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KF-X研製计画由KAI于2001年提出,最初的目标是研製一款性能超过“阵风”和“颱风”的双发隐身战斗机。
第一机的型号KF-X-C103,KF-X隐形战斗机模型飞机2013年研究开发成功,KF-X战斗机计画2023年形成战斗力。
开发前期由于技术储备的不足以及研製资金缺乏,KF-X的研製工作颇不顺利,也没有找到长期的合作伙伴,2013年年初停止计画。
2014年2月9日韩国防卫事业厅表示,韩国政府敲定了韩国型战斗机KF-X研发项目日程,并将于2014年4月进行招标评选开发商,2014年6月决定优先谈判对象,此外战机引擎数量的确定也提上日程。
2016年1月,韩国正式启动本土战斗机发展计画。由军方的开发机构和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负责,印度尼西亚作为国际合作方也承担了一部分开发费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KF-X隐形战机
- 英文名称:KAI KF-X
- 研製时间:2001年
- 国家:韩国
研发背景
20世纪,韩国作为美国一手扶植的盟国,武器装备以美制武器为主,直到21世纪韩军才具备自主指挥权。
20世纪80年代,随着韩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增强,韩国也开始尝试自行“研製”武器装备,先后研製包括K1系列主战坦克、KDX驱逐舰在内的多型高技术武器装备,但是在航空工业领域发展要慢的多,在70年代以前一直只负责对本国的军民飞机的维护和修理工作,至70年代才根据美国公司的授权组装轻型飞机和直升机,1980年,当时的韩国空军引进美国的F-5E/F战斗机,根据双方的协定,韩国开始组装F-5E/F战斗机,标誌着韩国具备了“自行”生产战斗机的能力,进入90年代韩国航空工业发展开始加速。
战机模型

为了支持本国航空工业的发展,韩国利用空军引进F-16战斗机之际,与美国达成授权组装生产协定,根据协定韩国首先购买12架现成飞机,然后用美国供应的散装件装配36架,最后自行生产72架。经过努力,韩国最终实现F-16C/D战斗机机体的70%、电子设备的40%-50%的国产化、F-100-PW-229发动机的43%部件也由韩国製造,并使韩国的航空製造水平、生产能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随着KF-16计画进入尾声,韩国为了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航空工业,决定自行研製先进作战飞机,2001年,韩国正式宣布研製新一代隐身作战飞机,替代韩国空军已经老化的F-4E和F-5E战斗机,该机被描绘成介于阵风、颱风与第四代战斗机之间,可以视为增强了隐身能力的四代半战斗机,2005年韩国公布了KF-X风洞模型和图片,从图片上来看,KF-X有两种构型,KF-X 01和KF-X02,前者採用常规布局,类似于F-22,而后者採用鸭式布局,两种飞机的大小与法国的阵风差不多,机长在14米左右,翼展10米,採用两部发动机驱动,总推力18吨。
研发合作
韩国研发战机的技术来源除了美国之外只有欧洲,欧洲国家虽然在隐身技术逊色美国,但是也具备一定的水平,在相关领域有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实际上日本心神隐身验证机的相关试验也是在法国进行的,而KF-X 02技术可能和萨伯公司的FS2020隐身战斗机计画有一定的联繫,FS2020是萨伯公司面向JAS-39战斗机后继机市场研製新一代隐身战斗机,2010年韩国确定KF-X是新世纪韩国航空工业两大重点工程之一,另外一个是韩国攻击直升机计画,由于研製这样一型隐身战斗机需要的经济技术已经超过了韩国的实力,所以韩国一直寻找合作伙伴,经过谈判韩国和印度尼西亚达成协定,由后者出资共同研製KF-X,相应的计画的名称也改变为KF-X、IF-X计画,另外土耳其也对这个计画有一定的兴趣。
韩国和印度尼西亚已就联合研製具备隐形能力的“四代半”战斗机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按照双方协定,新机的性能将超越韩国空军现役的KF-16,并具备躲避雷达探测的能力。这一被命名为KF-X项目的研究计画将耗资约41亿美元。
韩印达成的协定,印尼将承担20%的投资,韩国承担60%,其余部分的资金将来自私营和国有公司(也包括第三国企业)。双方就此项目与土耳其和阿联的企业进行谈判,在新机投入批量生产后,印尼空军将採购50架,而韩国空军将採购40-60架。
韩印两国计画在2020年之前生产5架具备隐形能力的原型机,用于相关的测试工作。双方将从这些原型机中挑选出最符合各自空军需求的机型。预计试飞将进行200余次,之后将开始新机的量产工作。
2014年2月9日,韩国防卫事业厅表示,韩国政府敲定了韩国型战斗机KF-X研发项目日程,并将于2014年4月进行招标评选开发商,2014年6月决定优先谈判对象。
计画截至2022年研发120多架Medium级战斗机KF-X。Medium级战斗机在机动性方面类似于韩国战斗机KF-16,但其搭载的雷达、电子设备更优秀。
