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画。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 外文名: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 缩写:PISA
- 统筹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 对象: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
- 测试目内容:学生能否掌握社会所需的知识技能
PISA
国际学生评估
PISA类测试:一种国际性的科学的评价方法,可强化对考生知识面、综合分析、创新素养方面的考查。
评估内容
第一次PISA评估于2000年首次举办,此后每3年举行一次。评估主要分为3个领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由这3项组成一评估循环核心,在每一个评核周期里,有2/3的时间会对其中一项领域进行深入评估,其他两项则进行综合评测。2012年首次尝试引入了基于计算机的问题解决测试。
评估方式
PISA会在各个国家中抽取4500到10000名初三与高一为主的15岁学生担任调查对象,以测试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社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因此,试题着重于套用及情境化。受测学生必须灵活运用学科知识与认知技能,针对情境化的问题自行建构答案,因此能深入检视学生的基础素养。经合组织不久前公布了有40多个国家25万名中学生参加的2004年PISA测试。结果显示,芬兰学生在历次测试中名列第一。上海学生日前参加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进行的2009年第四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取得阅读数学科学素养第一的佳绩,引发外界持续关注。PISA测试的重点是看学生全面参与社会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的考察并不限于书本知识,还包括成年人生活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PISA排名
2009年
3年一次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调查结果日前公布。首次参加PISA的上海15岁在校生,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全部三项评价中,均排首位。
这一结果立即引起国内外教育界及媒体的广泛关注。欧美多家媒体惊呼“意外”,并追蹤分析上海及亚洲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比本国学生在测评中的表现,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阿尔尼·邓肯表示,这是一个“警醒”。
而在国内,却引来诸多争议。有评论说,这“不能遮蔽中国教育的落后”。
PISA排名上海成绩第一
2009年4月,根据OECD的技术标準要求,上海152所学校的5115名学生,代表全市各类中学约10万名15岁在校生参加测试,参与率和覆盖率分别达到97.8%和98.6%。
测试结果显示,在全球约47万名接受测试的15岁学生中,上海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分为556分,高出第二位的韩国学生17分;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得分为600分和575分,分别高出第二位38分和21分。
上海学生的阅读素养表现良好。精熟度最高的“6级”中,上海占2.4%,仅低于新加坡的2.6%,“5级”占17%,具有明显优势。学生在访问和检索、整合和解释、反思和评价三个认知方面的表现较好,反映了上海课程内容比较均衡。此外,上海有92%的学生每天进行趣味性阅读,对阅读的喜爱程度指数为0.57,显着高于OECD平均值。
在这份成绩单上,阅读素养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中国上海、韩国、芬兰、中国香港、新加坡,数学素养前五位为中国上海、新加坡、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北,科学素养前五位为中国上海、芬兰、中国香港、新加坡和日本。除了芬兰之外,亚洲国家和地区可谓独占鳌头。
2012年
2013年12月,经合组织公布了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2012年PISA测试结果,上海学生在三个科目中均排名第一。 但在计算机的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稍显不足,屈居第六。
数学成绩 | 阅读成绩 | 科学成绩 | 基于计算机的问题解决 |
中国上海 613 | 中国上海 570 | 中国上海 580 | 新加坡 562 |
新加坡 573 | 中国香港 545 | 中国香港 555 | 韩国 561 |
中国香港 561 | 新加坡 542 | 新加坡 551 | 日本 552 |
中国台北 560 | 日本 538 | 日本 547 | 中国澳门 中国香港 均540 |
韩国 554 | 韩国 536 | 芬兰 545 | 中国上海 536 |
医学英语
PISA = Proximal isovelocity surface area ,近距等速线表面积 ,专业医学英语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