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由阿方索·卡隆执导,桑德拉·布洛克和乔治·克鲁尼主演。剧本由导演阿方索·卡隆与儿子乔纳斯·卡隆共同撰写。影片于2014年3月3日获得第86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效果、最佳音效剪辑以及最佳配乐奖七项大奖。
影片讲述了一个在探索者号太空梭上的两名男太空人和一个女太空人出舱进行哈勃望远镜维修时,遭遇太空碎片袭击导致飞船发生严重事故后在太空中发生的故事。由于其他同行全部丧生,所以这部在太空领域内的“密闭空间”式电影人物极少,影片后半部分几乎只有桑德拉·布洛克主演的女主角一人,她将面对的是残酷的宇宙环境的人类内心中无限的孤独和恐惧。
基本介绍
- 导演:阿方索·卡隆
- 编剧:阿方索·卡隆,乔纳斯·卡隆
- 主演:桑德拉·布洛克,乔治·克鲁尼,艾德·哈里斯 ,奥托·伊格内修森,法尔杜特·夏尔马,艾米·沃伦,巴舍尔·萨维奇
- 出品公司:华纳兄弟电影公司
- 发行公司:华纳兄弟电影公司
- 中文名:地心引力
- 外文名:Gravity
- 其它译名:引力边缘
- 出品时间:2013年
- 製片地区:美国 英国
- 製片成本:1.5亿美元
- 拍摄日期:2011年5月14日-2011年7月6日
- 类型:科幻,剧情,惊悚
- 片长:91分钟
- 上映时间:2013年10月4日(美国)
- 票房:$716,392,705
- 分级:USA:PG-13
- 对白语言:英语
- 色彩:彩色
- imdb编码:tt1454468
- 主要奖项:第86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 第86届奥斯卡奖最佳音响效果
第86届奥斯卡奖最佳视觉效果 第86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剪辑
第86届奥斯卡奖最佳摄影 第86奥斯卡奖最佳音响剪辑
第86奥斯卡奖最佳原创配乐
第71届金球奖最佳导演 - IMDB评分:8.0/10
- 上映版本:2D 3D
剧情简介
美国太空人马特·库沃斯基(乔治·克鲁尼饰)和女博士莱恩·斯通(桑德拉·布洛克饰)搭乘“探索者”号太空梭执行STS-151任务,修复哈勃太空望远镜。出舱执行修复工作期间,俄罗斯发射飞弹击毁其一颗废弃间谍卫星,爆炸产生的碎片击毁大量太空飞行器并沖向“探索者”号,将其与哈勃望远镜一同撞毁。除了出舱的两人,其他航天员全部丧命。库沃斯基与斯通搜寻回太空人的尸体,转而前往国际空间站,打算使用那里的俄罗斯“联盟”飞船撤离。在靠近国际空间站时,二人撞上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板并失控,仅靠一根缠住斯通脚部的绳索与空间站相连。库沃斯基解开自己的拦截索以保斯通得救,后者驾驶“联盟”飞船开向中国天宫空间站,期间的各种故障让她近乎绝望。但凭藉着濒死前看到库沃斯基的幻象,她振作起来,找到方法登上了中国天宫空间站,并最终驾驶神舟飞船返回地球。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备注 |
---|---|---|---|
瑞恩·斯通 | 桑德拉·布洛克 | 狄菲菲 | ---- |
马特·科沃斯基 | 乔治·克鲁尼 | 王玮 | ---- |
飞控中心工作人员 | 艾德·哈里斯 | ---- | 配音演出 |
国际空间站站长 | 巴什尔·萨瓦吉 | ---- | 配音演出 |
谢里夫 | 法尔杜特·夏尔马 | ---- | ---- |
Aningaaq | Orto Ignatiussen | ---- | 配音演出 |
探险者号机长 | 艾米·沃伦 | ---- | 配音演出 |
职员表
出品人 | 製作人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选角导演 | 艺术指导 | 美术设计 | 服装设计 | 视觉特效 | 布景师 |
---|---|---|---|---|---|---|---|---|---|---|---|---|---|
阿方索·卡隆 | 克里斯托弗·迪法利亚 大卫·海曼 史蒂芬·琼斯 妮基·佩妮 加布里埃拉·罗德里格斯 | 阿方索·卡隆 | 爱德华·布雷特 莱昂纳多·卡勒布奇 托比·赫尔弗南 艾玛·霍顿 本·霍华德 詹姆斯·麦克格雷迪 约什·罗伯逊 艾米莉·佩洛恩 | 阿方索·卡隆 乔纳斯·卡隆 乔治·克鲁尼 | 艾曼努尔·卢贝兹基 | 史蒂文·普莱斯 | 阿方索·卡隆 马克·桑格 | 理察·希克斯 大卫·鲁宾 露辛达‧塞森 | 安迪·尼克尔森 | 马克·斯鲁顿 | 简妮·费舍尔 | 马特·卡斯密尔 理察·麦克布赖德 本·莫里斯 蒂莫西·韦伯 托尼·克拉克 | 罗茜·古德温 |
