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King(1925年9月16日—2015年5月14日),原名Riley B. King,美国歌手、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布鲁斯(BLUES)王国的主宰。他可以在任何地方录音,作品既有纯布鲁斯的,也有乡村音乐风格的,还有流行和摇滚的,但每一种形式中都夹杂着布鲁斯的成分。他当过电台节目主持人。
台北时间2015年5月14日,B.B.King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去世,享年89岁。
基本介绍
外文名:Riley B. King
别名:B.B.King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25年9月16日
逝世日期:2015年5月14日
职业:美国歌手、吉他手、作曲家
活跃年代:1948至2015
个人经历
1925年9月16日,B.B.King生于密西西比三角洲的伊塔比纳(Itta Bena),原名 Riley B. King。父亲给他留下了一个有帝王之音的姓氏--King,但儿时的King却流离于母亲与祖母之间,生活艰辛。少年时代,和他的父母一样,King首先成了一个佃农,并在教堂学习唱诗。因为,King的母亲和外婆都是异常虔诚的信徒,King的演唱风格在教众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他日后那种充满力量的、魅力超凡的音色,而传教士用吉他作为伴奏乐器也使得还是佃农的King为之着迷。于是,不久以后,这个传教士便开始教King弹E、A、B三个和弦。80年代的B.B. King
回家后没过多久,King 就决定再次向孟菲斯出发--毕竟种植穀物的佃农生活和King的音乐天赋的确相差甚远。1948 年底,King重返孟菲斯,随即开始了他的职业音乐生涯。当时,孟菲斯有一家成立仅一年多的广播电台--WDIA memphis,这是美国南方第一家从员工到管理者都是黑人的无线电台,电台僱佣King做了节目主持人,每次他们给King十分钟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King可以弹吉他或唱任何东西,只要他能宣传一种新的汤料Pepticon。于是,凭着自己的独特音乐,King很快就成了有名的“Pepticon小子”。由于他大受欢迎,电台对他的节目更加用心,并把他当作DJ来包装。King在他的新节目“Sepia Swing Club(乌贼摇摆俱乐部)”中,播放黑人乐手的录音并接受听众的点播演奏吉他或演唱。作为一名DJ,他需要一个艺名,一开头叫“Beal Street Boy(比利街布鲁斯小子)”,后来他改名为“Blues Boy King(布鲁斯小子·金)”。最后,这个名字被简缩为闻名于世的“B.B.King”。在WDIA当DJ的几年(1948年~1952年)里,King为Bullet Recording(子弹录音公司)和RMP录製了多支单曲,其中包括一首为妻子所做的“Miss Martha King”。
1950年圣诞节之后几天,B.B.King为RMP录製的第17首单曲《Three O'Clock Blues》(三点钟布鲁斯)打上了Billboard(“公告牌”榜)的R&B(节奏与布鲁斯)唱片榜。1951年元旦过后,这首歌登上榜首并保持了15周之久。由此,B.B.King终于成为了全美公认的布鲁斯音乐家。然而这次成功却给King的婚姻带来了危机:一对没有孩子的夫妻要幺一同走上巡迴演出的行程,要幺分居两地。在巡迴演出的途中,King收到了Masha在离婚协定上籤字的讯息。这虽然给了King一个打击,但却让他写出了《Woke Up this moming》(今早醒来)的灵感。这首歌是继《Three O'Clock Blues》之后的第二支大热门曲子。经过8年的婚姻生活,King与Masha终于在1952年宣布离婚。B.B.King(照片3)
