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Pentium

2019-11-21 23:46:19 百科
Pentium

Pentium

Pentium(奔腾)是英特尔第五代x86架构的微处理器,于1993年3月22日开始出货,是486产品线的后代。Pentium本应命名为80586或 i586,后来命名为“Pentium”(通常认为“pentium”是希腊文“五(penta)”加拉丁文中代表名词的接尾语“ium”的造词),是因为阿拉伯数字无法被用作注册商标。i586被使用在英特尔竞争对手所製造的类80586的微处理器。

INTEL公司还替它起了一个相当好听的中文名字奔腾。奔腾的厂家代号是P54C,PENTIUM的内部含有的电晶体数量高达310万个,时钟频率由最初推出的60MHZ和66MHZ,后提高到200MHZ。单单是最初版本的66MHZ的PENTIUM微处理器,它的运算性能比33MHZ的80486DX就提高了3倍多,而100MHZ的PENTIUM则比33MHZ的80486DX要快6至8倍。也就是从PENTIUM开始,我们大家有了超频这样一个用儘量少的钱换取儘量多的性能的好方法。作为世界上第一个586级处理器,PENTIUM也是第一个令人超频的最多的处理器,由于Pentium的製造工艺优良,所以整个系列的CPU的浮点性能也是各种各样性能是CPU中最强的,可超频性能最大,因此赢得了586级CPU的大部分市场。Pentium家族里面的频率有60/66/75//90/100/120/133/150/166/180/200,至于CPU的内部频率则是从60MHz到66MHz不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奔腾处理器
  • 外文名:Pentium
  • 开始出货:1993年3月22日
  • 所属:486产品线的后代

核心架构

Tualatin
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图拉丁”核心,是Intel在Socket 370架构上的最后一种CPU核心,採用0.13μm 製造工艺,封装方式採用FC-PGA2和PPGA,核心电压也降低到了1.5V左右,
主频範围从1GHz到1.4GHz,外频分别为100MHz(赛扬)和133MHz(Pentium III),二级快取分别为512KB(Pentium III-S)和256KB(Pentium III和赛扬),这是最强的Socket 370核心,其性能甚至超过了早期低频的Pentium 4系CPU。
Pentium 4Pentium 4
Willamette
Netburst微架构是P6微架构的后继者,第一个使用这架构的是Willamette核心,于2000年推出。这是早期的Pentium 4和P4赛扬採用的核心,最初採用Socket 423接口,后来改用Socket 478接口(赛扬只有1.7GHz和1.8GHz两种,都是Socket 478接口),採用0.18um製造工艺,前端汇流排频率为400MHz, 主频範围从1.3GHz到2.0GHz(Socket 423)和1.6GHz到2.0GHz(Socket 478),二级快取分别为256KB(Pentium 4)和128KB(赛扬),注意,另外还有些型号的Socket 423接口的Pentium 4居然没有二级快取!核心电压1.75V左右,封装方式採用Socket 423的PPGA INT2,PPGA INT3,OOI 423-pin,PPGA FC-PGA2和Socket 478的PPGA FC-PGA2以及赛扬採用的PPGA等等。
Willamette核心製造工艺落后,发热量大,性能低下,已经被淘汰掉,而被Northwood核心所取代。
Northwood
第二个Pentium4核心,代号为Northwood,改用了更为精细的0.13微米製程,集成了更大的512KB二级快取,性能有了大幅的提高。
这是主流的Pentium 4和赛扬所採用的核心,其与Willamette核心最大的改进是採用了0.13um製造工艺,并都採用Socket 478接口,核心电压1.5V左右,二级快取分别为128KB(赛扬)和512KB(Pentium4),前端汇流排频率分别为400/533/800MHz(赛扬都只有400MHz),主频範围分别为2.0GHz到2.8GHz(赛扬),1.6GHz到2.6GHz(400MHz FSB Pentium 4),2.26GHz到3.06GHz(533MHz FSB Pentium 4)和2.4GHz到3.4GHz(800MHzFSB Pentium 4),并且3.06GHz Pentium 4和所有的800MHz Pentium 4都支持超执行绪技术(Hyper-ThreadingTechnology),封装方式採用PPGA FC-PGA2和PPGA。按照Intel的规划,Northwood核心会很快被Prescott核心所取代。
