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人格五因素模型

2018-04-04 14:51:13 百科

人格五因素模型

人格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简称FFM)是20世纪80年代,科斯塔和麦克雷提出的,人格五因素包括神经质(N)、外倾性(E)、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和认真性(C)。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人格五因素模型
  • 範围:心理学

释义

人格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简称FFM)是20世纪80年代,科斯塔和麦克雷提出的,人格五因素包括神经质(N)、外倾性(E)、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和认真性(C)。科斯塔和麦克雷指出,特质在很大程度上是遗传的,十分相似的因素可以在许多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找到。他们提出了一个人格的大五(BIG FIVE)或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简称FFM),而且编制了一个测量五因素的工具,即NEO人格调查表。

意义

人格五因素模型得到了许多支持者提出的越来越多的证据的支持,如各因素在不同文化中有较大的一致性,即各种语言中都有专门的辞彙来描述它们。在进行评定的时候,自我等级评定和他人评定,在所有五个因素上都有很大的一致性。一些动机、情感和人际行为的表现以及一些人格障碍的诊断,也显示了和人格五因素模型有密切的关係。所有这些研究都表明,个体之间的差异有望从五个人格因素上加以说明。人格五因素模型虽然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还需要有更多的证据支持,但是它推动了人格特质理论的研究,使其又一次称为研究的热点,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人格特质

这五种人格特质是:
情绪稳定性: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
外向性: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
开放性:想像、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慧型
随和性: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
谨慎性:胜任、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
得出五因素模型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基于问卷研究。科斯塔(Costa)等人根据对16PF的因素分析和自己的理论构想编制了测验五因素的NEO—P1人格量表(NEO—PI Five-Factor Inventory)。该量表包括300个项目,被试在五点量表(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上指出每个句子表示他们自身特点的程度。除了五个因素上的得分,被试还有为每个维度量表设定的六个测量特质水平的层面量表得分,这些层面量表提供了有关大五因素的每个因素内的行为的更大区分性。

相关特徵

人格五因素及其相关特徵
高分者特徵
特质量表
低分者特徵
烦恼、紧张、情绪化、不安全、不準确、忧郁
神经质(N)
评鉴顺应与情绪不稳定,识别那些容易有心理烦恼、不现实的想法、过分的奢望式要求以及不良反应的个体
平静、放鬆、不情绪化、果敢,安全、自我陶醉
好社交、活跃、健谈、乐群、乐观、好玩乐、重感情
外倾性(E)
评鉴人际间互动的数量和强度、活动水平、刺激需求程度和快乐的容量
谨慎、冷静、无精打采、冷淡、厌于做事、退让、话少
好奇、兴趣广泛、有创造力、有创新性、富于想像、非传统的
经验开放性(O)
评鉴对经验本身的积极寻求和欣赏;喜欢接受并探索不熟悉的经验
习俗化、讲实际、兴趣少、无艺术性、非分析性
心肠软、脾气好、信任人、助人,宽宏大量、易轻信、直率
宜人性(A)
评鉴某人思想、感情和行为方面在同情至敌对这一连续体上的人际取向的性质
愤世嫉俗、粗鲁、多疑、不合作、报复心重、残忍、易怒、好操纵别人
有条理、可靠、勤奋、自律、準时、细心、整洁、有抱负、有毅力
认真性(C)
评鉴个体在目标取向行为上的组织性、持久性和动力性的程度,把可靠的、严谨的人与那些懒散的、邋遢的人作对照
无目标、不可靠、懒惰、粗心、忪懈、不检点、意志弱、享乐

支持证据

基于问卷研究得出的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的一个重要支持证据是来自跨文化的辞彙研究。研究者们假定:个体差异的多样性几乎是无穷的,然而多数的差异在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中是无关紧要的,但对于那些人类长期以来就已观察到的主要个体差异,由于人们为了表达方便都已发展出了专门的用词来描述了,也就是说,主要的人格特质都会编码到自然语言中去了。因此,研究者们就对各个不同语言中描述人的词语进行筛选、比较和匹配,使之纳入不同的範畴,并据此建立词表,然后根据因素分析的统计手段,提取负荷量最高的几个因素,结果发现在各个不同语言体系中都显现出了表示人格特质的五个相对显着且稳定的因素,而且这五个因素还具有较大的一致性,即这五个因素不但出现在英语里,也出现在别的语言里。应该说,这种基于跨文化辞彙研究是不同于基于问卷调查研究的另一种研究思路,但是结果却显示这两种不同研究途径的研究结论却是可以相互佐证的,这就成为了证明五因素模型合理性的最重要证据。
另一个证据是有关自我等级评定与他人评定之间的关係。有许多研究都表明自我等级评定与同伴和配偶评定在所有五个因素上都有很大的一致性,而且也表明自我等级评定与相当熟悉的个体所作的评定间的一致性远远高于与陌生个体所作评定的一致性。这些研究都说明了这样一种事实,个体在五因素上的自我等级评定反映了实际行为,而不是被评定者虚构的自我表征。
另外的证据有来自五因素模型以及相关的五因素调查表与其他诸如动机、情感、人际机能等人格特徵的关係,以及来自进化论和遗传学的依据。在这里,就不具体展开论述。

意义

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仍未得到心理学家们一致性的认同,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更接近于人格的真实维度,这对于心理辅导可以说是一个有力的支持,也为发展性辅导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因为对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概述可知,在人格结构五个维度中,宜人性和认真性属人际维度,外倾性属气质维度,神经质属情绪维度,而开放则与认知有紧密相关,所以这就为人格发展和整合明确了具体内容。
发展性辅导强调辅导的发展性与教育性,但也不忽视矫治性工作。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为人格障碍的描述和诊断提供了独特套用。一些临床医师都习惯把人格障碍看成是精神病理学单独的特别的类型,与通常人格特质无关。而五因素模型认为人格障碍就是处于正常人格连续体的另一端。例如,强迫型人格可以视为在认真性因素上得分特别高的人,而反社会人格就是在宜人性因素上得分特别低的人。这种人格障碍的取向就提供了对不同人格障碍患者採取不同治疗的基础,充实了发展性辅导模式。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