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EWildfire3.0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範例》是2008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零点工作室、温建民、任倩等。
基本介绍
- 书名:Pro/E Wildfire 3.0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範例
- 作者:零点工作室、温建民、任倩等
- 定价:52元
- 出版时间:2008-4-10
-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介绍了Pro/E Wildfire 3.0中文版的基本功能和套用技巧,以丰富的工程实例为基础,以常用机械零件设计流程为主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了Pro/E三维实体造型的基本方法。全书共包括17章,分别介绍了Pro/E的基本功能、典型实例和高级套用等内容。本书採用实例驱动的写作方法,每一操作步骤均结合实例进行讲解,每一章还配有一个综合实例。在详细讲解各种操作实例的基础上,给出练习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步骤。通过这种讲解和练习,不仅介绍了Pro/E的使用技巧,而且分析了利用Pro/E实现产品设计的基本思路, 本书内容翔实、典型实用,图解操作的形式更能够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非常适合初、中级读者学习,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机械类学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CAD/CAM/CAE参考资料。
图书前言
Pro/E是目前最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製造(CAM)和分析(CAE)软体,广泛套用于机械、电子、建筑、航空等工业领域。利用Pro/E的强大功能可以很轻鬆地完成绝大多数机械类设计、製造和分析任务。
本书全面介绍了Pro/E Wildfire 3.0中文版的特点和基本功能。全书共17章,主要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包括第1~10章,主要介绍Pro/E的基础知识,适合Pro/E的初学者阅读。第二部分包括第11~13章,主要介绍Pro/E在机械行业中一些典型零件的设计方法,适合对Pro/E具有一定基础的中级用户阅读。第三部分包括第14~16章,主要介绍Pro/E参数化造型设计複杂产品的高级套用技巧,适合Pro/E的高级用户阅读和使用。第四部分即最后一章专门介绍Pro/E在机构运动仿真方面的强大功能,也是属于高级用户应当掌握的内容。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
本书的写作思想立足于实际问题的套用设计,目标是使读者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实例分析,开拓思路,掌握方法,提高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突出“设计理念”和“工程套用”两个重点,通过对某些工程套用实例 。书中选择的实例也是在产品设计和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如使用Pro/E的参数化设计快速生成齿轮,绘製由数学方程精确描述的凸轮实际廓线,建立系列化产品的螺栓零件族表,利用曲面造型完成複杂零件的实体造型设计,通过对Pro/E中的装配机构添加运动副和驱动器来真正实现机构产品的运动仿真等。
为了方便读者学习,本书採用实例驱动的写作风格,书中每一个实例都从最基本的操作讲解开始,使读者可以轻鬆地跟随操作。即使以前从未接触过Pro/E的新手,只要按照书上介绍的操作步骤学习,就可以轻鬆地创建出各种各样的三维实体造型特徵。每一章还配有一个综合实例
