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inet_ntoa()

2019-07-30 02:49:08 百科
inet_ntoa()

inet_ntoa()

linux下:

函式声明:char *inet_ntoa(struct in_addr in);

将一个32位网路位元组序的二进制IP位址转换成相应的点分十进制的IP位址(返回点分十进制的字元串在静态记忆体中的指针)。

所在头档案:<arpa/inet.h>

//end linux 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inet_ntoa()函式
  • 别称:IP位址转换函式
  • 表达式:char *inet_ntoa (struct in_addr);
  • 套用学科:计算机编程
  • 适用领域範围:网路
  • 功能:网路位元组序IP转化点分十进制IP

简介

函式功能:将网路地址转换成“.”点隔的字元串格式。
所需库: winsock.h
也可以使用:
头档案
Winsock2.h
lib
Ws2_32.lib
dll
Ws2_32.dll
即在程式开头写:
#include <WINSOCK2.h>
#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函式原型: char FAR* PASCAL FAR inet_ntoa( struct in_addr in);
MSDN上本函式的原型描述为:unsigned long inet_addr( __in const char *cp);
in:一个表示Internet主机地址的结构。
注释:
本函式将一个用in参数所表示的Internet地址结构转换成以“.” 间隔的诸如“a.b.c.d”的字元串形式。请注意inet_ntoa()返回的字元串存放在WINDOWS套接口实现所分配的记忆体中。应用程式不应假设该记忆体是如何分配的。在同一个执行绪的下一个WINDOWS套接口调用前,数据将保证是有效。
返回值:
若无错误发生,inet_ntoa()返回一个字元指针。否则的话,返回NULL。其中的数据应在下一个WINDOWS套接口调用前複製出来。
相关函式:inet_addr().

程式示例

程式示例1:
下面这个例子来自MSDN:
#include <winsock2.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windows.h>
#pragma comment(lib, "wininet.lib")
// link with Ws2_32.lib
int __cdecl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 Declare and initialize variables
WSADATA wsaData;
int iResult;
unsigned long ulAddr = INADDR_NONE;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