50年代是 King 在节奏与布鲁斯领域缔造地位的时期。在那段时间,他录製了20 首上榜作品,如“You Know I Love You(你知道我爱你)”(1952)、“Woke up This Morning(今晨醒来)”(1953)、“Please Love Me(请爱我)”(1953)、“When My Heart Beats Like A Hammer(当我心如锤般跳动)”(1954)、“Whole Lotta'Love(全部的爱)”(1954)、“You Upset Me Baby(宝贝你让我心烦)”(1954)、“Every Day I Have the Blues(每天我都有布鲁斯)”(1955)、“Sneaking Around(潜行)”(1955)、“Ten Long Years(漫长十年)”(1955)、“Bad Luck(厄运)”(1956)、“Sweet Little Angel(甜蜜小天使)”(1956)、“On My Word Of Honor(我荣誉之言)”(1956)、“Please Accept My Love(请接受我的爱)”(1958)等。
1958年6月,King娶了他的第二任夫人--苏·霍尔(Sue Hall)。苏的母亲是印地亚诺拉Club Ebony(乌木俱乐部)的老闆娘,B.B.King在那儿认识了比他小15岁的苏。他带着她跑了六个月,然后在洛杉矶买下房子,苏开始在那儿筑巢,但King却极少在家。就如第一次婚姻一样,B.B.King不断地巡迴演出毁掉了这桩婚姻,他们于1966年离婚。而B.B.King的反应又是录製了他最红的一支歌:“The Thrill is Gone(激情已逝)”。对于音乐家来说,也许只有音乐本身才是他们永远的伴侣。2009年的B.B. King
取得成就
摇滚乐的诞生创造了一批黑人明星:Little Richard,Fats Domino,James Brown和 Chuck Berry。而King却并不走运,他的黑人音乐在白人主流音乐圈中仍被孤立。儘管King于60年代初把他的预约代理转给ABC唱片公司,但他仍然无法找到一个通向主流音乐的缺口。King感到挫败,1968年以前,他在白人听众面前演出不超过两场,而且都是灾难性的。儘管运气欠佳,这段时期King的音乐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如60年代初的经典之作“Sweet Sixteen(甜蜜的16岁)”。1965年左右,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个转变从白人第一次在Newport民歌节上听到Sun House和Mississippi John Hurt的演唱开始。在那一天,有一个叫做 Butterfield Blues Band的新组合登台演出,他们引发了一股强大的全国性潮流。不久这支乐队推出了首张专辑并赢得了美国中产白人的欢心。新的刺激来自乐队吉他手Elvin Bishop与Mike Bloomfield所製造的根源性的、奇特的音乐音效。所有的人都在问他们:“你们从哪学会这样弹琴的?”两个吉他手老实地回答:“我们抄袭B.B.King的华彩乐句。”当人们瞠目结舌地问到“他是谁”时,Bishop和Bloomfield总会说:“一个真正的怪物。”B.B.King(照片4)
在美国主流音乐界终于听说了B.B.King这个名字后,整个世界都似乎为他的出现作好了準备。1969年,B.B.King第一次在电视网的“今夜表演”节目上作演出。1971年,King出现在Ed Sullivan节目上。能在Sullivan节目上演出,意味着一名真正的明星诞生了。B.B.King认为一位布鲁斯乐手最重要的能力就是他面对现场观众时表现出的技巧。他曾经以伟大的乐队领队、萨克斯风演奏家和歌手路易斯·乔丹(Louis Jordan)作为模仿对象。你可以在“How blue Can You Get(你有多忧伤)”中听到一段B.B.king最出名的、从乔丹那借来的节奏谱线。另一个明显的例子是B.B.King的“Nobody Loves Me But My Mother(除了妈妈没人爱我)”。
King是70年代期间布鲁斯乐手中能不断推出热门作品的少数人之一。原因是他不惧怕实验。1973 年,他到费城录製了2首热门歌曲:“To Know You Is To Love You”和“I Like To Love The Love”。1978年,他与爵士风格的The Crusaders合作录製了“Never Make Your Move Too Soon”和“When It All Comes Down”。而试图融会纳什维尔乡村之声的专?Love Me Tender“,则是一个艺术失败。虽然King的演出总是无可挑剔(他也能保持每年 300 场演出的水平),但他也注重录音室的工作。1993 年,在为MCA公司录製的”Blues Summit“中,King与John Lee Hooker、Etta James、Koko Taylor等伙伴进行了二重奏。
