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LSTP

2019-10-24 20:44:16 百科

LSTP

LSTP(Low Signal Transfer Point(Local Signal Transfer Point)),低级信令转接点:省内信令转接.LSTP设定在DC2交换中心所在地,作为现代电信重要的支撑网路,信令网的建设应与其他电信网路的规模相适应。以话音为代表的移动通信主体业务的持续高速增长,使得移动通信网路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一个日益複杂的通信网路需要的,是层次更加清晰的信令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低级信令转换节点
  • 外文名:Low Signal Transfer Point

定义

随着移动智慧型网业务和数据通信业务以及网间互联业务的蓬勃发展,新业务网路的建设必然会使现有信令网路负荷增加,而现有信令网路的结构已越来越无法适应新兴业务网路的发展需要。此外,信令网的安全可靠直接关係到各种业务网的畅通,保持信令网和信令转接点的相对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构建一个层次结构清晰、适应业务发展、安全稳定可靠的信令网,是建设LSTP(低级信令转接点)的根本目的。
LSTP的建设将实现移动GSM No.7信令网从二级向三级网路结构的转变;GSM No.7信令网将更好地支撑移动业务网路的发展。

LSTP系统

GSM No.7信令网不但传送与电路有关的呼叫建立、释放的信令,而且还要传送与电路无关的MAP数据信息。我国GSM网中採用No.7信令方式,在相应的信令节点(SP、STP)应包含讯息传递部分(MTP)、行动电话用户部分(MTUP)、移动ISDN用户部分(MISUP)、信令连线控制部分(SCCP)、事务处理能力(TC)、移动套用部分(MAP)及运行维护管理部分(OMAP)。
技术体制规定,我国GSM No.7信令网採用三级和二级的混合等级结构。国内以前的GSM No.7信令网大多採用二级网路结构,採用二级结构的GSM No.7信令网由H&LSTP和信令点组成,H&LSTP是综合设定的HSTP(高级信令转接点)与LSTP。在我国部分省市,还採用了LSTP与TMSC(汇接局)综合设定的LSTP&TMSC。採用综合设定LSTP的方式存在着一些弊端:其一,移动通信业务发展迅猛,除了话音业务外,智慧型业务、短讯息、数据业务都对信令网和STP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二,採用H&LSTP,对HSTP和LSTP的分工不明确,同时STP的链路资源和处理能力也受到制约;其三,採用TMSC&LSTP,是将业务网路和支撑网路的重要节点混合,不符合电信网路的目标,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中国各省市GSM No.7网已经或正在建设独立LSTP系统。

业务需求分析

业务需求是网路建设规模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信令网是电话网、智慧型网、数据通信网等业务网的支撑网,信令网的建设必须服从于业务网的需求。
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环境日益加剧,终端用户对丰富的GSM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增值业务在市场竞争中成为非常重要的因素。短讯息是移动通信网的一项重要的增值业务,移动运营商通过移动网向移动用户提供诸如天气、股票、新闻、E-mail等信息服务。运营商也可以利用短讯息进行话费催缴、话费查询等业务。在智慧型网上开通短讯息业务后,现网上运营商已经对全网用户开放短讯息业务。而且随着众多着名ICP和移动运营商之间合作的深入开展,短讯息定製服务广受欢迎。短讯息的广泛使用,为运营商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数据通信是移动通信运营领域另一个闪亮的业务增长点,数据通信对移动性的要求促成了移动通信与数据通信的融合。各种移动数据业务的迅猛发展,使得移动数据业务的套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商业、个人和公众等领域中移动数据业务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人们对移动数据通信不断增长的需求又强有力地推动了移动数据业务的更快发展。

