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信息
Pro/Engineer Wildfire 3.0入门到精通教程
科技 >> 机械 >> 机械设计
作者:王霄、任国栋、戴峰泽 编着
丛书名:Pro/Engineer工程套用丛书
出版日期:2007年5月 书号:978-7-122-00209-9
开本:16 装帧:平 版次:1版1次 页数:372页
内容简介
本书在介绍Por/Engineer Wildfire 3.0中文版的新功能、工作界面等基本概况、使用Por/Engineer进行零件造型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使用Por/Engineer进行二维草图绘製的基本方法、三维造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準特徵及模型显示的基本设定、零件造型的基本方法、特徵的各种实用操作、高级实体特徵的创建方法、零件造型的实用功能、曲面造型的基本方法、装配件的创建方法、工程图的建立方法等。
图书目录
第1章 Pro/EngineerWildfire3.0中文版概述
1.1 Pro/Engineer的功能介绍
1.2 Pro/EngineerWildfire 3.0的模组介绍
1.3 Pro/EngineerWildfire 3.0的新功能
1.4 Pro/EngineerWildfire 3.0的工作界面
1.4.1 操作界面
1.4.2档案操作
1.4.3 滑鼠的使用
1.4.4 自定义操作界面
1.5 Pro/Engineer零件造型的基本过程及快速入门实例
1.5.1 Pro/Engineer零件造型的基本过程
1.5.2 Pro/EngineerWildfire 3.0零件造型的快速入门实例
1.6 本书的写作思路
第2章 草绘
2.1 草绘基础
2.1.1 草绘环境
2.1.2 目的管理器
2.1.3 草绘界面
2.2 草绘
2.2.1 绘製草图的基本命令
2.2.2 编辑草图的基本命令
2.2.3 尺寸的标注与修改
2.2.4约束草图
2.3 草绘过程中一些其他操作
2.3.1 滑鼠右键的使用
2.3.2 图元的删除
2.4建立关係
2.5 绘製草图时的注意事项
2.6草绘实例
第3章 三维造型基础
3.1 基本概念
3.1.1 特徵
3.1.2关联
3.1.3参数化
3.1.4父子关係
3.1.5基础特徵
3.2基準特徵
3.2.1基準平面
3.2.2 基準轴
3.2.3 基準曲线
3.2.4基準点
3.2.5坐标系
3.3 GRAPH曲线
3.4 基準特徵的显示控制
3.5 方向的定义
3.6 显示模式的设定
3.7视角控制
3.8色彩的设定
3.9光源的设定
3.10透视性设定
第4章 零件基本造型的方法
4.1 基础特徵
4.1.1 拉伸特徵的创建和编辑
4.1.2 旋转特徵的创建和编辑
4.1.3 扫描特徵的创建和编辑
4.1.4 混合特徵的创建和编辑
4.2放置特徵
4.2.1 孔
4.2.2 圆角
4.2.3 倒角
4.2.4 壳
4.2.5 筋
4.2.6 拔模
4.3 特徵的阵列和複製
4.3.1 零件的镜像
4.3.2特徵的複製
4.3.3 特徵的阵列
4.3.4特徵阵列实例
4.3.5特徵群组
4.4零件建模实例
4.4.1 拉伸实例1
4.4.2 拉伸实例2
4.4.3 旋转扫描实例
4.4.4混合实例
4.4.5 飞锤实例
第5章 特徵的操作
5.1 特徵的父子关係
5.1.1 特徵的父子关係简介
5.1.2 获取特徵之间的父子关係信息
5.2 调整特徵的创建顺序
5.3插入特徵
5.4模型播放器
5.5 特徵的改名
5.6 特徵的隐藏与恢复
5.7 特徵建立失败的处理
5.8特徵的删除
5.9 更改特徵间的父子关係
5.10 模型的修改与重新生成
5.10.1 直接修改编辑
5.10.2编辑定义
5.11 图层的套用与管理
第6章 高级实体特徵
6.1 可变剖面扫描特徵
6.1.1 可变剖面扫描特徵的简介
6.1.2 轨迹线种类
6.1.3 截面方位的指定方式
6.1.4截面变化的控制方式
6.1.5 可变剖面扫描特徵的创建方法
6.1.6 可变剖面扫描特徵实例
6.2扫描混合特徵
6.2.1 扫描混合特徵简介
6.2.2 截面方位的指定方式
6.2.3 扫描混合特徵的创建方法
6.2.4 扫描混合特徵实例
6.3 螺旋扫描特徵
6.3.1 螺旋扫描特徵简介
6.3.2 螺旋扫描特徵的属性
6.3.3 使用图形控制可变节距
6.3.4 螺旋扫描特徵的创建方法
6.3.5 螺旋扫描特徵实例
6.4环形折弯特徵
6.4.1’环形折弯特徵简介
6.4.2 环形折弯特徵的创建方法
6.4.3 环形折弯特徵实例
6.5 骨架折弯特徵
6.5.1 骨架折弯特徵简介
6.5.2 骨架折弯特徵的创建方法
6.5.3 骨架折弯特徵实例
6.6修饰特徵
6.6.1 修饰特徵简介
6.6.2 螺纹修饰特徵的创建方法
9.2 Pro/Engineer装配模组
9.2.1 装配模组简介
9.2.2装配操控板
9.3装配约束
9.4装配步骤
9.5 装配修改与分析
9.5.1 装配修改
9.5.2 间隙分析
9.5.3 干涉分析
9.6装配爆炸图
9.6.1 建立装配爆炸图
9.6.2建立偏距线
9.7 自顶向下的装配体设计
9.7.1 在装配体中创建零件
9.7.2骨架装配
9.7.3 布局装配
9.8 创建装配件综合实例
第10章 建立工程图
10.1 32程图基础
10.1.1 工程图模组概述
10.1.2 进入工程图环境及图纸的设定
10.1.3 图框格式的创建
10.1.4 32程图设定档案
10.1.5 设定工程图工作环境
10.2 视图的建立
10.2.1 三视图
10.2.2剖视图
10.2.3 辅助视图
10.2.4 局部放大视图
10.2.5剖面图
10.2.6 破断视图
10.2.7 多模型工程图
10.3 视图的编辑
10.3.1 移动视图
10.3.2修改视图
10.3.3 删除视图
10.3.4 隐藏与恢复视图
10.3.5 显示模式
10.3.6修改剖面线
10.4尺寸标注
10.4.1 显示或隐藏尺寸
10.4.2 编辑显示尺寸
10.4.3 手动标注尺寸
10.4.4 尺寸公差
10.5创建注释
10.6 形位公差
10.6.1 参照基準
10.6.2 形位公差
10.7表面粗糙度
10.8 明细表和球标
10.8.1 明细表
10.8.2球标
10.9 T程图档案的输出
10.10 创建工程图综合实例l
10.11 创建工程图综合实例2(装配件)
附录Pro/EngineerWildfire3.0的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