本书全面介绍了Pro/E Wildfire 3.0中文版的特点和基本功能。全书共17章,主要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包括第1~10章,主要介绍Pro/E的基础知识,适合Pro/E的初学者阅读。第二部分包括第11~13章,主要介绍Pro/E在机械行业中一些典型零件的设计方法,适合对Pro/E具有一定基础的中级用户阅读。第三部分包括第14~16章,主要介绍Pro/E参数化造型设计複杂产品的高级套用技巧,适合Pro/E的高级用户阅读和使用。第四部分即最后一章专门介绍Pro/E在机构运动仿真方面的强大功能,也是属于高级用户应当掌握的内容。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
本书的写作思想立足于实际问题的套用设计,目标是使读者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实例分析,开拓思路,掌握方法,提高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突出“设计理念”和“工程套用”两个重点,通过对某些工程套用实例 。书中选择的实例也是在产品设计和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如使用Pro/E的参数化设计快速生成齿轮,绘製由数学方程精确描述的凸轮实际廓线,建立系列化产品的螺栓零件族表,利用曲面造型完成複杂零件的实体造型设计,通过对Pro/E中的装配机构添加运动副和驱动器来真正实现机构产品的运动仿真等。
为了方便读者学习,本书採用实例驱动的写作风格,书中每一个实例都从最基本的操作讲解开始,使读者可以轻鬆地跟随操作。即使以前从未接触过Pro/E的新手,只要按照书上介绍的操作步骤学习,就可以轻鬆地创建出各种各样的三维实体造型特徵。每一章还配有一个综合实例
图书目录
第1章 Pro/E Wildfire 3.0概述 1
1.1 Pro/E发展概述 2
1.1.1 CAD技术发展简介 2
1.1.2 Pro/E发展简介 3
1.1.3 Pro/E Wildfire 3.0的新增功能 3
1.2 Pro/E的建模原理与特点 5
1.2.1 参数化设计 5
1.2.2 特徵建模 5
1.2.3 全相关的单一资料库 6
1.3 主要功能模组 6
1.3.1 草绘模组 6
1.3.2 零件模组 7
1.3.3 装配模组 7
1.3.4 曲面模组 7
1.3.5 工程图模组 8
1.3.6 其他常用模组 8
1.4 Pro/E Wildfire 3.0的用户界面简介 9
1.5 定製用户界面 13
1.6 Pro/E档案的基本操作 14
1.7 系统颜色设定 16
1.8 控制零件模型的显示综合示例 18
1.9 小结 19
第2章 Pro/E的草绘模组 21
2.1 二维草绘环境的设定 22
2.1.1 进入二维草绘环境 22
2.1.2 设定草绘环境 23
2.2 绘製基本几何图元 25
2.2.1 绘製直线 25
2.2.2 绘製中心线 26
2.2.3 绘製矩形 27
2.2.4 绘製圆 27
2.2.5 绘製圆弧 29
2.2.6 绘製圆角 32
2.2.7 绘製样条曲线 33
2.2.8 创建坐标系 33
2.2.9 创建点 33
2.2.10 创建文本 34
2.3 几何图元的编辑 35
2.3.1 选择几何图元 35
2.3.2 複製几何图元 35
2.3.3 镜像几何图元 37
2.3.4 移动几何图元 37
2.3.5 缩放和旋转几何图元 38
2.3.6 修剪几何图元 39
2.4 约束条件设定 41
2.5 尺寸标注与修改 44
2.5.1 尺寸标注 44
2.5.2 尺寸修改 49
2.6 草绘综合示例 51
2.7 小结 56
第3章 三维实体造型基础 57
3.1 特徵分类 58
3.1.1 实体特徵 58
3.1.2 曲面特徵 59
3.1.3 基準特徵 59
3.2 三维实体造型基础 60
3.2.1 三维实体造型的基本原理 60
3.2.2 设定草绘平面 61
3.2.3 设定参考平面 62
3.3 基準特徵的显示控制 63
3.3.1 设定基準特徵的显示状态 63
3.3.2 重新命名基準特徵 64
3.4 新建基準特徵 65
3.4.1 新建基準平面 65
3.4.2 创建基準轴 69
3.4.3 创建基準坐标系 71
3.4.4 创建基準曲线 73
3.4.5 创建基準点 75
3.5 新建基準特徵综合示例 76
3.6 小结 79
第4章 创建基础实体特徵 80
4.1 创建三维基础实体特徵的基本方法 81
4.2 创建拉伸实体特徵 81
4.2.1 拉伸特徵操控板介绍 81
4.2.2 创建拉伸实体特徵实例 84
4.3 创建旋转实体特徵 88
