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DS Logic/Layout 原理图与电路板设计》是2011年7月1日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润景。本书主要介绍了 印製电路板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
基本介绍
- 书名:ADS Logic/Layout 原理图与电路板设计
- 作者:周润景
- ISBN:9787111340195
- 定价:53.00元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年7月1日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输出採用CAM350软体,讲解如何进行导出与校验等。此外,为了增加可操作性,《PADSLogic/Layout原理图与电路板设计》附有网路版电子资源包,其中的相关範例可以使读者儘快掌握相关软体工具并能设计出高质量的电路板电路。
《PADSLogic/Layout原理图与电路板设计》适合从事电路板设计的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印製电路板的基础知识
1.1 印製电路板概述
1.1.1 印製电路板的结构
1.1.2 元件封装
1.1.3 铜膜导线
1.1.4 助焊膜和阻焊膜
1.1.5 层
1.1.6 焊盘和过孔
1.1.7 丝印层
1.1.8 覆铜
1.2 PCB设计流程
1.3 PCB设计的基本原则
1.3.1 布局
1.3.2 布线
1.3.3 焊盘大小
1.3.4 PCB电路的抗干扰措施
1.3.5 去耦电容配置
1.3.6 各元件之间的接线
1.4 PCB製造材料
1.5 PCB的结构
1.6 PCB的叠层设计
1.6.1 多层板
1.6.2 6层板
1.6.3 4层板
1.6.4 叠层设计布局快速参考
1.7 PCB的布线配置
1.7.1 微带线
1.7.2.带状线
1.8 PCB设计和电磁兼容
1.9 PCB设计常用术语
练习题
第2章 PADSLogic基础
2.1 PADSLogic概述
2.2 PADSLogic的设计环境
2.2.1 PADSLogic设计图形界面
2.2.2 PADSLogic的选单命令
2.2.3 PADSLogic的常用工具列命令
2.2.4 右键快捷选单
2.2.5 无模命令
2.2.6 状态视窗和状态条
2.3 设定PADSLogic的环境参数
2.3.1 全局参数设定
2.3.2 原理图设计参数的设定
2.3.3 字型和文本的设定
2.3.4 线宽的设定
2.4 PADSLogic的视图操作
2.4.1 使用视图选单命令
2.4.2 使用滑鼠
2.4.3 使用的快捷键
2.4.4 使用状态视窗
2.5 设定原理图的颜色
2.6 PADSLogic的档案管理
练习题
第3章 PADSLogic原理图设计
3.1.原理图的设计步骤
3.1.1.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
3.1.2 原理图设计的一般步骤
3.2 建立原理图和设定图纸
3.2.1.建立新的原理图档案
3.2.2 设定图纸
3.2.3.原理图的多张图纸设计
3.3 添加和删除元件
3.3.1 添加元件
3.3.2 调整元件的方向
3.3.3 删除元件
3.4 元件库管理
3.4.1 元件库管理器
3.4.2 载入元件库
3.4.3 导入元件库的数据
3.4.4 导出元件库的数据
3.4.5 创建新的元件库档案
3.4.6 向元件库添加新的图元
3.4.7 从元件库删除图元
3.4.8 编辑元件库的某个图元
3.4.9 複製元件库的某个图元
3.4.1 0列印库的图元
3.5 编辑元件
3.5.1.编辑元件的流水号和类型
3.5.2 设定元件的PCB封装
3.5.3 设定文本的可见性
