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MIC(最小抑菌浓度英文缩写)

2019-10-18 21:25:08 百科

MIC(最小抑菌浓度英文缩写)

MIC是最小抑菌浓度英文的缩写,全名是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是测定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大小的一个指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最小抑菌浓度
  • 外文名: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或Min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 中文简称:麦克风

基本信息

最小抑菌浓度是指(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或(Min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的缩写, 测定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大小的一个指标,指在体外培养细菌18~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该实验通过在Nuns 96孔板上进行抗菌培养实验得到测试化合物的抗菌能力大小。

方法

1.1.常量肉汤稀释法
1.1.1.抗菌药物贮存液製备 抗菌药物贮存液浓度不应低于1000μg/ml(如1280μg/ml)或10倍于最高测定浓度。溶解度低的抗菌药物可稍低于上述浓度。抗菌药物直接购自厂商或相关机构。所需抗菌药物溶液量或粉剂量可公式进行计算。例如:需配製100 ml浓度为1280μg/ml的抗生素贮存液,所用抗生素为粉剂,其药物的有效力为750μg/mg。用分析天平精确称取抗生素粉剂的量为182.6 mg。根据公式计算所需稀释剂用量为:(182.6 mg×750μg/mg)/1280μg/ml=107.0ml,然后将182.6 mg抗生素粉剂溶解于107.0ml稀释剂中。製备抗菌药物贮存液所用的溶剂和稀释剂见表5。配製好的抗菌药物贮存液应贮存于-60℃以下环境,保存期不超过6个月。
1.1.2.药敏试验用抗菌药物浓度範围 根据NCCLS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操作标準,药物浓度範围应包含耐药、中介和敏感分界点值,特殊情况例外。
1.1.3. 培养基 NCCLS推荐使用Mueller-Hinton(MH)肉汤,pH7.2~7.4。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在此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测试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敏感性时,应在肉汤中加入2%(W/V)氯化钠,按製造厂家的要求配製需要量的MH肉汤。嗜血桿菌属菌使用HTM肉汤,肺炎链球菌和其它链球菌使用含2%~5%溶解马血的MH肉汤。
1.1.4.接种物的製备 有2种方法配製接种物,一是细菌生长方法,用接种环挑取形态相似待检菌落3-5个,接种于4-5ml的水解酪蛋白(MH)肉汤中,35℃孵育2-6h。增菌后的对数生长期菌液用生理盐水或MH肉汤校正浓度至0.5麦氏比浊标準,约含1~2×108CFU/ml。二是直接菌落悬液配製法,对某些苛养菌,如流感嗜血桿菌、淋病奈瑟菌和链球菌及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等菌株,推荐直接取培养18~24h的菌落调配成0.5麦氏比浊标準的菌悬液。用MH肉汤将上述菌悬液进行1∶100稀释后备用。注意应在15分钟内接种完配製好的接种物,并取一份接种物在非选择性琼脂平板上传代培养,以检查接种物纯度。
1.1.5.稀释抗菌药物的製备及菌液接种 取无菌试管(13×100mm)13支,排成一排,除第1管加入1.6mlMH肉汤外,其余每管加入MH肉汤1ml,在第1管加入抗菌药物原液(如1280μg/ml) 0.4ml混匀,然后吸取1ml至第2管,混匀后再吸取1ml至第3管,如此连续倍比稀释至第11管,并从第11管中吸取1ml弃去,第12管为不含药物的生长对照。此时各管药物浓度依次为256、128、64、32、16、8、4、2、1、0.5、0.25μg/ml。然后在每管内加入上述製备好的接种物各1ml,使每管最终菌液浓度约为5×105CFU/ml。第1管至第11管药物浓度分别为128、64、32、16、8、4、2、1、05、0.25、0.125μg/ml。
1.1.6.孵育 将接种好的稀释管塞好塞子,置35℃普通空气孵箱中孵育16~20h;嗜血桿菌和链球菌在普通空气孵箱中孵育20~24h;对可能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应持续孵育满24h。
1.1.7.结果判断与解释 在读取和报告所测试菌株的MIC前,应检查生长对照管的细菌生长情况是否良好,同时还应检查接种物的传代培养情况以确定其是否污染,质控菌株的MIC值是否处于质控範围。以肉眼观察,药物最低浓度管无细菌生长者,即为受试菌的MIC。甲氧苄胺嘧啶或磺胺药物的肉汤稀释法终点判断,与阳性生长对照管比较抑制80%细菌生长管药物浓度为受试菌MIC。