4.3.1 旋转特徵操控板介绍 88
4.3.2 创建旋转实体特徵实例 90
4.4 创建扫描实体特徵 92
4.4.1 扫描特徵操控板介绍 92
4.4.2 创建扫描实体特徵实例 94
4.5 创建混合实体特徵 96
4.5.1 混合实体特徵介绍 96
4.5.2 混合操控板介绍 97
4.5.3 创建平行混合特徵实例 98
4.5.4 创建旋转混合特徵实例 101
4.5.5 创建一般混合实体特徵实例 104
4.6 综合示例——实体零件造型设计 107
4.7 小结 111
第5章 工程特徵和构造特徵 113
5.1 工程特徵和构造特徵 114
5.2 孔特徵 114
5.2.1 孔特徵操控板 115
5.2.2 创建简单孔特徵 116
5.2.3 创建草绘孔特徵 119
5.2.4 创建标準孔特徵 120
5.3 倒圆角特徵和倒角特徵 121
5.3.1 创建倒圆角特徵 121
5.3.2 创建倒角特徵 125
5.4 拔模特徵 127
5.4.1 拔模特徵操控板 128
5.4.2 创建拔模特徵实例 129
5.5 壳特徵 130
5.5.1 壳特徵操控板 130
5.5.2 创建壳特徵实例 131
5.6 筋特徵 132
5.6.1 筋特徵操控板 132
5.6.2 创建筋特徵实例 132
5.7 管道特徵 134
5.7.1 创建管道特徵的选单介绍 134
5.7.2 创建管道特徵实例 134
5.8 综合示例——利用工程特徵创建零件 136
5.9 小结 140
第6章 曲面特徵 141
6.1 基本曲面特徵的创建方法 142
6.1.1 创建拉伸曲面特徵 142
6.1.2 创建旋转曲面特徵 143
6.1.3 创建扫描曲面特徵 144
6.1.4 创建混合曲面特徵 145
6.2 创建高级曲面特徵 148
6.2.1 创建边界混合曲面特徵 149
6.2.2 创建圆锥曲面特徵 149
6.2.3 创建N侧曲面特徵 151
6.2.4 创建螺旋扫描曲面特徵 152
6.2.5 将剖面混合到曲面 154
6.2.6 创建在曲面间混合曲面特徵 155
6.2.7 创建可变剖面扫描曲面特徵 155
6.3 通过曲面特徵创建实体特徵 156
6.3.1 曲面特徵转化为实体特徵的基本方法 157
6.3.2 通过曲面特徵创建实体特徵实例 157
6.4 综合示例——薄壁零件的造型设计 161
6.5 小结 164
第7章 编辑曲面特徵 165
7.1 合併曲面特徵 166
7.1.1 合併曲面特徵操控板介绍 166
7.1.2 合併曲面特徵实例 167
7.2 裁剪曲面特徵 168
7.2.1 使用拉伸方法裁剪曲面 168
7.2.2 使用旋转方法裁剪曲面 169
7.2.3 使用面组方法裁剪曲面特徵 170
7.2.4 使用顶点倒圆角裁剪曲面特徵 171
7.2.5 使用侧面影像裁剪曲面特徵 172
7.3 创建偏移曲面特徵 173
7.3.1 偏移曲面操控板 173
7.3.2 偏移曲面特徵实例 174
7.4 延伸曲面特徵 175
7.4.1 延伸曲面特徵操控板 175
7.4.2 延伸曲面特徵实例 176
7.5 用草绘约束偏移曲面特徵 177
7.6 创建带有拔模的偏移曲面特徵 178
7.7 曲面特徵转换 180
7.7.1 移动曲面特徵 180
7.7.2 镜像曲面特徵 182
7.8 创建曲面拔模特徵 184
7.9 综合示例——使用曲线裁剪曲面特徵 186
7.10 小结 189
第8章 特徵操作 190
8.1 特徵複製 191
8.1.1 特徵複製命令 191
8.1.2 特徵複製的基本方法 192
8.1.3 使用移动方式进行特徵複製 197
8.2 特徵阵列 200
8.2.1 特徵阵列分类 200
8.2.2 创建尺寸阵列 201
8.2.3 创建表阵列 207
8.2.4 创建参照阵列特徵 209
8.2.5 创建填充阵列特徵 209
8.2.6 创建方向阵列特徵 211
8.2.7 创建轴阵列特徵 212
8.2.8 创建曲线阵列特徵 213
8.3 创建特徵镜像 215
8.4 特徵的编辑与再生 215
8.4.1 利用模型树视窗进行特徵修改 215
8.4.2 通过选单进行特徵的修改 218
8.4.3 选单管理器中的特徵操作 218
8.5 综合示例——特徵的快速编辑 219
8.6 小结 221
第9章 装配模组 223
9.1 装配模组介绍 224
9.1.1 装配的基本方法 224
9.1.2 进入装配模组 224
9.2 由底向上装配 225
9.2.1 零件的空间装配定位 226
9.2.2 零件的放置 228
9.2.3 由底向上设计装配件 232
9.3 由顶向下装配 236