注:演职员表的参考资料来源
其他配音演员
张欣 周帅 赵乾景 吴迪
译製职员
翻译 陆瑶蓉
导演 张欣
录音 钟鸣
混合录音 张拯 钟鸣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进口
上海电影(集团)公司
上海电影译製厂 译製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行
张欣 周帅 赵乾景 吴迪
译製职员
翻译 陆瑶蓉
导演 张欣
录音 钟鸣
混合录音 张拯 钟鸣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进口
上海电影(集团)公司
上海电影译製厂 译製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行
音乐原声
- 作者:Steven Price;发行时间:2013年9月17日
《地心引力》原声曲目 | |
---|---|
Above Earth | Parachute |
Debris | In the Blind |
The Void | Aurora Borealis |
Atlantis | Aningaaq |
Don't Let Go | Soyuz |
Airlock | Tiangong |
ISS | Shenzou |
Fire | Gravity |
幕后花絮
- 在桑德拉·布洛克之前,安吉丽娜·朱莉、娜塔莉·波特曼、蕾切尔·薇姿、凯瑞·穆里根、玛丽昂·歌迪亚、斯嘉丽·詹森都曾是考虑过出演本片。
- 《地心引力》于2013年8月28日在义大利威尼斯电影节举行首映,这也是该电影节历史上首部被选开幕片的3D影片。
- 影片编导卡隆父子自从2006年《人类之子》之后就开始筹备本片,而男主角的最初人选为小罗伯特·唐尼。
- 片中,桑德拉·布洛克饰演的太空人Ryan最后登上中国的天宫一号未来版,并最终返回地球。
- 影片彩蛋《安因冈》由阿方索·卡隆的儿子乔纳斯·卡隆(Jonás Cuarón)打造,时长七分钟。该短片彩蛋展现了灾难发生后,桑德拉·布洛克在飞船里向这位名叫Aningaaq的渔夫求救时的对话。这部短片曾在威尼斯电影节上作为《地心引力》首映的彩蛋播出过,但却没有加到公映版本中。片方华纳决定让该片角逐奥斯卡最佳短片奖。
- 《地心引力》只有空间站内部的大部分戏份是在搭建的布景中拍摄,而本片中带来逼真感受的外太空其实都是CG的功劳,所有的太空镜头都是CG製作的。
- 片中的每一个镜头画面都是基于现实。特效总监透露,除了中国的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由于很多内容尚未公布,大部分都是靠想像之外,电影里的其他太空站和卫星等都经过了精準的建模。
获奖记录
类别 | 年份 | 名称 | 奖项 | 接收方 | 结果 |
---|---|---|---|---|---|
电影奖 | 2013年 | 电影艺术奖 | 最佳配乐 | Warner Bros | 提名 |
2014年 | 金球奖 | 最佳导演 | 阿方索·卡隆 | 获奖 | |
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影片 | 《地心引力》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阿方索·卡隆 | 获奖 | |||
最佳女主角 | 桑德拉·布洛克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艾曼努尔·卢贝兹基 | 获奖 | |||
最佳剪辑 | Joe Walker | ||||
最佳视觉效果 | 《地心引力》 | ||||
最佳音响效果 | |||||
最佳音效剪辑 | |||||
最佳艺术指导 | 提名 | ||||
最佳配乐 | 获奖 | ||||
人民选择奖 | 最受欢迎电影人 | 乔治·克鲁尼 桑德拉·布洛克 | 提名 | ||
最受欢迎剧情类电影 | 《地心引力》 | 提名 | |||
2015年 | 人民选择奖 | 最受欢迎剧情片 | 《地心引力》 | 获奖 | |
电影节 | 2013年 | 好莱坞电影节 | 年度女演员 | 桑德拉·布洛克 | 获奖 |
威尼斯影节 | 数位未来电影影展奖 | 阿方索·卡隆 | 获奖 | ||
2014年 | 棕榈泉国际电影节 | 沙漠棕榈成就奖 | 桑德拉·布洛克 | 获奖 | |