Prescott
Prescott核心的P4处理器发热量要比Northwood核心的大很多。性能接近。这是高端的Pentium 4 EE、主流的Pentium 4和低端的Celeron D所採用的核心。Prescott核心与Northwood核心最大的区别是採用了90nm製造工艺,L1 数据快取从8KB增加到16KB,流水线结构也从20级增加到了31级,并且开始支持SSE3指令集。
Prescott核心CPU初期採用Socket 478接口,基本上已经全部转到Socket 775接口,核心电压1.25-1.525V。前端汇流排频率方面,Celeron D全部都是533MHz FSB,而除了Celeron D之外的其它CPU为533MHz(不支持超执行绪技术)和800MHz(支持超执行绪技术)以及最高的1066MHz(支持超执行绪技术)。二级快取分别为256KB(Celeron D)、1MB(Socket 478接口的pentium 4以及Socket 775接口的Pentium 4 5XX系列)和2MB(Pentium 4 6XX系列以及Pentium 4 EE)。封装方式採用PPGA(Socket 478)和PLGA(Socket 775)。Prescott核心自从推出以来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先后加入了硬体防病毒技术Execute Disable Bit(EDB)、节能省电技术Enhanced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EIST)、虚拟化技术Intel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Intel VT)以及64位技术EM64T等等,二级快取也从最初的1MB增加到了2MB。按照Intel的规划,Prescott核心会被Cedar Mill核心取代。
Smithfield
(PentiumD,Pentium EE)
这是Intel公司的第一款双核心处理器的核心类型,于2005年4月发布,基本上可以认为Smithfield核心是简单的将两个Prescott核心鬆散地耦合在一起的产物,这是基于独立快取的鬆散型耦合方案,其优点是技术简单,缺点是性能不够理想。Pentium D 8XX系列以及Pentium EE 8XX系列採用此核心。Smithfield核心採用90nm製造工艺,全部採用Socket 775接口,核心电压1.3V左右,封装方式都採用PLGA,都支持硬体防病毒技术EDB和64位技术EM64T,并且除了Pentium D 8X5和Pentium D 820之外都支持节能省电技术EIST。前端汇流排频率是533MHz(Pentium D 8X5)和800MHz(Pentium D 8X0和Pentium EE 8XX),主频範围从2.66GHz到3.2GHz(Pentium D)、3.2GHz(Pentium EE)。Smithfield核心的两个核心分别具有1MB的二级快取,在CPU内部两个核心是互相隔绝的,其快取数据的同步是依靠位于主机板北桥晶片上的仲裁单元通过前端汇流排在两个核心之间传输来实现的,所以其数据延迟问题比较严重,性能并不尽如人意。按照Intel的规划,Smithfield核心将会很快被Presler核心取代。
Cedar Mill
这是Pentium 4 6X1系列和Celeron D 3X2/3X6系列採用的核心,从2005年末开始出现。其与Prescott核心最大的区别是採用了65nm製造工艺,其它方面则变化不大,基本上可以认为是Prescott核心的65nm製程版本。CedarMill核心全部採用Socket 775接口,核心电压1.3V左右,封装方式採用PLGA。其中,Pentium 4全部都为800MHz FSB、2MB二级快取,都支持超执行绪技术、硬体防病毒技术EDB、节能省电技术EIST以及64位技术EM64T;而Celeron D则是533MHzFSB、512KB二级快取,支持硬体防病毒技术EDB和64位技术EM64T,不支持超执行绪技术以及节能省电技术EIST。Cedar Mill核心也是Intel处理器在NetBurst架构上的最后一款单核心处理器的核心类型,按照Intel的规划,Cedar Mill核心将逐渐被Core架构的Conroe核心所取代。
Presler
这是Pentium D 9XX和Pentium EE 9XX採用的核心,Intel于2005年末推出。基本上可以认为Presler核心是简单的将两个Cedar Mill核心鬆散地耦合在一起的产物,是基于独立快取的鬆散型耦合方案,其优点是技术简单,缺点是性能不够理想。Presler核心採用65nm製造工艺,全部採用Socket 775接口,核心电压1.3V左右,封装方式都採用PLGA,都支持硬体防病毒技术EDB、节能省电技术EIST和64位技术EM64T,并且除了Pentium D 9X5之外都支持虚拟化技术Intel VT。前端汇流排频率是800MHz(Pentium D)和1066MHz(Pentium EE)。