3.5.4 设定元件的属性
3.5.5 设定未使用的引脚
3.6 设定电阻、电容和电感值
3.7 元件位置的调整
3.7.1 对象的选取
3.7.2 元件的移动
3.7.3 元件的旋转
3.7.4 複製贴上元件
3.8 连线线路
3.8.1 新的连线
3.8.2 在不同页面间连线
3.8.3 浮动连线
3.8.4 选择连线
3.8.5 删除连线
3.9 放置电源与接地元件
3.10 添加汇流排并连线汇流排
3.10.1 添加汇流排
3.10.2 连线汇流排
3.10.3 快速连线汇流排
3.11 添加网路
3.12 添加文本
3.12.1 添加普通文本
3.12.2 添加变数文本
3.13.电路图示意
练习题
第4章 层、设计规则和报表
4.1 设定电路板层
4.1.1 显示层信息
4.1.2 设定层类型
4.1.3 设定电气层数
4.1.4 设定层的厚度
4.1.5 设定非电气层数
4.2 设计规则定义
4.2.1 默认的规则
4.2.2 类规则
4.2.3 网路规则
4.2.4 条件规则
4.2.5 差分对规则
4.2.6 设定规则报告
4.3 生成材料清单(BOM)和其他报表
4.3.1 生成材料清单(BOM)
4.3.2 生成其他报告内容
4.4 生成SPICE网路表
4.5 生成网路表
4.5.1 生成PCB网路表
4.5.2 网路表导入PADSLayout
练习题
第5章 製作元件与建立元件库
5.1 元件编辑器
5.1.1 CAE图形编辑器
5.1.2 元件编辑器
5.1.3 元件类型编辑器
5.2 创建元件的CAE图形
5.2.1 手动绘製CAE图形
5.2.2 添加元件引脚
5.2.3 保存74LSl4元件的CAE图形
5.2.4 使用嚮导创建CAE图形
5.3 创建并设定元件
5.3.1 创建CAE图形
5.3.2 设定引脚号
5.3.3 设定引脚名称
5.3.4 设定引脚类型
5.3.5 设定门交换值
5.3.6 设定引脚顺序
5.3.7 调整标籤的位置
5.3.8 添加或设定标籤
5.3.9 保存元件
5.4 设定元件的电气属性
5.4.1 设定元件的逻辑类型
5.4.2 设定元件的普通信息
5.4.3 设定元件的逻辑门数
5.4.4 分配元件的引脚
5.4.5 设定元件的电源引脚
5.4.6 设定元件的PCB封装
5.4.7 设定元件的属性
5.5 创建新的元件库
练习题
第6章 PADSLayout的属性设定
6.1 PADSLayout界面介绍
6.2 PADSLayout的选单
6.2.1 File选单
6.2.2 Edit选单
6.2.3 View选单
6.2.4 Setup选单
6.2.5 Tools选单
6.2.6 Help选单
6.3 PADSLayout与其他软体的连结
练习题
第7章 定製PADSLayout环境
7.1 Options参数设定
7.1.1 Global选项卡设定
7.1.2 Design选项卡设定
7.1.3 Routing选项卡设定
7.1.4 Thermals选项卡设定
7.1.5 Dimensioning选项卡设定
7.1.6 Teardrops选项卡设定
7.1.7 Drafting选项卡设定
7.1.8 Grids选项卡设定
7.1.9 Split/MixedPlane选项卡设定
7.1.1 0DieComponent选项卡设定
7.1.1 1ViaPatterns选项卡设定
7.1.1 2Display选项卡设定
7.1.1 3Tune/DiffPairs选项卡设定
7.2 设定Setup参数.
7.2.1.设定PadStacks参数
7.2.2 设定DrillPairs参数
7.2.3 设定Jumpers(SingleLayerJumpers)参数
7.2.4 设定DesignRules参数
7.2.5 设定Layers参数
7.2.6 设定DisplayColors(显示颜色)及Origin(原点)
练习题
第8章 PADSLayout的基本操作
8.1 视图控制方法
8.2 PADSLayout的4种视图模式
8.3 无模式命令和快捷键
8.4 循环选择(CyclePick)