9.3.1 在装配过程中创建零件 236
9.3.2 零件的装配布局 238
9.3.3 利用布局生成装配件 239
9.4 装配件的分解 245
9.4.1 装配件的分解命令 245
9.4.2 生成装配件的分解视图实例 246
9.5 综合示例——利用骨架图生成装配件 247
9.6 小结 253
第10章 工程图模组 254
10.1 工程图的基本设定 255
10.1.1 图纸设定 255
10.1.2 图纸设定实例 257
10.2 各向视图的生成与修改 258
10.2.1 生成视图的选单命令介绍 258
10.2.2 创建各向正交视图 260
10.2.3 创建辅助视图 262
10 2.4 创建细节视图 265
10.2.5 视图的修改 267
10.3 视图示注 268
10.3.1 创建注释 268
10.3.2 尺寸标注 269
10.3.3 手工尺寸标注 270
10 3.4 尺寸公差标注 270
10.3.5 几何公差标注 271
10.4 创建剖视图 275
10 4.1 创建全剖视图 275
10.4.2 创建半剖视图 277
10.4.3 创建旋转剖视图 279
10.4.4 创建局部剖视图 281
10.5 综合示例——创建平面工程图 284
10.6 小结 291
第11章 轴与带轮类零件设计 292
11.1 轴类零件设计分析 293
11.1.1 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 293
11.1.2 轴类零件的造型设计原则 294
11.2 实例——阶梯轴的造型设计 294
11.3 带轮零件 298
11.3.1 带轮零件的设计準则 299
11.3.2 带轮类零件的造型方法 300
11.4 实例——腹板式V带带轮的造型设计 300
11.5 小结 305
第12章 弹簧零件设计 306
12.1 弹簧零件分析 307
12.1.1 弹簧的主要功能 307
12.1.2 螺旋弹簧的主要结构特点 307
12.1.3 螺旋弹簧的造型设计原则 308
12.2 Pro/E中螺旋弹簧的设计命令 308
12.3 创建螺旋扫描实体特徵的基本步骤 309
12.4 圆柱螺旋弹簧的造型设计 310
12.5 圆锥螺旋弹簧的造型设计 311
12.6 变节距非标準螺旋弹簧的造型设计 314
12.7 小结 317
第13章 键与紧固件设计 318
13.1 键零件分析 319
13.1.1 键的结构特点 319
13.1.2 花键的结构特点 321
13.2 螺栓与螺母 322
13.2.1 螺栓与螺母联接的特点 322
13.2.2 零件族表的特点 323
13.3 键零件的造型设计 324
13.3.1 平键的造型设计 324
13.3.2 花键的造型设计 326
13.4 螺栓与螺母的造型设计 329
13.4.1 螺栓的造型设计 330
13.4.2 螺母的造型设计 337
13.5 小结 341
第14章 齿轮的参数化设计 342
14.1 齿轮零件分析 343
14.1.1 直齿轮的渐开线齿廓方程 343
14.1.2 直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 344
14.2 Pro/E参数化设计命令介绍 344
14.2.1 Pro/E的程式功能 344
14.2.2 【程式】选单介绍 345
14.3 直齿轮的基本设计思路 345
14.4 综合示例——直齿轮的参数化造型设计 346
14.5 直齿轮的参数化造型设计套用 366
14.6 小结 369
第15章 凸轮的参数化设计 370
15.1 凸轮零件分析 371
15.1.1 凸轮的传统设计方法简介 371
15.1.2 凸轮轮廓曲线的方程介绍 372
15.2 凸轮设计思路 374
15.3 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的参数化设计实例 375
15.3.1 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的已知参数 375
15.3.2 凸轮轮廓曲线数学表达式的推导 376
15.3.3 在Pro/E中建立凸轮轮廓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376
15.3.4 凸轮的参数化造型设计过程 378
15.4 凸轮的参数化造型设计套用 390
15.5 小结 393
第16章 複杂曲面设计套用 395
16.1 複杂曲面特徵简介 396
16.2 通过加厚曲面特徵创建实体特徵 396