与Smithfield核心类似,Pentium EE和Pentium D的最大区别就是Pentium EE支持超执行绪技术而Pentium D则不支持,并且两个核心分别具有2MB的二级快取。在CPU内部两个核心是互相隔绝的,其快取数据的同步同样是依靠位于主机板北桥晶片上的仲裁单元通过前端汇流排在两个核心之间传输来实现的,所以其数据延迟问题同样比较严重,性能同样并不尽如人意。Presler核心与Smithfield核心相比,除了採用65nm製程、每个核心的二级快取增加到2MB和增加了对虚拟化技术的支持之外,在技术上几乎没有什幺创新,基本上可以认为是Smithfield核心的65nm製程版本。Presler核心也是Intel处理器在NetBurst架构上的最后一款双核心处理器的核心类型,可以说是在NetBurst被抛弃之前的最后绝唱,以后Intel桌面处理器全部转移到Core架构。按照Intel的规划,Presler核心从2006年第三季度开始将逐渐被Core架构的Conroe核心所取代。
Yonah
採用Yonah核心CPU的有双核心的Core Duo和单核心的Core Solo,另外Celeron M也採用了此核心,Yonah是Intel于2006年初推出的。这是一种单/双核心处理器的核心类型,其在套用方面的特点是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既可用于桌面平台,也可用于移动平台;既可用于双核心,也可用于单核心。Yonah核心来源于移动平台上大名鼎鼎的处理器Pentium M的优秀架构,具有流水线级数少、执行效率高、性能强大以及功耗低等等优点。
Yonah核心採用65nm製造工艺,核心电压依版本不同在1.1V-1.3V左右,封装方式採用PPGA,接口类型是改良了的新版Socket 478接口(与以前台式机的Socket478并不兼容)。在前端汇流排频率方面,Core Duo和Core Solo都是667MHz,而Yonah核心Celeron M是533MHz。在二级快取方面,Core Duo和Core Solo都是2MB,而即Yonah核心Celeron M是1MB。Yonah核心都支持硬体防病毒技术EDB以及节能省电技术EIST,并且多数型号支持虚拟化技术Intel VT。但其最大的遗憾是不支持64位技术,仅仅只是32位的处理器。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双核心的Core Duo而言,其具有的2MB二级快取在架构上不同于所有X86处理器,其它的所有X86处理器都是每个核心独立具有二级快取,而Core Duo的Yonah核心则是採用了与IBM的多核心处理器类似的快取方案----两个核心共享2MB的二级快取!共享式的二级快取配合Intel的“Smart cache”共享快取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快取数据同步,大幅度降低了数据延迟,减少了对前端汇流排的占用。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的双核心处理器!Yonah核心是共享快取的紧密型耦合方案,其优点是性能理想,缺点是技术比较複杂。不过,按照Intel的规划,以后Intel各个平台的处理器都将会全部转移到Core架构,Yonah核心其实也只是一个过渡的核心类型,从2006年第三季度开始,其在桌面平台上将会被Conroe核心取代,而在移动平台上则会被Merom核心所取代。
Wolfdale
Wolfdale”是新双核Penryn家族处理器的核心代号,wolfdaleconroe“Yorkfield”就是四核处理器的核心代号。“Wolfdale”採用了先进的45nm製造工艺,“Yorkfield”和“Wolfdale”採用了相同的处理器核心,“Yorkfield”可以理解为将两个“Wolfdale”核心封装到一个处理器当中,因此,我们也可以把“Wolfdale”看作是整个“Penryn”家族的基础,也正因为此才让包括我们在内的更多人对这个系列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代号代表作:E5800及开头为奔腾E系列
Haswell
到了2011年,英特尔发布了第一款奔腾Haswell处理器,编号为=G620,到2014年为纪念奔腾20周年的岁月,推出20周年纪念版——G3258,22纳米四核芯奔腾,领先製程工艺,创新四核,焕然一“芯”,性能绝对与时俱进。而且从Haswell开始,所有的奔腾处理器都搭载Intel® HD Graphics显示卡。