在确定战斗机研发日程后,韩国国防部将在2014年2月成立工作小组,与韩国防卫事业厅、韩美联合参谋本部共同进行协商引擎数量。韩国国防部长官金宽镇将于2014年3月主持召开防卫事业推进委员会会议,届时将讨论该工作小组提出的引擎数量。韩国空军部分人士认为必须採用双引擎,以增强武装能力和扩大战斗半径。但双引擎技术研发周期长,将使韩国新型战斗机整体研发日程延长至少一年半时间。与此同时,韩国防卫事业厅和韩国航空宇宙产业(KAI)、韩国国防研究院(KIDA)以及韩国科学技术企划评价院(KISTEP)等机构相关负责人则要求採用单引擎。韩国政府方面表示,将在广泛听取有关机构的意见后决定引擎数量。
技术特点
在FS2020的设计中,鸭翼是在机翼的上方,鸭式布局的原理是利用前翼拉出的涡对于机翼上的气流进行补充,从而推迟分离,达到提高升力的目的,这种布局需要一定的空间来让涡流生成和加强,鸭翼位于机翼上方显然加大了两者的距离,增加飞机的RCS,因为鸭翼不但会增加一层的反射面,并且雷达电波会在鸭翼和机翼之间形成多次反射,进一步增加飞机的RCS,如果为了隐身把鸭翼与机身一平,这样的话就会降低涡的生成和强度,在这种情况下,都过鸭翼上反来儘可能的鸭翼与机翼平行,同时也儘可能增加鸭翼与机翼的距离,所以这个设计显现了飞机对于隐身和机动性能的兼顾。
鸭翼和机翼平行还涉及到一个隐身设计原理就是波束控制,波束控制最基本的要求就机身主要边缘应该平行,这可以把照射雷达的电波集中有限的几个反射角度中,这样对方雷达接收到的电波就会很弱,在雷达上只是闪烁的信号,不容易识别。
从相关图片来看,KF-X的前翼与机身边条一体化,与机翼前后翼平行,可以达到较好的隐身效果,另外KF-X02其他隐身设计包括,菱形机身和V形垂身,这样可以偏离侧面的雷达电波,另外进气道採用了与F-22相当的加荚特进气口和S形进气道,避免了正面照射的雷达电波直接照射发动机,整体上来看KF-X的隐身能力还是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的。

对于KF-X的航空电子设备,韩国只是大概进行了一下描述,包括採用机载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红外搜寻与跟蹤系统,同时KF-X将会是韩国第一种具备网路战的战斗机,能够通过数据链与F-15K及E-737预警机形成联合网路作战系统,考虑到其他国家如印尼大量使用的是俄制武器如R-77主动雷达制导空空飞弹,那幺IF-X可能使用的是俄罗斯的航空电子系统。考虑到隐身要求,四代作战飞机的机载武器实现了弹舱化,以降低飞机的RCS,但是KF-X的机体空间有限,相应的弹舱空间也比较有限,这样就限制了它的内装弹药挂载能力。
在发动机的选择上,KF-X可供选择的有美国的F414,欧洲的EJ2000和M88系列,这些发动机的新改型的双发总推力接近或者超过了20吨,不但可以满足KF-X的使用要求,也为未来的升级预留了一定的空间,但这些发动机限制了战机的速度,选用这些发动机后,KF-X不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另外由于机体空间有限,加上内部弹舱,KF-X的内部载油能力不强,在不外挂副油箱的情况下,它的载油係数偏低。
从技术特点来分,KF-X是一种与米格-29类似的战斗机,以防空拦截为主,兼顾空中优势、对地攻击的多用途作战飞机。2018年6月29日韩国公布了KF-X战斗机的初步设计方案。从初步设计图来看,它延续了之前公布的KFX-C103方案布局,但是用欧洲的空空飞弹替代了原始设计中的美国空空飞弹。总体来看,其设计中规中矩,旨在降低研製风险,加快研製进度。韩方计画在2019年9月前完成该机详细设计工作,并开始生产原型机。
发展计画
根据韩国空军的计画,韩国空军预计採购120-150架左右,印尼空军需要50架。但是对于这个项目,韩国国民并不不看好,根据韩国的一项评估,KF-X投入需要投入100亿美元,收益大约只有30亿美元。
空军战斗机共分高级、中级和低级三种,KF-X属于中级项目。2010年4月韩国防卫事业推进委员会决定推进该项目,2011年6月起到2012年底,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ADD)对该项目进行了初步研发。
2014年1月5日,韩国军方高层官员、表示,韩国军方将从2014年开始,全面推进韩国型战斗机(KF-X,又名“幼鹰项目”)项目的开发。
韩国军方计画共开发120架KF-X,争取到2023年实现批量生产,之后的7-8年内能将其投入使用。在2014年的国防预算中,用于KF-X系统开发的规模为2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47亿元)。
在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相关研究的过程中,项目推进日程有所推迟,战斗机投入使用的时期从原先的2020-2027年被推迟到2023-2030年,KF-X开发项目可在国产轻型战斗机FA-50的基础上进行。
在2013年11月举行的联合参谋会议上,韩国军方已决定了韩国型战斗机多数的作战能力要求,但尚未决定战斗机的发动机数量。韩国国防部、联合参谋本部和防卫事业厅等将决定在战斗机上装配单发还是双发发动机,最快将于下月举行的防卫事业推进委员会会议上提交KF-X系统开发基本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