8.5 过滤器基本操作
8.5.1.滑鼠右键选单过滤器
8.5.2 SelectionFilter对话框
8.6 元器件基本操作
8.6.1 属性设定
8.6.2 添加新标籤
8.7 绘图基本操作
8.7.1 绘製板框
8.7.2 绘製2D线和标注文本
8.7.3 绘图模式下的弹出式选单
第9章 元器件类型及库管理
9.1 PADSLayout的元器件类型
9.2 DecalEditor(封装编辑器)界面简介
9.3 封装嚮导
9.3.1.DIP嚮导
9.3.2.SOIC封装嚮导
9.3.3 Quad封装嚮导
9.3.4 Polar封装嚮导.
9.3.5 PolarSMD封装嚮导
9.3.6.BGA/PGA封装嚮导
9.4 不常用元器件封装举例
9.5 建立元器件类型
9.6 库管理器
练习题
第10章 布局
10.1.布局前的準备
10.1.1 绘製电路板框线
10.1.2 组件隔离区的绘製
10.1.3 元器件的散布(Disperse)
10.1.4 与布局相关的设定
10.2 布局应遵守的原则
10.3 手工布局
10.3.1 移动、旋转等操作
10.3.2 对齐操作
10.3.3 元器件的推挤
练习题
第11章 布线
11.1 布线前的準备
11.2 布线的基本原则
11.3 布线操作
11.3.1 增加布线(AddRoute)
11.3.2 动态布线(Dyna耐cRoute)
11.3.3 草图布线(SketchRoute)
11.3.4.自动布线(AutoRoute)
11.3.5 汇流排布线(BusRoute)
11.3.6 添加拐角(AddComer)
11.3.7 分割布线(Split)
11.3.8 添加跳线(AddJumper)
11.3.9 添加测试点(AddTestPoint
11.4 控制鼠线的显示和网路颜色的设定
11.5.自动布线器的使用
11.5.1.自动布线器的界面
11.5.2.自动布线器使用实例
11.5.3.自动布线器Router与Layout的同步
练习题
第12章 覆铜及平面层分割
12.1.覆铜
12.1.1.铜箔(Copper)
12.1.2 灌铜(CopperPour)
12.1.3 灌铜管理
12.2 平面层(Plane)
练习题
第13章 自动标注尺寸
13.1.自动标注尺寸模式简介
13.1.1.两个端点的捕捉方式
13.1.2 两个端点引出的边界模式
13.1.3 标注基準线的模式
13.2 尺寸标注操作
13.2.1.自动标注方式
13.2.2 水平标注方式
13.2.3 垂直标注方式
13.2.4 对齐标注方式
13.2.5 旋转标注方式
13.2.6 角度标注方式
13.2.7 圆弧标注方式
13.2.8 引出线标注方式
第14章 工程修改模式操作
14.1.工程修改模式简介
14.2 ECO工程修改模式操作
14.2.1 增加连线工具
14.2.2 删除连线工具
14.2.3 增加走线工具
14.2.4 增加元器件工具
14.2.5 删除元器件工具
14.2.6 更改元器件封装工具
14.2.7 元器件标号更改工具
14.2.8 网路名称更改工具
14.2.9 删除网路工具
14.2.10 交换引脚工具
14.2.11 交换门工具
14.2.12 自动重新编号工具
14.2.13 自动交换工具
14.2.14 自动终端分配工具
14.2.15 增加复用模组工具
14.3.比较和更新
练习题
第15章 设计验证
15.1 设计验证简介
15.2 设计验证的使用
15.2.1 间距验证
15.2.2 连线性验证
15.2.3 高速验证
15.2.4 验证平面层
15.2.5 测试点验证
15.2.6 製造方面错误的验证
练习题
第16章 定义CAM档案
16.1 CAM档案简介
16.2 光绘输出档案的设定
16.2.1.Routing/SplitPlane类型
16.2.2 Plane类型
16.2.3 Silkscreen类型
16.2.4 PasteMask类型
16.2.5 SolderMask类型
16.2.6 Assembly类型
16.2.7 DrillDrawing类型
16.2.8 NCDrill类型
16.3 列印输出
16.4 绘图输出
练习题
第17章 CAM输出和CAMPlus
17.1 CAM350用户界面介绍
17.1.1 CAM350的选单
17.1.2 CAM350的工具列
17.2 CAM350的快捷键及D码
17.3 CAM350中Gerber档案的导入
17.4 CAM的排版输出
17.5 CAMPlus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