奔腾处理器20周年奔腾处理器20周年

发展过程

由来
继承着80486大获成功的东风,赚了大笔美金的Intel在1993年推出了全新一代的高性能处理器——Pentium。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趋向于激烈化,Intel觉得不能再让AMD和其他公司用同样的名字来抢自己的饭碗了,于是提出了商标注册,由于在美国的法律里是不允许用阿拉伯数字注册的,于是Intel玩了个花样,用拉丁文去注册商标。“pentium”在拉丁文里面就是“五”的意思。Intel公司还替它起了一个相当好听的中文名字——奔腾。
486后的改版
超标量(Superscalar) 架构 - Pentium 拥有两个资料路径 (管线, pipelines),可以达到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一个以上的指令。一个管线 (称为"U") 可以处理任何的指令,而另外一个 (称为"V") 可以处理简单,最共同的指令。使用一个以上的管线是传统 RISC处理器设计的特色,这也是在许多 x86 平台上第一个实作出来的,显示有将两种技术合併的可能性,创造出几乎“混合在一起”的处理器。
64位元 资料路径 - 这使得每一次从记忆体提取指令的资讯数量变成两倍。这并不表示 Pentium 可以执行所谓的 64 位元套用程式;他的主暂存器仍然是 32 位元宽度。
MMX 指令 (只有后期的型号) - 一种基本的 SIMD指令集扩充,设计给多媒体套用程式使用。
Pentium MMX - top viewPentium 架构的晶片最多每个时钟周期提供约为 486处理器的两倍效能。最快的 Intel 486 部分几乎与第一代的 Pentium 有相等的速度,少部分后期的 AMD 486 型号只大约等于 Pentium 75 MHz.
最早期推出的 Pentium 时脉速度为 66 MHz 和 60 MHz。后来 75, 90, 100, 120, 133, 150, 166, 200, 和 233 MHz 的版本才逐渐地出现。Pentium OverDrive处理器以 63 和 83 MHz 的频率推出,当作老旧 486 等级电脑的升级选像。
原本的 Pentium 微处理器有内部的代码称为 P5,是管线化(pipelined)的循序(in-order)超纯量(superscalar)微处理器,以 0.8 微米 製程技术製造。接着推出的是 P54,是把 P5 缩小到 0.6µm 製程,已经是可以作为双处理器以及拥有与前端汇流排不同的内部时脉速度 (要增加汇流排的速度要比增加内部时脉来得更困难)。P54 之后接着是 P54C,使用 .35µm 製程 - 纯粹 CMOS 製程,相对于在早期的 Pentium 是使用 Bipolar CMOS 製程。
Pentium MMX
接着,P55C 也以 Pentium with MMX Technology 推出 (通常只称为 Pentium MMX);他是以 P5 核心为基础,0.35 µm 製程也在这个系列中使用,但是拥有新的 57 个 "MMX" 指令集来增进多媒体工作的效率,像是媒体的编码跟解压缩。然而,软体必须明确地对于使用 MMX 做最佳化,以及 P55C 显示出速度增加的幻象主要是来自于内部快取(cache)的容量变成两倍为 32 KB。
早期的 60-100MHz Pentium 版本在浮点运算单元有一个问题,在极少数情况下,会导致除法运算的精确度降低。这个缺陷于 1994年 被发现,变成如今广为人知的 Pentium FDIV bug ,同时这一事件导致 Intel 陷入巨大的窘态,建立召回计画来回收有问题的处理器。60 和 66 MHz 0.8µm 版本的 Pentium处理器也由于其功能上的脆弱以及产生高热量而被指责。
PentiumPro
奔腾1反面奔腾1反面
奔腾1正面奔腾1正面
初步占据了一部分CPU市场的INTEL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在其他公司还在不断追赶自己的奔腾之际,又在1996年推出了最新一代的第六代X86系列CPU枣P6。P6只是它的研究代号,上市之后P6有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叫PentiumPro。PentiumPro的内部含有高达550万个的电晶体,内部时钟频率为133MHZ,处理速度几乎是100MHZ的PENTIUM的2倍。PentiumPro的一级(片内)快取为8KB指令和8KB数据。