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高级套用教程

2019-09-03 20:45:09 百科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高级套用教程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高级套用教程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高级套用教程》是2010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詹友刚。

基本介绍

  • 书名: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高级套用教程
  • 作者:詹友刚
  • ISBN:9787111301271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年4月1日
  •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高级套用教程》是进一步学习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高级功能的书籍,其内容包括Pro/ENGINEER软体工具的使用、高级基準特徵(如图形特徵)及一些高级特徵(如可变截面扫描、唇、环形折弯和管道等)的创建、特徵的变形功能、装配高级功能(如挠性元件的装配、Top-Down产品设计等)、模型的外观设定与渲染、ISDX曲面设计、运动仿真、动画、行为建模和逆向工程技术。

内容简介

在内容安排上,书中结合大量的範例对Pro/ENGINEER高级功能中的一些抽象概念进行讲解,对其使用方法和技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写作方式上,《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高级套用教程》紧贴软体的实际操作界面,採用软体中真实的对话框、操控板和按钮等进行讲解,使读者能够直观、準确地操作软体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通过《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高级套用教程》的学习,读者将能掌握更多的Pro/ENGINEER设计功能和技巧,进而能够从事複杂产品的设计工作。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高级套用教程》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範例丰富、讲解详细,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Pro/ENGINEER自学教程和参考书籍,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学生和各类培训学校学员的Pro/ENGINEER课程上课或上机练习教材。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高级套用教程》附视频学习光碟一张,製作了近7小时的操作视频录像档案;另外,光碟中还包含了《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高级套用教程》所有的素材档案、教案档案、练习档案、範例档案和Pro/ENGINEER野火版5.0的配置档案。