16.2.1 创建加厚特徵的基本思路 396
16.2.2 加厚特徵操控板介绍 397
16.3 综合示例——滑鼠上盖的造型设计 398
16.4 小结 409
第17章 机构运动仿真 410
17.1 Pro/E的机构运动仿真概述 411
17.2 机构运动仿真的基本思路与选单命令 411
17.2.1 机构运动仿真的基本思路 411
17.2.2 机构运动仿真的操作界面 412
17.2.3 常用机构工具条按钮介绍 413
17.2.4 机构连线方式介绍 414
17.3 机构运动仿真综合实例 415
17.3.1 曲柄滑块机构运动仿真 415
17.3.2 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机构运动仿真 433
17.3.3 对心直动滚子推桿盘形凸轮机构仿真 441
17.4 小结 454
1.1 Pro/E发展概述 2
1.1.1 CAD技术发展简介 2
1.1.2 Pro/E发展简介 3
1.1.3 Pro/E Wildfire 3.0的新增功能 3
1.2 Pro/E的建模原理与特点 5
1.2.1 参数化设计 5
1.2.2 特徵建模 5
1.2.3 全相关的单一资料库 6
1.3 主要功能模组 6
1.3.1 草绘模组 6
1.3.2 零件模组 7
1.3.3 装配模组 7
1.3.4 曲面模组 7
1.3.5 工程图模组 8
1.3.6 其他常用模组 8
1.4 Pro/E Wildfire 3.0的用户界面简介 9
1.5 定製用户界面 13
1.6 Pro/E档案的基本操作 14
1.7 系统颜色设定 16
1.8 控制零件模型的显示综合示例 18
1.9 小结 19
第2章 Pro/E的草绘模组 21
2.1 二维草绘环境的设定 22
2.1.1 进入二维草绘环境 22
2.1.2 设定草绘环境 23
2.2 绘製基本几何图元 25
2.2.1 绘製直线 25
2.2.2 绘製中心线 26
2.2.3 绘製矩形 27
2.2.4 绘製圆 27
2.2.5 绘製圆弧 29
2.2.6 绘製圆角 32
2.2.7 绘製样条曲线 33
2.2.8 创建坐标系 33
2.2.9 创建点 33
2.2.10 创建文本 34
2.3 几何图元的编辑 35
2.3.1 选择几何图元 35
2.3.2 複製几何图元 35
2.3.3 镜像几何图元 37
2.3.4 移动几何图元 37
2.3.5 缩放和旋转几何图元 38
2.3.6 修剪几何图元 39
2.4 约束条件设定 41
2.5 尺寸标注与修改 44
2.5.1 尺寸标注 44
2.5.2 尺寸修改 49
2.6 草绘综合示例 51
2.7 小结 56
第3章 三维实体造型基础 57
3.1 特徵分类 58
3.1.1 实体特徵 58
3.1.2 曲面特徵 59
3.1.3 基準特徵 59
3.2 三维实体造型基础 60
3.2.1 三维实体造型的基本原理 60
3.2.2 设定草绘平面 61
3.2.3 设定参考平面 62
3.3 基準特徵的显示控制 63
3.3.1 设定基準特徵的显示状态 63
3.3.2 重新命名基準特徵 64
3.4 新建基準特徵 65
3.4.1 新建基準平面 65
3.4.2 创建基準轴 69
3.4.3 创建基準坐标系 71
3.4.4 创建基準曲线 73
3.4.5 创建基準点 75
3.5 新建基準特徵综合示例 76
3.6 小结 79
第4章 创建基础实体特徵 80
4.1 创建三维基础实体特徵的基本方法 81
4.2 创建拉伸实体特徵 81
4.2.1 拉伸特徵操控板介绍 81
4.2.2 创建拉伸实体特徵实例 84
4.3 创建旋转实体特徵 88
4.3.1 旋转特徵操控板介绍 88
4.3.2 创建旋转实体特徵实例 90
4.4 创建扫描实体特徵 92
4.4.1 扫描特徵操控板介绍 92
4.4.2 创建扫描实体特徵实例 94
4.5 创建混合实体特徵 96
4.5.1 混合实体特徵介绍 96
4.5.2 混合操控板介绍 97
4.5.3 创建平行混合特徵实例 98
4.5.4 创建旋转混合特徵实例 101
4.5.5 创建一般混合实体特徵实例 104
4.6 综合示例——实体零件造型设计 107
4.7 小结 111
第5章 工程特徵和构造特徵 113
5.1 工程特徵和构造特徵 114
5.2 孔特徵 114
5.2.1 孔特徵操控板 115
5.2.2 创建简单孔特徵 116
5.2.3 创建草绘孔特徵 119
5.2.4 创建标準孔特徵 120
5.3 倒圆角特徵和倒角特徵 121
5.3.1 创建倒圆角特徵 121
5.3.2 创建倒角特徵 125
5.4 拔模特徵 127