值得注意的是在PentiumPro的一个封装中除PentiumPro晶片外还包括有一个256KB的二级快取晶片,两个晶片之间用高频宽的内部通讯汇流排互连,处理器与高速快取的连线线路也被安置在该封装中,这样就使高速快取能更容易地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上。PentiumPro 200MHZ CPU的L2CACHE就是运行在200MHZ,也就是工作在与处理器相同的频率上。这样的设计领PentiumPro达到了最高的性能。而PentimuPro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具有一项称为“动态执行”的创新技术,这是继PENTIUM在超标量体系结构上实现实破之后的又一次飞跃。PentiumPro系列的工作频率是150/166/180/200,一级快取都是16KB,而前三者都有256KB的二级快取,至于频率为200的CPU还分为三种版本,不同就在于他们的内置的快取分别是256KB,512KB,1MB。
Pentium II
为英特尔推出的一枚X86架构的处理器,基于PentiumPro使用的P6微处理架构,但另一方面它的16位元处理能力获得最佳化,并加入MMX指令集:
第一代PentiumII核心代号为Klamath,使用350纳米製程,以及,就当时而言,製造出一个非常高的热量。推出时,时脉只有233及266MHz,使用66MHz前端汇流排,后期另推出时脉300MHz的版本
第二代PentiumII核心代号为Deschutes,运行时脉为333MHz,于1998年1月推出,使用250纳米製程,而且温度亦有效的减低。支援100MHz前端汇流排,英特尔于1998年另外推出了时脉为266、330、350、400、450的PentiumII处理器。
基于PentiumII的电脑系统亦加入了新世代的记忆体标準——SDRAM〔替代EDORAM〕,以及AGP显示卡。
与Pentium及PentiumPro处理器不同,PentiumII使用一种插槽式设计。处理器晶片与其他相关晶片皆在一块类似子卡的电路板上,而电路板上有一块塑胶盖,有时亦有一风扇。PentiumII亦把L2放到这电路板上,但只运行处理器时脉一半的速度。此举增加处理器的良率,从而减低製作成本。
这个方法亦可更容易改变PentiumII处理器的L2,可以使英特尔用相同的晶片,但可製作廉价低效能处理器,也可制贵价高效能处理器。
PentiumII的入门级处理器,为减少了L2〔甚至取消L2〕的Celeron。由于它低效能,所以一般的专业人士都不使用Celeron处理器,但因为它的可超性〔L2比处理器晶片对时脉敏感〕,它亦有一定的市场。
PentiumII的高阶处理器,为PentiumIIXeon。它针对伺服器设计,而且有一个全速的L2。它分别有512KB、1MB、2MB的版本。
PentiumII亦有流动版处理器,有256KBL2,但是内置在晶片内,为最快的PentiumII。
PentiumII于1999年被PentiumIII取代。
Pentium 4是英特尔CPU最大的系列之一,2000年取代PentiumIII。 Pentium 4不叫Pentium IV,而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了。
Pentium III
同年,英特尔又发布了Pentium III处理器。从Pentium III开始,英特尔又引入了70条新指令(SIMD,SSE),主要用于网际网路流媒体扩展(提升网路演示多媒体流、图像的性能)、3D、流式音频、视频和语音识别功能的提升。Pentium III可以使用户有机会在网路上享受到高质量的影片,并以3D的形式参观线上博物馆、商店等。
奔腾3反面奔腾3反面
奔腾3正面奔腾3正面
与此同年,英特尔还发布了PentiumIII Xeon处理器。作为PentiumII Xeon的后继者,除了在核心架构上採纳全新设计以外,也继承了Pentium III处理器新增的70条指令集,以更好执行多媒体、流媒体套用软体。除了面对企业级的市场以外,Pentium III Xeon加强了电子商务套用与高阶商务计算的能力。在快取速度与系统汇流排结构上,也有很多进步,很大程度提升了性能,并为更好的多处理器协同工作进行了设计。
Pentium IV
2000年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4处理器。用户使用基于Pentium 4处理器的个人电脑,可以创建专业品质的影片,透过网际网路传递电视品质的影像,实时进行语音、影像通讯,实时3D渲染,快速进行MP3编码解码运算,在连线网际网路时运行多个多媒体软体。这是空前强大的个人电脑处理器产品,仍然在继续销售中。
Pentium 4处理器集成了4200万个电晶体,到了改进版的Pentium 4(Northwood)更是集成了5千5百万个电晶体;并且开始採用0.18微米进行製造,初始速度就达到了1.5GHz。
