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叉罗剎是佛家传说中的人物。夜叉是佛教世界中的一种护法神,性格兇悍、迅猛,相貌令人生畏;母贫父富,所以生下来就具有双重性格,即吃人也护法;梵语称作YAKSA。 罗剎(梵名raksasa)指食人肉之恶鬼。又作罗剎娑、罗叉娑、罗乞察娑、阿落剎娑。意译作可畏、护者、速疾鬼。女性之罗剎称为罗剎斯(raksasi),又作罗叉私。《慧琳意义》卷二十五中记载:“罗剎,此云恶鬼也。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捷疾可畏。”同书卷七又说:“罗剎娑,梵语也,古云罗剎,讹也(中略)乃暴恶鬼名也。男即极丑,女即甚姝美,并皆食啖于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夜叉罗剎
- 外文名:YAKSA
- 出自:印度神话
- 拼音:yè chā luó shā
释义
佛家辞彙
(异类)YaksaRaks!asa,夜叉与罗剎。
异类
夜叉华译为捷疾鬼,罗剎华译为暴恶鬼,皆恶鬼之总名。
传说
夜叉
Yaks!a,又曰阅叉。新作药叉,夜乞叉。译言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秘密等。玄应音义三曰:“阅叉或云夜叉,皆讹也。正言药叉,此译云能啖鬼,谓食啖人也。又云伤者,谓能伤害人也。”法华玄赞二曰:“夜叉,此云勇健。飞腾空中,摄地行类诸罗剎也。罗剎,云暴恶,亦云可畏。彼皆讹音,梵语正云药叉罗剎婆。”注维摩经一:“什曰:夜叉,秦言贵人,亦言轻捷。有三种:一在地,二在虚空,三天夜叉也。”净名疏二曰:“夜叉者,皆是鬼道。夜叉,此云轻疾。”慧苑音义下曰:“夜叉,此云祠祭鬼,谓俗间祠祭以求恩福者也。旧翻捷疾鬼也。”梵语杂名曰:“夜叉,药乞叉。”大日经疏一曰:“西方谓夜叉为秘密,以其身口意速疾隐秘难可了知故。”
罗剎
Raks!asa,又具曰罗剎娑,罗叉婆。女曰罗叉私(Raks!asi)。恶鬼之总名也。译为暴恶可畏等。按罗剎本为印度古民族之名称。至雅利安人。遂成为畏恶之名词。又谓罗剎男。黑身朱发录眼。罗剎女。为绝美之妇人。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剎娑,或言阿落剎娑,是恶鬼之通名也。又云罗叉娑,此云护者,若女则名啰叉私。旧云啰剎,讹略也。”慧琳音义二十二曰:“啰剎娑,梵语食人恶鬼都名也。”法华玄赞二曰:“夜叉,此云勇健。(中略)罗剎云暴恶,亦云可畏。彼皆讹音,梵语正云药叉罗剎娑。”梵语杂名曰:“罗剎,梵名罗(引)察娑。”慧琳音义二十五曰:“罗剎此云恶鬼也,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捷疾可畏也。”玄应音义十八曰:“罗剎或云啰叉娑,此云护王,若女则名啰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