2000年,King与另一位公认的吉他巨匠Eric Clapton合作了专辑”Riding With the King“。两位大师级人物在这张专辑中让他们的音乐灵感和天赋尽情碰撞:King言简意赅的填词、极富戏剧性的颤音和Eric Clapton明朗有力的底音、轻鬆快速的节奏非常协调的结合在一起,双方配合地天衣无缝、相得益彰。同时,这张专辑也获得了第43届格莱美”最佳布鲁斯专辑“奖。
1968年度最佳男歌手爵士
1969年最佳蓝调歌手
1973年最佳蓝调艺人
1973年最佳蓝调吉他手
1974年最佳蓝调演奏家
1974年最佳男歌手
1974年最佳蓝调歌手
1975年最佳蓝调艺人
1981年最佳蓝调艺人
1987年葛莱美奖终身成就奖
1991年奥维尔阁下吉布森终身成就奖
1993年最佳蓝调艺术家
1993年最杰出蓝调歌手
1994年最杰出蓝调歌手
1996年最杰出蓝调歌手
1996年最佳蓝调吉他手
1996年最佳摇滚器乐演奏
1997年布鲁斯基金会终身成就奖
1997年最佳蓝调吉他手
1997年最杰出蓝调歌手
1999年最佳传统蓝调专辑
艺术风格
传奇巨星B.B.King纵横流行乐坛已逾半个世纪,他发行过超过50张脍炙人口的经典专辑,光荣入列蓝调名人堂与摇滚名人堂、并获颁葛莱美奖“终生成就奖”。为了特别感谢蓝调之王B.B.King为美国音乐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美国总统布希亲自为B.B.King颁发了美国最高的国民荣誉奖“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总统自由勋章”。
1925年B.B.King出生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童年的他曾在印第安人居住区的大街上乞讨。凭着对音乐的执着和热爱,1947年B.B.King带着身上仅有的$2.5美元和一把吉它来到美国孟菲斯(Memphis),在那里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活,在“Sonny Boy Williamson’sradio show——索尼男孩威廉士广播秀”节目中,B.B.King以一首《ThreeO'ClockBlues》荣获第一名的桂冠。从初次在乐坛崭露头角就大获全胜到每年以275次亮相萤屏,B.B.King逐渐成为了蓝调音乐之王。
还有B.B.金和布迪·盖伊合唱的“我不能放弃你,亲爱的”(I Can't Quit You Baby),两把即兴布鲁斯电吉他上下翻飞,让人目不暇接,简直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给你準备!在这种情况下,观众们会融入即兴的氛围中感受乐手的智慧,甚至手舞足蹈起来,台上和台下就有了交流。看到这里你定会心生感叹:布鲁斯到了今天,已经不再是“忧郁”的代名词,而完全是一种自娱自乐,是享受型的音乐了!而B.B.金认为,一位布鲁斯乐手最重要的能力就是他面对现场观众时表现出的技巧,所以,布鲁斯一定要看,仅仅听是远远不够的。
这场演唱会的曲目也都极为经典,除了刚才提到的那首高度即兴的“别来管我”之外,还有“激情已逝”(The Thrill Is Gone,这首歌是B.B.金最着名的曲目,是他为纪念前妻苏·霍尔创作的)、“三点钟布鲁斯”(Three O'Clock Blues,曾经上到“公告牌”Billboard节奏与布鲁斯榜榜首的位置并保持15周)、“嗨,嗨,来点布鲁斯”(Hey,hey,the Blues Is Alright),他和阿尔伯特·克林斯合唱的“叫它风暴星期一”(Call It Stormy Monday),由罗伯特·克雷亲手执笔,专为这场音乐会创作的“和我的朋友们一起玩”(Playin' With My Friends)以及B.B.金和所有客串嘉宾一起即兴表演的向迈尔斯·戴维斯、史蒂维·雷和阿尔伯特·克林斯致敬的乐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