Pentium 4还提供的SSE2指令集,这套指令集增加144个全新的指令,在128bit压缩的数据,在SSE时,仅能以4个单精度浮点值的形式来处理,而在SSE2指令集,该资料能採用多种数据结构来处理:
4个单精度浮点数(SSE)对应2个双精度浮点数(SSE2);对应16位元组数(SSE2);对应8个字数(word);对应4个双字数(SSE2);对应2个四字数(SSE2);对应1个128位长的整数(SSE2) 。
Pentium M
PentiumM:由以色列小组专门设计的新型移动CPU,Pentium M是英特尔公司的x86架构微处理器,供笔记簿型个人电脑使用,亦被作为Centrino的一部分,于2003年3月推出。公布有以下主频:标準1.6GHz,1.5GHz,1.4GHz,1.3GHz,低电压1.1GHz,超低电压900MHz。为了在低主频得到高效能,Banias作出了最佳化,使每个时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数目更多,并通过高级分支预测来降低错误预测率。另外最突出的改进就L2高速快取增至1MB(P3-M和P4-M都只有512KB),估计Banias数目高达7700万的电晶体大部分就用在这上。
此外还有一系列与减少功耗有关的设计:增强型Speedstep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了,拥有多个供电电压和计算频率,从而使性能可以更好地满足套用需求。
智慧型供电分布可将系统电量集中分布到处理器需要的地方,并关闭空闲的套用;移动电压定位(MVPIV)技术可根据处理器活动动态降低电压,从而支持更低的散热设计功率和更小巧的外形设计;经最佳化功率的400MHz系统汇流排;Micro-opsfusion微操作指令融合技术,在存在多个可同时执行的指令的情况下,将这些指令合成为一个指令,以提高性能与电力使用效率。专用的堆叠管理器,使用记录内部运行情况的专用硬体,处理器可无中断执行程式。
Banias所对应的晶片组为855系列,855晶片组由北桥晶片855和南桥晶片ICH4-M组成,北桥晶片分为不带内置显示卡的855PM(代号Odem)和带内置显示卡的855GM(代号Montara-GM),支持高达2GB的DDR266/200记忆体,AGP4X,USB2.0,两组ATA-100、AC97音效及Modem。其中855GM为三维及显示引擎最佳化InternalClockGating,它可以在需要时才进行三维显示引擎供电,从而降低晶片组的功率。
Pentium D
2005年Intel推出的双核心处理器有Pentium D和Pentium Extreme Edition,同时推出945/955/965/975晶片组来支持新推出的双核心处理器,採用90nm工艺生产的这两款新推出的双核心处理器使用是没有针脚的LGA 775接口,但处理器底部的贴片电容数目有所增加,排列方式也有所不同。
桌面平台的核心代号Smithfield的处理器,正式命名为Pentium D处理器,除了摆脱阿拉伯数字改用英文字母来表示这次双核心处理器的世代交替外,D的字母也更容易让人联想起Dual-Core双核心的涵义。
Intel的双核心构架更像是一个双CPU平台,Pentium D处理器继续沿用Prescott架构及90nm生产技术生产。Pentium D核心实际上由于两个独立的2独立的Prescott核心组成,每个核心拥有独立的1MB L2快取及执行单元,两个核心加起来一共拥有2MB,但由于处理器中的两个核心都拥有独立的快取,因此必须保正每个二级快取当中的信息完全一致,否则就会出现运算错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Intel将两个核心之间的协调工作交给了外部的MCH(北桥)晶片,虽然快取之间的数据传输与存储并不巨大,但由于需要通过外部的MCH晶片进行协调处理,毫无疑问的会对整个的处理速度带来一定的延迟,从而影响到处理器整体性能的发挥。
由于採用Prescott核心,因此Pentium D也支持EM64T技术、XD bit安全技术。值得一提的是,Pentium D处理器将不支持Hyper-Threading技术。原因很明显:在多个物理处理器及多个逻辑处理器之间正确分配数据流、平衡运算任务并非易事。比如,如果应用程式需要两个运算执行绪,很明显每个执行绪对应一个物理核心,但如果有3个运算执行绪呢?因此为了减少双核心Pentium D架构複杂性,英特尔决定在针对主流市场的Pentium D中取消对Hyper-Threading技术的支持。
Pentium EE