5.4.1 拔模特徵操控板 128
5.4.2 创建拔模特徵实例 129
5.5 壳特徵 130
5.5.1 壳特徵操控板 130
5.5.2 创建壳特徵实例 131
5.6 筋特徵 132
5.6.1 筋特徵操控板 132
5.6.2 创建筋特徵实例 132
5.7 管道特徵 134
5.7.1 创建管道特徵的选单介绍 134
5.7.2 创建管道特徵实例 134
5.8 综合示例——利用工程特徵创建零件 136
5.9 小结 140
第6章 曲面特徵 141
6.1 基本曲面特徵的创建方法 142
6.1.1 创建拉伸曲面特徵 142
6.1.2 创建旋转曲面特徵 143
6.1.3 创建扫描曲面特徵 144
6.1.4 创建混合曲面特徵 145
6.2 创建高级曲面特徵 148
6.2.1 创建边界混合曲面特徵 149
6.2.2 创建圆锥曲面特徵 149
6.2.3 创建N侧曲面特徵 151
6.2.4 创建螺旋扫描曲面特徵 152
6.2.5 将剖面混合到曲面 154
6.2.6 创建在曲面间混合曲面特徵 155
6.2.7 创建可变剖面扫描曲面特徵 155
6.3 通过曲面特徵创建实体特徵 156
6.3.1 曲面特徵转化为实体特徵的基本方法 157
6.3.2 通过曲面特徵创建实体特徵实例 157
6.4 综合示例——薄壁零件的造型设计 161
6.5 小结 164
第7章 编辑曲面特徵 165
7.1 合併曲面特徵 166
7.1.1 合併曲面特徵操控板介绍 166
7.1.2 合併曲面特徵实例 167
7.2 裁剪曲面特徵 168
7.2.1 使用拉伸方法裁剪曲面 168
7.2.2 使用旋转方法裁剪曲面 169
7.2.3 使用面组方法裁剪曲面特徵 170
7.2.4 使用顶点倒圆角裁剪曲面特徵 171
7.2.5 使用侧面影像裁剪曲面特徵 172
7.3 创建偏移曲面特徵 173
7.3.1 偏移曲面操控板 173
7.3.2 偏移曲面特徵实例 174
7.4 延伸曲面特徵 175
7.4.1 延伸曲面特徵操控板 175
7.4.2 延伸曲面特徵实例 176
7.5 用草绘约束偏移曲面特徵 177
7.6 创建带有拔模的偏移曲面特徵 178
7.7 曲面特徵转换 180
7.7.1 移动曲面特徵 180
7.7.2 镜像曲面特徵 182
7.8 创建曲面拔模特徵 184
7.9 综合示例——使用曲线裁剪曲面特徵 186
7.10 小结 189
第8章 特徵操作 190
8.1 特徵複製 191
8.1.1 特徵複製命令 191
8.1.2 特徵複製的基本方法 192
8.1.3 使用移动方式进行特徵複製 197
8.2 特徵阵列 200
8.2.1 特徵阵列分类 200
8.2.2 创建尺寸阵列 201
8.2.3 创建表阵列 207
8.2.4 创建参照阵列特徵 209
8.2.5 创建填充阵列特徵 209
8.2.6 创建方向阵列特徵 211
8.2.7 创建轴阵列特徵 212
8.2.8 创建曲线阵列特徵 213
8.3 创建特徵镜像 215
8.4 特徵的编辑与再生 215
8.4.1 利用模型树视窗进行特徵修改 215
8.4.2 通过选单进行特徵的修改 218
8.4.3 选单管理器中的特徵操作 218
8.5 综合示例——特徵的快速编辑 219
8.6 小结 221
第9章 装配模组 223
9.1 装配模组介绍 224
9.1.1 装配的基本方法 224
9.1.2 进入装配模组 224
9.2 由底向上装配 225
9.2.1 零件的空间装配定位 226
9.2.2 零件的放置 228
9.2.3 由底向上设计装配件 232
9.3 由顶向下装配 236
9.3.1 在装配过程中创建零件 236
9.3.2 零件的装配布局 238
9.3.3 利用布局生成装配件 239
9.4 装配件的分解 245
9.4.1 装配件的分解命令 245
9.4.2 生成装配件的分解视图实例 246
9.5 综合示例——利用骨架图生成装配件 247
9.6 小结 253
第10章 工程图模组 254
10.1 工程图的基本设定 255
10.1.1 图纸设定 255
10.1.2 图纸设定实例 257
10.2 各向视图的生成与修改 258
10.2.1 生成视图的选单命令介绍 258
10.2.2 创建各向正交视图 260
10.2.3 创建辅助视图 262
10 2.4 创建细节视图 265
10.2.5 视图的修改 267
10.3 视图示注 268
10.3.1 创建注释 268
10.3.2 尺寸标注 269
10.3.3 手工尺寸标注 270
10 3.4 尺寸公差标注 270
10.3.5 几何公差标注 271