协会奖 | 2013年 | 美国电影学会 | 年度十佳电影 | 《地心引力》 | 获奖 |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 | 最佳影片 | 《地心引力》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阿方索·卡隆 | ||||
最佳摄影 | 艾曼努尔·卢贝兹基 | ||||
最佳剪辑 | 阿方索·卡隆 Mark Sanger | ||||
纽约线上影评人协会 | 最佳导演 | 阿方索·卡隆 | 获奖 | ||
最佳摄影 | 艾曼努尔·卢贝兹基 | ||||
波士顿影评人协会 | 最佳摄影 | 艾曼努尔·卢贝兹基 | 获奖 | ||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 | 创新电影奖 | 《地心引力》 | 获奖 | ||
年度十佳电影 | 《地心引力》 | ||||
2014年 | 美国视觉效果协会 | 最佳特效电影视觉效果 | 《地心引力》 | 获奖 | |
最佳真人影片CG背景 | |||||
最佳虚拟摄影 | |||||
最佳模型 | |||||
最佳真人影片模拟动画效果 | |||||
最佳视觉效果合成 | |||||
杂誌 | 2013年 | 《时代》年度十佳 | 年度十佳电影 | 《地心引力》 | 获奖 |
《电影手册》年度十佳 | 年度十佳电影 | 《地心引力》 | 获奖 | ||
《娱乐周刊》年度娱乐人物 | 年度娱乐人物 | 桑德拉·布洛克 | 获奖 |
幕后製作
创作背景
影片剧本由导演阿方索·卡隆与儿子霍纳斯合写,由阿方索·卡隆的老搭档、《哈利·波特》系列製片人大卫·黑曼和传奇影业共同为华纳兄弟公司製作,其主题和意义是对“不可能”的反抗。影片中卡隆需要把难以想像的场面具体呈现出来,超越“这一套我们都见过”的观众预期。
然而这还不是他所面对的最大挑战。经过50多年之后,太空旅行已经有些黯然失色,部分原因或许是电影让我们见怪不怪。已经很久没有什幺导演能唤起《2001太空漫游》给人带来的敬畏,抑或《异形》所带来的恐怖,又或者重新抓住人们对外太空旅行莫名的好奇。这部在太空领域内的“密闭空间”式电影人物极少,几乎只有这两位主演,他们将一同面对宇宙的无垠和人类的孤独——这也意味着男女主角乔治·克鲁尼和桑德拉·布洛克的演技将面临很大的考验。
导演阿方索·卡隆说:“为了儘可能让观众身临其境,我查询了很多太空人的资料,并与之做交流,获取了不少信息。女主角的独角戏难度很大,所以我更关注细节,关注她每一个呼吸节奏。对于特效而言,电影最大的挑战是表现失重的状态,并将其呈现给观众,除了让演员儘可能忘记重力的感觉,我们也用了很多CG动画技术,使之合成更真实。”
视觉效果
影片的60%都将採用CG技术进行製作,并将有一个长达20分钟的片头开场,使用电脑特效的程度堪比《阿凡达》。整部电影中与真实生活有关係的只有桑德拉·布洛克以及乔治·克鲁尼的脸。导演阿方索·卡隆在宣传影片的过程中反覆提到,在影片的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之一就是以创作卡通片为灵感,让电影向卡通片看齐。剧组花了两年半的时间确定灯光,拍摄角度以及动画人物如何有效视觉化,最后才确定举行演员试镜。“我相信每一年我们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动画技术被採用在电影里,”负责奥斯卡短片及动画长片单元的比尔·克罗伊尔表示。
剧照

製作发行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
中国 | 2013年10月3日(香港)、4日(台湾),11月19日(大陆) |
义大利 | 2013年8月28日(威尼斯电影节),10月3日 |
美国 | 2013年8月31日(特柳赖德电影节),10月4日 |
加拿大 | 2013年9月8日(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
西班牙 | 2013年9月23日(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10月4日 |
巴西 | 2013年9月26日(里约热内卢国际电影节),10月10日(里约热内卢)(首映)、11日 |
瑞士 | 2013年9月27日(苏黎世电影节),10月3日(德语区)、23日(法语区、义大利语区) |
美国 | 2013年10月1日(纽约市,纽约)(首映) |
黎巴嫩 | 2013年10月2日(贝鲁特国际电影节)、17日 |