建设构想

1.网路结构
LSTP的建设将目前GSM No.7信令网的二级网结构改为三级结构,现网上的1对LSTP/HSTP将只作为高级信令转接点。成对设定LSTP的数量需根据业务覆盖、话务汇接机制和STP的资源能力确定。业务量较小和地域面积较小的省份或直辖市可以只设定1对LSTP,业务量较大和地域面积较大的省份可以设定2对以上LSTP;LSTP参照话务网路的汇接分区。
典型的2对LSTP设定方式中,2对LSTP将1对HSTP覆盖的业务範围划分为2个信令汇接区。
除了典型的2对LSTP设定方式外,各省份或直辖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1对、3对或3对以上LSTP的设定。图2是3对LSTP设定方式。 不论设定几对LSTP,成对的LSTP分为2个平面,同一平面内LSTP两两相连,不同平面间成对的LSTP相连。每个LSTP要分别连线至A、B平面内成对的HSTP,LSTP至A、B平面2个HSTP的信令链路组採用负荷分担方式工作。
作为主要的业务网路,移动GSM话务网目前採用汇接制,大多数省份或直辖市採用三级网的网路结构——即设定1对TMSC1,负责省际及国际话务汇接,1对TMSC1採用负荷分担方式工作;设定1对或多对TMSC2,负责省内话务汇接,成对的TMSC2採用负荷分担方式工作;本地网设定1到多个MSC。本地网内话务可以採用TMSC2汇接机制,也可在话务量较大的MSC之间设定直达电路;省内长途话务通过TMSC2汇接;省际话务可以经过TMSC2汇接到TMSC1,部分省际话务量较大的MSC可以建立与TMSC1的直达电路。
话务网路中的TMSC1一般与HSTP相连,TMSC2、MSC与归属信令汇接区的1对LSTP相连。与移动性管理有关的HLR与归属信令汇接区的1对LSTP相连。对于各本地网内SP点,可以根据需要设定直联信令链路,如本地网内MSC与HLR、来话汇接GMSC与HLR均可设定直联信令链路。
智慧型网SCP、SSP、VC等SP点,则根据其业务覆盖範围,接入相应的STP。全省(市)性的SCP可以只同HSTP相连,但由于其同SSP信令业务量较多,最好设定成与省(市)内所有LSTP相连;区域性的SCP,则一般设定为只与归属信令汇接区的LSTP相连。
2.信令路由设定
移动GSM No.7信令网存在直联关係的信令点间採用DPC+SSN定址,非直联信令点间採用GT定址,通过HSTP翻译,出省入省均通过HSTP翻译。
根据GSM No.7信令网的业务模型和STP设备的处理能力,如果现有HSTP的GT翻译能力仍然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那幺,建设独立LSTP后,SCCP层的GT翻译可以仍旧在HSTP完成,LSTP只做MTP层转发,这样LSTP割接时在各SP的GT数据上不进行任何修改,全网需要修改的数据量不大。信令路由设定如下。
直联信令点之间
直联信令点之间的信令路由。
同一信令汇接区内非直联信令点
同一信令汇接区内非直联信令点之间的信令路由
跨信令汇接区非直联信令点
跨信令汇接区非直联信令点之间的信令路由
省际出省
省际入省
3.GT翻译点的调整
GT编码的引入可完成移动性管理、智慧型业务处理等功能,降低新业务引入的成本,增加新业务引入的灵活性。随着业务的增长,GT处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可以调整信令网路结构,将LSTP也设定为GT翻译点,与HSTP共同承担GT翻译功能。承担GT翻译的LSTP可以纯粹作为省内GT翻译点,也可以兼任出省或(和)入省GT翻译点。
情况1:LSTP仅作为省内GT翻译点;LSTP不对出省和入省SCCP层做GT翻译,仅进行MTP层转发,HSTP仍旧完成出省和入省GT翻译。这种情况下LSTP和HSTP的局数据都较複杂,省内SP的调整会影响到LSTP和HSTP的数据。
情况2:如果LSTP兼作省内、出省和入省GT翻译点,那幺,HSTP的数据相对简单,但增加了出省和入省SCCP讯息在中继节点STP的时延,虽然目前的STP设备时延指标可以满足GSM No.7信令网技术体制要求。
情况3:如果LSTP兼作省内、出省GT翻译点,入省仍由HSTP直接翻译到SP,那幺LSTP和HSTP的GT处理负荷会有所平衡。
以上探讨的是严格的三级信令网情形,工程实践中,也可考虑某些省际业务量较大的SP设定到HSTP的直联信令链路,即混合设定的方式。这种情况下,SP点需要区分省内和出省的GT。入省SCCP讯息可以由HSTP通过LSTP到达SP,也可由HSTP直接到SP。
具体如何设定GT翻译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GT翻译点调整后,信令路由需做相应的变动。
4.LSTP割接
建设LSTP的目的是构建一个层次结构清晰、适应业务发展、安全稳定可靠的信令网。在具体建设过程中,需根据网路的实际情况并从网路的安全形度考虑,分步进行实施。
LSTP割接入网涉及全网SP,传输调测、局数据修改等,工作量相当大,而且信令网的调整牵动所有的业务网路,应稳妥可靠地进行。因此在设定多对LSTP的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分步骤将成对的LSTP割接入网。
割接前需要做的準备工作:对LSTP进行设备初验,进行测试以检验其基本性能;调度相关局向电路,进行滑码、误码测试;準备并检查LSTP的路由数据,利用STP设备的自带功能,初步检查新的信令网的路由数据是否正确,确保割接的成功。
割接过程中,应分别验证LSTP1和LSTP2的功能,和它们之间的C链路功能,以及相互倒换功能的实现。
后续割接的其他对LSTP在割接过程中还需验证同一平面内LSTP间的B链路功能。
LSTP的建设将为移动业务的发展和网路的建设预留充足的资源,同时也明晰了移动的GSM No.7信令网路结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