10.4 创建剖视图 275
10 4.1 创建全剖视图 275
10.4.2 创建半剖视图 277
10.4.3 创建旋转剖视图 279
10.4.4 创建局部剖视图 281
10.5 综合示例——创建平面工程图 284
10.6 小结 291
第11章 轴与带轮类零件设计 292
11.1 轴类零件设计分析 293
11.1.1 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 293
11.1.2 轴类零件的造型设计原则 294
11.2 实例——阶梯轴的造型设计 294
11.3 带轮零件 298
11.3.1 带轮零件的设计準则 299
11.3.2 带轮类零件的造型方法 300
11.4 实例——腹板式V带带轮的造型设计 300
11.5 小结 305
第12章 弹簧零件设计 306
12.1 弹簧零件分析 307
12.1.1 弹簧的主要功能 307
12.1.2 螺旋弹簧的主要结构特点 307
12.1.3 螺旋弹簧的造型设计原则 308
12.2 Pro/E中螺旋弹簧的设计命令 308
12.3 创建螺旋扫描实体特徵的基本步骤 309
12.4 圆柱螺旋弹簧的造型设计 310
12.5 圆锥螺旋弹簧的造型设计 311
12.6 变节距非标準螺旋弹簧的造型设计 314
12.7 小结 317
第13章 键与紧固件设计 318
13.1 键零件分析 319
13.1.1 键的结构特点 319
13.1.2 花键的结构特点 321
13.2 螺栓与螺母 322
13.2.1 螺栓与螺母联接的特点 322
13.2.2 零件族表的特点 323
13.3 键零件的造型设计 324
13.3.1 平键的造型设计 324
13.3.2 花键的造型设计 326
13.4 螺栓与螺母的造型设计 329
13.4.1 螺栓的造型设计 330
13.4.2 螺母的造型设计 337
13.5 小结 341
第14章 齿轮的参数化设计 342
14.1 齿轮零件分析 343
14.1.1 直齿轮的渐开线齿廓方程 343
14.1.2 直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 344
14.2 Pro/E参数化设计命令介绍 344
14.2.1 Pro/E的程式功能 344
14.2.2 【程式】选单介绍 345
14.3 直齿轮的基本设计思路 345
14.4 综合示例——直齿轮的参数化造型设计 346
14.5 直齿轮的参数化造型设计套用 366
14.6 小结 369
第15章 凸轮的参数化设计 370
15.1 凸轮零件分析 371
15.1.1 凸轮的传统设计方法简介 371
15.1.2 凸轮轮廓曲线的方程介绍 372
15.2 凸轮设计思路 374
15.3 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的参数化设计实例 375
15.3.1 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的已知参数 375
15.3.2 凸轮轮廓曲线数学表达式的推导 376
15.3.3 在Pro/E中建立凸轮轮廓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376
15.3.4 凸轮的参数化造型设计过程 378
15.4 凸轮的参数化造型设计套用 390
15.5 小结 393
第16章 複杂曲面设计套用 395
16.1 複杂曲面特徵简介 396
16.2 通过加厚曲面特徵创建实体特徵 396
16.2.1 创建加厚特徵的基本思路 396
16.2.2 加厚特徵操控板介绍 397
16.3 综合示例——滑鼠上盖的造型设计 398
16.4 小结 409
第17章 机构运动仿真 410
17.1 Pro/E的机构运动仿真概述 411
17.2 机构运动仿真的基本思路与选单命令 411
17.2.1 机构运动仿真的基本思路 411
17.2.2 机构运动仿真的操作界面 412
17.2.3 常用机构工具条按钮介绍 413
17.2.4 机构连线方式介绍 414
17.3 机构运动仿真综合实例 415
17.3.1 曲柄滑块机构运动仿真 415
17.3.2 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机构运动仿真 433
17.3.3 对心直动滚子推桿盘形凸轮机构仿真 441
17.4 小结 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