图书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丛书导读
本书导读
第1章 软体的基本设定 1
1.1 设定Windows作业系统的环境变数 1
1.2 创建用户档案目录 2
1.3 设定软体的启动目录 2
1.4 系统配置档案config 3
1.4.1设定系统配置档案config. pro3
1.4.2 配置档案config的载入顺序 3
1.5 设定界面配置档案config.win 4
第2章 使用Pro/ENGINEER的工具 5
2.1 创建模型关係 5
2.1.1 关于关係 5
2.1.2 创建关係举例 12
2.2 设定用户参数 16
2.2.1 关于用户参数 16
2.2.2 创建用户参数举例 16
2.3 用户自定义特徵 17
2.3.1 关于用户自定义特徵 17
2.3.2 创建用户自定义特徵 18
2.3.3 放置用户自定义特徵 23
2.4 Pro/ENGINEER软体中的族表 24
2.4.1 关于族表 24
2.4.2 创建零件族表 25
2.4.3 创建装配族表 27
2.5 创建和使用快捷键 29
第3章 高级基準特徵 31
3.1 基準点的高级创建方法 31
3.1.1 创建曲面上的基準点 31
3.1.2 创建曲面的偏距基準点 32
3.1.3 在曲线与曲面的相交处创建基準点 33
3.1.4 在坐标系原点处创建基準点 33
3.1.5 在指定的坐标位置创建基準点 34
3.1.6 在三个曲面相交处创建基準点 35
3.1.7 利用两条曲线创建基準点 36
3.1.8 创建某点的偏距以创建基準点 36
3.1.9 创建域点 37
3.2 坐标系的高级创建方法 38
3.2.1 利用一点和两个边(轴)创建坐标系 38
3.2.2 利用两个相交的边(轴)创建坐标系 39
3.2.3 创建偏距坐标系 39
3.2.4 创建与萤幕正交的坐标系 40
3.2.5 利用一个平面和两个边(轴)创建坐标系 41
3.2.6 从档案创建坐标系 42
3.2.7 坐标系的套用 42
3.3 基準曲线的高级创建方法 43
3.3.1 从档案创建基準曲线 43
3.3.2 利用剖截面创建基準曲线 44
3.3.3 从方程创建基準曲线 44
3.3.4 用曲面求交创建基準曲线 45
3.3.5 用修剪创建基準曲线 46
3.3.6 沿曲面创建偏移基準曲线 47
3.3.7 垂直于曲面创建偏移基準曲线 48
3.3.8 由曲面边界创建偏移基準曲线 49
3.3.9 创建投影基準曲线 50
3.3.10 创建包络基準曲线 51
3.3.11 创建二次投影基準曲线 52
3.3.12 基準曲线套用範例──在特殊位置创建筋特徵 52
3.4 图形特徵 53
3.4.1 图形特徵基础 53
3.4.2 图形特徵套用範例──凸轮的设计 54
3.5 参照特徵 58
3.5.1 关于参照特徵 58
3.5.2 参照特徵套用範例 59
3.6 计算特徵 59
3.6.1 关于计算特徵 59
3.6.2 创建计算特徵 59
第4章 其他高级特徵 61
4.1 複杂的拔模特徵 61
4.1.1 草绘分割的拔模特徵 61
4.1.2 根据枢轴曲线拔模 62
4.1.3 拔模特徵的延伸相交 63
4.2 混合特徵的选项 65
4.2.1 混合选项简述 65
4.2.2 混合选项套用举例 66
4.3 扫描混合特徵 69
4.3.1 扫描混合特徵简述 69
4.3.2 创建扫描混合特徵的一般过程 69
4.3.3 重定义扫描混合特徵的轨迹和截面 73
4.3.4 扫描混合特徵选项说明 75
4.3.5 扫描混合特徵的套用 79
4.4 可变截面扫描特徵 87
4.4.1 可变截面扫描特徵简述 87
4.4.2 可变截面扫描特徵选项说明 88
4.4.3 用“垂直于轨迹”确定截面的法向 88
4.4.4 用“垂直于投影”确定截面的法向 89
4.4.5 用“恆定法向”确定截面的法向 90
4.4.6 使用X轨迹线 91
4.4.7 使用轨迹线控制特徵的形状 92
4.4.8 可变截面扫描特徵套用範例1──异形壶的设计 93
4.4.9 可变截面扫描特徵套用範例2──转向盘的设计 94
4.5 轴特徵 103
4.6 唇特徵 105
4.6.1 唇特徵的一般创建过程 105
4.6.2 唇特徵套用範例──显示器唇口的设计 109
4.7 法兰特徵 110
4.8 环形槽特徵 111
4.9 耳特徵 111
4.10 槽特徵 113
4.11 环形折弯特徵 114
4.12 管道特徵 118
4.13 特徵阵列的高级操作 120
4.13.1 填充阵列 120
4.13.2 表阵列 122
第5章 特徵的变形工具 124
5.1 特徵的扭曲 124
5.1.1 进入扭曲(Warp)操控板 124
5.1.2 特徵的变换工具 125
5.1.3 特徵的扭曲工具 126
5.1.4 骨架工具 127
5.1.5 特徵的拉伸工具 129
5.1.6 特徵的折弯工具 129
5.1.7 特徵的扭转工具 131
5.1.8 特徵的雕刻工具 131
5.2 实体自由形状 132
5.3 局部推拉 134
5.4 半径圆顶 135
5.5 剖面圆顶 136
5.5.1 扫描类型的剖面圆顶 136
5.5.2 混合类型的剖面圆顶 137
第6章 装配高级功能 139
6.1 在装配体中创建零件 139
6.1.1 概述 139
6.1.2 在装配体中创建零件举例 139
6.2 挠性元件的装配 142
6.3 装配中的布尔运算操作 145
6.3.1 元件合併 145
6.3.2 元件切除 147
6.3.3 创建相交零件 148
6.3.4 创建镜像零件 149
6.4 元件的替换 151
6.4.1 元件替换的一般操作过程 151
6.4.2 替换失败的处理 154
6.5 骨架零件模型简介 155
6.5.1 概述 155
6.5.2 骨架零件模型的创建和套用 156
6.6 自顶向下(Top_Down)设计滑鼠 160
6.6.1 设计流程图 160
6.6.2 详细操作过程 160
第7章 模型的外观设定与渲染 176
7.1 概述 176
7.1.1 关于模型的外观设定与渲染 176
7.1.2 外观与渲染的主要术语 177
7.1.3 外观与渲染的操作选单 178
7.2 模型的外观 178
7.2.1 “外观管理器”对话框 178
7.2.2 “基本”外观 181
7.2.3 “图”外观 185
7.2.4 关于模型外观的保存 188
7.2.5 修改打开模型的外观 188
7.2.6 系统图形库 188
7.3 设定模型的透视图 190
7.4 光源设定 191
7.4.1 关于光源 191
7.4.2 创建点光源 192
7.4.3 创建聚光灯 194
7.5 房间布置 195
7.6 模型的渲染 196
第8章 ISDX曲面模组 220
第9章 机构模组与运动仿真 308
第10章 动画模组 393
第11章 行为建模模组 420
第12章 逆向工程 464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