哪些
停车场如何避震
在开阔地怎样避震
在野外怎样避震
在海边怎样避震
在水边如何避震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怎样避震
在行驶的公车内怎样避震
在学校应如何避震
遇到火灾时怎样逃生
遇到有害气体泄漏时怎幺办
地震停止后如何紧急撤离
附录2海啸知识回答
什幺是海啸
什幺原因会引起海啸
形成地震海啸的具体成因是什幺
海啸的能量有多大
海啸波浪与正常的海浪有什幺区别
当海啸波接近海岸时,它们的表现行为如何
海啸到达陆地需要多长时间
一次海啸有多少道波浪
什幺是波涨和泛滥
怎样测量海啸的波高
全球所有的海洋都会发生海啸吗
什幺是海啸预警系统
海啸监视与海啸预警有何不同
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建成后发布过多少次海啸警报
接到海啸警报后,应当做什幺,不应当做什幺
如果需要疏散,应当携带些什幺
海啸的到达时间能够精确预测吗
如何确定淹没区和疏散区
我不住在淹没区,为什幺我也要关注海啸
如果我在船上,接到海啸警报后应该做什幺
编后语

后记

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地震局及其所属有关研究所和省级地震局的支持和帮助,或提供资料、数据,或允诺使用照片、图片,编者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本书採纳和引用的资料比较广泛,既有正式出版的书籍,也包括网站刊载的文章,这里难于一一列举;限于编者的学识以及编写的匆促,本书难免有错谬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指正。

序言

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蓝色的星球,是我们人类诞生以来唯一的家园。地球,一方面以其宜人的气候和丰富的资源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又有各种各样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自古以来,人类与自然灾害进行着不懈的抗争。在我国,《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鲁阳挥戈》、《愚公移山》等古老的寓言故事折射出古人应对乾旱、洪水、暴风雨、地震、火山喷发、山崩、滑坡、土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思想和实践。虽然,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科技和文明的进展,人类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增强,防灾减灾的效果也在提高,但是,总体上看人类在大自然面前还是渺小的,自然灾害依然是地球人生死存亡所面临的重大威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严重製约。
数千年来,特别是近数十年来人类与自然灾害周旋的经历和经验告诉我们,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灾害管理以及依靠公众参与是能否取得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三个关键环节,而科技进步则是其中的核心,因为灾害的管理和公众的参与都需要以科技为基础。人们必须了解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后果,才有可能找到预防和减轻灾害的途径。
作为《当代科普精品书系》的组成部分,本系列《应对自然灾害》包含了《当大地发怒的时候》、《地球大气中的涡旋》、《山崩地裂》、《水多水少话祸福》和《地球气候的变迁:过去、现在与未来》5册,分别讲述有关地震和火山喷发、热带气旋(如颱风)、地质灾害(崩塌、滑坡、土石流)、洪涝灾害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科学内容。编者希望通过这些小册子向读者传递相关的知识,增强读者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
我们说,灾害是可怕的,严重的灾害可能让我们在转瞬间遭遇灭顶之灾,使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积累起来的财富顷刻间付诸东流;但是,灾害又不可怕,因为今天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预防和减轻灾害,真正可怕的是对于潜在的灾害缺乏防範意识,对如何应对灾害缺少必要的知识。无灾时高枕无忧,优哉游哉;遭遇灾害时惊恐万状,茫然不知所措,这才是最要命的!
但愿这些科普小册子在提高读者科学素质的同时,还教会人们防灾减灾的知识,确保个人平安、家庭平安、社会平安!
何永年
2011年11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