根据NCCLS推荐的分界点值标準,判断耐药(resistant, R)、敏感(susceptible, S)或中介(intermediate, I)。S表示被测菌株所引起的感染可以用该抗菌药物的常用剂量治疗有效,禁忌症除外。R指该菌不能被抗菌药物的常用剂量在组织液内或血液中所达到的浓度所抑制,或属于具有特定耐药机理(如β-内醯胺酶),所以临床治疗效果不佳。I是指MIC接近药物的血液或组织液浓度,疗效低于敏感菌。还表示被测菌株可以通过提高剂量(如β-内醯胺类药物)被抑制,或在药物生理性浓集的部位(如尿液)被抑制。另外,中介还作为“缓冲域”,以防止由微小的技术因素失控,所导致较大的错误解释。
1.2.微量肉汤稀释法
1.2.1.抗菌药物和培养基製备 同常量肉汤稀释法。
1.2.2.MIC板製备 无菌操作,将倍比稀释后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溶液分别加到灭菌的96孔聚苯乙烯板中,第1至第11孔加药液,每孔10μl,第12孔不加药作为生长对照,冰冻乾燥后密封,-20℃以下保存备用。
1.2.3.接种物製备 将用生长法或直接菌悬液法製备的浓度相当于0.5麦氏比浊标準的菌悬液,经MH肉汤1∶1000稀释后,向每孔中加100μl,密封后置35℃普通空气孵箱中,孵育16~20h判断结果。当试验嗜血桿菌属,链球菌属时,孵育时间为20~24h,试验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苯唑西林和万古霉素的药敏试验时孵育时间必须满24h。此时,第1孔至第11孔药物浓度分别为128、64、32、16、8、4、2、1、0.5、0.25、0.125μg/ml。
1.2.4.结果判断 以在小孔内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IC。当阳性对照孔(即不含抗生素)内细菌明显生长试验才有意义。当在微量肉汤稀释法出现单一的跳孔时,应记录抑制细菌生长的最高药物浓度。如出现多处跳孔,则不应报告结果,需重複试验。通常对革兰阴性桿菌而言,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得的MIC与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得的结果相同或低一个稀释度(1孔或2倍)。
2.琼脂稀释法 琼脂稀释法是将不同剂量的抗菌药物,加入融化并冷至50℃左右的定量MH琼脂中,製成含不同递减浓度抗菌药物的平板,接种受试菌,孵育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抑制细菌生长的琼脂平板所含最低药物浓度为MIC。本法优点是可在一个平板上同时作多株菌MIC测定,结果可靠,易发现污染菌;缺点是製备含药琼脂平板费时费力。
2.1.培养基製备 使用MH琼脂,按商品说明书进行配製,pH7.2~7.4。淋病奈瑟菌使用GC琼脂基础加1%添加剂;其它链球菌使用含5%(V/V)绵羊血的MH琼脂(当试验磺胺药时,使用溶解的马血)。
2.2.含药琼脂平板製备 根据实验设计,将已倍比稀释的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分别加入已加热溶解,并在45~50℃水浴中平衡的MH琼脂中,充分混匀倾倒灭菌平皿,琼脂厚度3~4mm。通常按1∶9比例配製药物琼脂平板,根据需要来选择药物浓度範围。配製好的含药琼脂平板应装入密封塑胶袋中,置2~8℃冰柜可贮存5天。
2.3.接种物製备与接种 製备浓度相当于0.5麦氏标準比浊管的菌悬液,再1∶10稀释,以多点接种器吸取製备好菌液(约1~2μl)接种于琼脂平板表面,每点菌数约为104CFU,形成直径为5~8mm的菌斑。接种好后置35℃孵育16~20h(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孵育时间应满24h),观察结果。奈瑟菌属、链球菌属细菌置5%二氧化碳、幽门螺桿菌置微需氧环境中孵育。
2.4.结果判断 将平板置于暗色、无反光物体表面上判断试验终点,以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IC。在含甲氧苄胺嘧啶或磺胺琼脂平板上可见轻微细菌生长,与生长对照比较抑制80%以上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作为终点浓度。
如果出现有2个以上菌落生长于含药浓度高于终点水平的琼脂平板上,或低浓度药物琼脂平板上不长而高浓度药物琼脂平板上生长现象,则应检查培养物纯度或重複试验。
3.E试验(E-test) E试验是指浓度梯度琼脂扩散试验,其原理基本同扩散法,即浓度呈连续梯度的抗菌药物从塑胶试条中向琼脂中扩散,在试条周围抑菌浓度範围内受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透明的抑菌圈。E试验综合了稀释法和扩散法的原理和特点,同时还弥补了二者的一些不足,可以像稀释法一样直接定量测出抗菌药物对受试菌的MIC。
3.1.培养基、菌液製备和接种 同纸片扩散法。
3.2.贴E试验条 同纸片扩散法,E试验条的刻度面朝上,不得贴反,一旦接触琼脂后不得再移动。直径150mm的平皿内可放置6根E试验试条,90mm者一般只能放置1根。
3.3.孵育时间和温度 同纸片扩散法。
3.4.结果阅读 孵育后围绕试条可形成一个椭圆形的抑菌圈,在抑菌圈和试条的横切相交处试条上的读数刻度即是测定抗菌药物对受试菌的MIC。阅读时应注意的问题见供应商的产品说明书。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