同出自Intel之手,而且Pentium D和Pentium Extreme Edition两款双核心处理器名字上的差别也预示着这两款处理器在规格上也不尽相同。其中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对于超执行绪(Hyper-Threading)技术的支持。Pentium D不支持超执行绪技术,而Pentium Extreme Edition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在打开超执行绪技术的情况下,双核心Pentium Extreme Edition处理器能够模拟出另外两个逻辑处理器,可以被系统认成四核心繫统。
PentiumEE系列都採用三位数字的方式来标注,形式是PentiumEE8xx或9xx,例如PentiumEE840等等,数字越大就表示规格越高或支持的特性越多。
PentiumEE8x0:表示这是Smithfield核心、每核心1MB二级快取、800MHzFSB的产品,其与PentiumD8x0系列的区别仅仅只是增加了对超执行绪技术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EE9x5:表示这是Presler核心、每核心2MB二级快取、1066MHzFSB的产品,其与PentiumD9x0系列的区别只是增加了对超执行绪技术的支持以及将前端汇流排提高到1066MHzFSB,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 E2200
经历了Core2Duo处理器对高端市场的洗礼之后,Intel在07年第二季度推出了新一代的低端双核心处理器PentiumE2000系列,主要面向注重性价比的入门级双核处理器市场。首批推出的PentiumE2000系列包括两款产品,分别为E2160和E2140,频率只有1.8GHz和1.6GHz,但性能十分强大,已经能够满足多数用户的需求。但Intel并没有就此作罢,在稍后除了把PentiumE2000系列处理器全部升级到M0核心之外,还发布了频率更高的PentiumE处理器——频率提高到2.2GHz的PentiumE2200。
全新推出IntelPentiumE2200处理器採用的是65nm工艺製造、双核心设计,LGA775接口,主频为2.2GHz,外频为200MHz,800MHz前端汇流排,配备1MB二级快取。从包装盒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款新的处理器的MM#号码为895884,从官方的资料我们得知这款处理器同样採用了最新的M0步进,也就是说,这款处理器虽然频率提高到2.2GHz,但实际平均功耗还是可以维持在19W左右,进一步突出其高频低耗的优势。
从PentiumE2200的顶盖可以看到,这款处理器的产品编号为SLA8X,採用最新的M0步进,马来西亚製造。英特尔推出这款最新的奔腾双核E2200处理器对奔腾双核这个品牌是进行第三次提速,而前两次分别是E2160上市为E2140提速200Mhz,E2180上市为E2160再提速200Mhz。从以上规格看,E2200还是延续了每次0.2Ghz(200Mhz)的提速速度,但酷睿核心架构的单Mhz性能之最强悍是公认的,所以200Mhz的性能差异不可小觑,200Mhz只是频率上的一小步,却是性能提速上的一大步。实际上,从测试得到的结果看来,PentiumE2200凭藉比PentiumE2180高出200MHz的频率,在性能上能够获得5%甚至更高的优势。基于1MBL2的Conroe核心,採用65nm工艺生产,步进为最新的M0,支持MMX、SSE、SSE2、SSE3、SSSE3以及IntelEM64T指令集,此外还支持EIST节能技术和家庭娱乐为主的欢跃技术(Viiv)。PentiumE2200外频为200MHz,前端汇流排为800MHz,倍频为11x,主频高达2.2GHz。高速快取方面,E2200为每个核心配备了64KB的一级快取,同时两个核心共享1MB的二级快取。从以往的经验我们知道,Conroe核心架构在高频下的性能十分强大,而且Intel处理器的二级快取容量达到1MB以上时,已经能够充分发挥处理器的性能。因此,我们可以认为,PentiumE2200是Intel最新推出的一款面向中低端游戏玩家的高频高性能酷睿架构的处理器,同时这款处理器还保持了19W平均功耗的超低水平,使其使用範围更广地覆盖了众多要求低功耗的行业用户如网咖、大型商业机构等等。
Pentium G620
Pentium G620可以看成Core i3 2100的进一步精简版,包括不支持AVX指令集等Sandy Bridge的新特性。
Pentium G620是基于Sandy Bridge微架构,採用32nm製作工艺、CPU部分是双核/双执行绪设计、LGA 1155接口、主频为2.6GHZ、外频为100MHZ(不可超频),内置HD1000 Graphics核芯显示卡,拥有6组EU执行单元,CPU与GPU共享3MB高速快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