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IP技术基础--编址和路由

2019-11-16 18:55:14 百科
IP技术基础--编址和路由

IP技术基础--编址和路由

《IP技术基础--编址和路由》是2000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莫弗(美)。

基本介绍

  • 书名:IP技术基础--编址和路由
  • 作者:莫弗(美)
  • 译者:赵军锁/等
  • ISBN:9787111074342
  • 页数:286
  • 定价:38.00元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0-01
  • 装帧:平装
作品目录
目 录
译者序
序言
前言
第一部分 IP体系结构 编址和路由
第1章IP导论
1.1何谓IP
1.2LAN和WAN上的通信
1.3IP体系结构概述
1.3.1入站包的处理
1.3.2TCP详解
1.4IP包头概述
1.4.1IP包的分段
1.4.2其他重要的IP“辅助性”协定
1.5何谓路由选择
1.6Internet为何如此有用
1.7Internet套用
参考文献
注释
第2章Internet编址约定和扩展问题
2.1引言
2.1.1Internet的扩展问题
2.1.2有类别IP编址
2.1.3有类别编址的局限性
2.2有类别IP编址的补充练习
2.2.1练习题
2.2.2练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注释
第3章 典型的子网划分
3.1引言
3.2早期的子网划分替代方案
3.2.1隐含子网划分
3.2.2代理ARP
3.3明确的子网划分
3.4层次信息的隐藏
3.5扩展网路前缀
3.6子网编址方案的设计
3.6.1定义子网掩码/扩展前缀长度
3.6.2定义每一个子网号
3.6.3全0或者全1子网
3.6.4确定每个子网中的主机地址
3.6.5定义子网掩码/扩展网路前缀的
长度
3.6.6定义子网掩码/扩展网路前缀的
长度
3.6.7定义各个子网号
3.6.8确定每个子网中的主机地址
3.6.9确定每个子网的广播地址
3.7子网的附加练习
3.7.1子网划分练习1
3.7.2子网划分练习2
3.7.3子网划分练习1答案
3.7.4子网划分练习2答案
3.7.5思考题
3.7.6思考题答案
注释
第4章 一般的子网划分
4.1可变长子网掩码和超级网路介绍
4.2VLSM
4.2.1固定长度(有类别)子网掩码
4.2.2有效使用IP位址空间
4.2.3路由聚合
4.3VLSM的设计思路
4.4分层编址举例
4.5VLSM举例
4.5.1创建192.168.0.0/16的16个子网
4.5.2确定子网#34(192.168.480/20)的
主机地址
4.5.3确定子网#144(192.168.2240/20)的
16个子子网
4.5.4确定子网#144-34(192.168.227.0/24)
的主机地址
4.5.5为子网#144-144(192.168.2380/24)
定义8个子子子网
4.5.6为子网#144-144-23(192.168.238.64/
27)确定主机地址
4.6VLSM练习
4.6.1VLSM练习题
4.6.2VLSM练习题答案
4.7子网和超级网路的操作
4.7.1分解
4.7.2合併
注释
第5章 可升级的Internet地址管理
5.1Internet中的CIDR与Intranet中的
VLSM
5.1.1 利用CIDR更高效地分配IPv4的
地址空间
5.1.2控制Internet路由表的增长
5.1.3CIDR分配举例之一
5.1.4CIDR分配举例之二
5.2CIDR练习题
5.3CIDR练习题答案
5.4CIDR部署中端站的隐含行为
5.5升级Internet地址空间的新方案
5.5.1呼吁归还未使用的IP网路前缀
5.5.2专用Internet地址分配
5.5.3从保留的A类地址空间进行地址
分配
5.5.4地址分配策略的隐含行为
参考文献
注释
第二部分 IP下的LAN和WAN子网
第6章 LAN互连
6.1引言
6.2 在OSI的第一层进行互连
6.2.11OBASE-T的配线
6.2.2第一层:中继器
6.3在OSI的第二层进行互连
6.4在OSI的第三层进行互连
参考文献
注释
第7章 乙太网技术
7.1引言
7.2介质访问控制:CSMA/CD
7.2.1二进制指数回退重传算法
7.2.2没有冲突的乙太网
7.3乙太网的帧格式
7.4乙太网介质
7.4.1粗缆乙太网:10BASE5
7.4.2细缆乙太网:10BASE2
7.4.3运行在双绞线上的乙太网:
10BASE-T
7.4.4运行在光纤上的乙太网:
10BASE-F
7.4.5运行在CATV上的乙太网:
10BROAD36
7.4.6高于10Mbps的乙太网
7.4.7高于100Mbps的乙太网
7.4.8乙太网还能更快吗?
7.5乙太网的故障排除
参考文献
注释
第8章 IPoverEthernet
8.1协定多路分用
8.2获取相邻节点的地址
8.3在IEEE802.3上运行IP
8.4IP的转发决策
8.5较大的交换LAN上的IP升级问题
参考文献
注释
第9章 令牌环和FDDI
9.1令牌传递环技术简介
9.2令牌环的细节
9.2.1令牌环的功能描述
9.2.2令牌环的帧格式
9.2.3令牌环LAN互连
9.3FDDI和令牌环
9.4在令牌环和FDDI上如何运行IP
参考文献
注释
第10章 点到点协定
10.1串列线路的分类
10.1.1全双工、半双工和单工
10.1.2 频宽对称的电路和频宽不对称
的电路
10.2拨号连线和租用线路
10.3PPP概述
10.4链路控制协定
10.4.1LCP:建立链路
10.4.2LCP: 维持链路
10.4.3LCP: 撤消链路
10.5鉴别
10.5.1 PAP: 口令鉴别协定
10.5.2 CHAP: 质询握手鉴别协定
10.5.3EAP: 可扩展的鉴别协定
10.6网路层控制协定
10.6.1IP控制协定(IPCP)的
功能
10.6.2无编号链路的问题
10.7帧格式和IP封装
参考文献
注释
第11章 帧中继
11.1广域“云”技术的发展
11.2TDMWAN的可伸缩性问题
11.3帧中继特性
11.4帧格式
11.5本地管理接口协定
11.6IP封装
11.7帧中继网路编址需要考虑的事项
11.81nARP协定描述
参考文献
注释
第三部分 基于标準的IP路由协定
第12章 路由知识导论
12.1 编址和路由之间的关係
12.2路由协定的作用和类型
12.2.1距离-向量路由协定
12.2.2连结-状态路由协定
12.2.3静态路由
参考文献
注释
14.1互连技术介绍
14.2聚合
14.2.1聚合引起的路由循环
14.2.2小结
14.3显式路由导入/导出
14.4交换区域网路、静态路由、
默认路由
14.4.1静态和默认路由
14.4.2默认路由的使用限制
14.4.3动态路由
参考文献
注释
第四部分 附 录
附录A 特殊IP故障排除工具的操作
与使用
附录B IEEE802.1Q和802.1P
附录C 动态主机配置协定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