澳大利亚、捷克共和国、德国、乔治亚、匈牙利、黑山、马其顿共和国、马来西亚、荷兰、纽西兰、菲律宾、塞尔维亚、俄罗斯、斯洛伐克、乌克兰、泰国 | 2013年10月3日 |
奥地利、保加利亚、加拿大、赛普勒斯、爱沙尼亚、印度尼西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罗马尼亚 | 2013年10月4日 |
阿根廷 | 2013年10月8日(布宜诺斯艾利斯)(首映)、10日 |
埃及 | 2013年10月9日 |
波多黎各、葡萄牙 | 2013年10月10日 |
新加坡 | 2013年10月10日;2014年2月20日(重新发行) |
英国 | 2013年10月10日(伦敦电影节),11月7日 |
哥伦比亚、波兰、印度、土耳其、越南 | 2013年10月11日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玻利维亚、智利、约旦、韩国、科威特、斯洛维尼亚、乌拉圭 | 2013年10月17日 |
冰岛、墨西哥、巴拿马、南非 | 2013年10月18日 |
法国 | 2013年10月22日(尼斯国际奇幻电影节)、23日 |
瑞典 | 2013年10月25日 |
比利时、巴基斯坦 | 2013年10月30日 |
芬兰 | 2013年10月30日(夜视电影节),11月8日 |
丹麦、希腊、爱尔兰、以色列 | 2013年11月7日 |
挪威 | 2013年11月8日 |
秘鲁 | 2013年11月14日 |
日本 | 2013年12月5日(东京)(首映)、13日 |
委内瑞拉 | 2013年12月13日 |
孟加拉国 | 2014年1月1日 |
(信息来源)
影片评价
《综艺》:虽然影片更加写实、更加没有幻想的成分,但是这部电影和之前的3D以及特效大片,如《少年派》等并没什幺实质上的不同。仰仗于最新的数位技术,《地心引力》提供了一种梦境般的感受。这是一部给人白热化感受的影片。无论是影评人还是观众,都会被这部电影启发。
电影海报

《好莱坞报导者》:《地心引力》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科幻片,它充满着张力和令人惊喜的桥段,阿方索·卡隆打造了一部最具现实感和美丽的太空电影。没有外星人,星际空间的大战,也没有反乌托邦情节的设定,只有一个男人和女人在最不利的环境下,应对所面临的问题,但这却构成了十分紧凑的90分钟。
《纽约邮报》:《地心引力》以一种壮观无比的方式描绘了外太空,具有跟《2001:太空漫游》同等的开创性。
《洛杉矶时报》:言语无法描述这部太空歌剧惊人的视觉呈现,其效果只能在电影院里用3D才能完全捕捉。
The Playlist《地心引力》基本上是你能在影院里获得的最佳体验了,它是技术奇蹟,更是一部有灵魂的大片。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我觉得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太空题材的影片。这种电影,我很久没有看到了。阿方索和布洛克联手送上了一部讲述在零重力空间内一个女人为自己的生命而抗争的故事。这个故事毫无做作的痕迹。
吉尔莫·德尔·托罗:最具设计感、最优雅、最有力量的科幻电影。
《凤凰网》:《地心引力》中,导演一直保持有条不紊的节奏,丝毫没有拖泥带水,每一次转折都具备逻辑性,总能在最绝望的时刻吊起观众的胃口。相对于叙事的简洁,该片的视觉呈现却非常複杂。与不少经典的科幻之作一样,《地心引力》在讲述单一事件的同时隐藏着博大的人类命题。该片选在世外之处回溯生命的伊始,展现生命的状态,“失重”成为离开俗世、回归原始的一种表现方式,并从宇宙的角度反观地球这个人类生存的地方,以巨观的角度令人思索人类的存在价值。连线太空站的绳索,如同连线母体的脐带,太空人一次次想抓住绳索,又一次次被迫切断绳索,也象徵着一次次的生命之始。如导演所言,电影表达的是关于“重生”的两重意义,一个是困境的重生,太空人在困境中要与己抵抗,如果输给自己,就会选择放弃和死亡,但最终掌握命运的还是自己;另一个是死后的重生,一方面Matt看似牺牲了,但实际上在关键时刻唤醒了濒死的Ryan,在Ryan的心中以另一种方式重生,另一方面,Ryan借着救生舱成功落到海中,最后海水进入舱内,出现很多气泡,是比喻人类的一种进化,因为人类最初本就是从水里的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影片的结尾,Ryan从海中缓缓爬到陆地,适应了一下,最终爬起来直立行走,整个过程如同人类进化、生命演变的缩影。
地心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