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中国”为谷歌(Google)在中国的称呼之一。2006年4月12日,Google公司行政总裁埃里克·施密特在北京宣布该公司的全球中文名字为“谷歌”。Google中国对“谷歌”的解释是 “播种与期待之歌,亦是收穫与欢愉之歌”,并称此名称是经Google中国的全体员工投票选出。“谷歌”发布不久,即遭到很多用户的批评。随后,部分中文用户发起反对“谷歌”的网上籤名活动。但Google中国坚持使用“谷歌”作为正式名称,但在实际中仍然存在“谷歌”、“Google中国” 混用的现象。
基本介绍
- 公司名称:Google中国
- 外文名称:Google China
- 总部地点: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
- 成立时间:2006年4月12日
- 经营範围:网路
- 公司性质:私有公司
- 员工数:700+
中国市场
大事记
1.2000年9月12日,谷歌开发其主站.com的中文界面。
2.2005年7月,李开复加盟Google。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
3.2006年4月12日,Google全球CEO在北京宣布Google的中文名字为“谷歌”,Google正式进入中国。
4.2009年9月4日前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正式辞职,Google公司未说明离职原因。
5.2010年初谷歌退出中国风波
6.2011年穀歌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发。
7.2013年穀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负责人刘允即将离职。而接任刘允的是一个负责谷歌欧洲战略合作拓展业务的一个外国人Scott Beaumont,将于8月中旬接任。
进入中国
2006年4月12日,Google公司行政总裁埃里克·施密特在北京宣布该公司的全球中文名字为“谷歌”(有报导指出取义“丰收之歌”,不过亦有报导指出取义“山谷之歌”)。同时,Google公司于2006年2月15日在台湾地区登记之分公司取名为“美商科高国际有限公司”。此前,在一份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域名争议解决中心裁决书中,公司被称为“科高公司”。该公司亦拥有“谷歌.cn”、“谷歌.中国”、“咕果.com”(但不拥有“咕果.中国”及“咕果.公司”)等中文域名。儘管中文用户在除其英文名外更常称Google为“古狗”或“狗狗”,其中文域名“古狗.com”、“古狗.cn”、“古狗.中国”等均已被其他公司抢注。此外,Google在北京的分公司曾使用“咕果”作为契约签订以及网路招聘的中文译名。台北时间(UTC+8)2006年4月17日凌晨1时左右,Google 简体中文网站正式出现“谷歌”字样(其他地区依旧仅显示“Google”)。
名称由来
Google中国对“谷歌”的解释是“播种与期待之歌,亦是收穫与欢愉之歌”,并称此名称是经Google中国的全体员工投票选出。“谷歌”发布不久,即遭到很多用户的批评。随后,部分中文用户发起反对“谷歌”的网上籤名活动。但Google中国坚持使用“谷歌”作为正式名称,但在实际中仍然存在“谷歌”、“Google中国”混用的现象。
退出中国
美国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5时,谷歌高级副总裁和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多姆德(David Drummond)在谷歌官方部落格上发文表示,谷歌集团考虑关闭“谷歌中国”网站以及中国办事处。
该部落格宣称,我们已经决定,不愿意继续审查“谷歌中国”搜寻到的结果。如果有可能的话,接下来的几周里,我们将和中国政府商议,在法律允许範围内运行一个不必经过过滤的搜寻引擎。如果不能达成协定,可能意味着我们将不得不关闭“谷歌中国”,甚至是谷歌中国办事处。多姆德在部落格中表示,这一决定完全来自谷歌美国高管,中国员工对此并不知情。
部落格中还说,作出这个决定有着难以置信的痛苦,同时,我们也十分清楚它将可能造成的深层次影响。然而,这一决议来自谷歌美国总部的管理层,那些为了谷歌中国的成功付出努力的在华员工事先并不知情,也未参与决定。我们保证将尽责地解决可能继续出现的难题。 台北时间2010年1月13日透露,谷歌大中华区销售业务副总裁刘允直到昨天在获知总部有意关闭中国业务讯息,而谷歌中国其他高管均不知情。
台北时间2010年1月18日谷歌否认退出中国 Google大中华区恢复运营,员工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2010年3月13日,据媒体报导,谷歌与中国政府就审查问题进行的谈判陷入明显的僵局,世界最大搜寻引擎谷歌有“99.99%” 的可能将关闭其中国搜寻引擎。据悉谷歌已经拟订了关闭其中国搜寻引擎的详细计画。GoogleCEO施密特在阿联首都阿布达比的一个媒体会议上说,“我只能用‘很快’这个词,除此之外我不会再说什幺”,“没有具体时间表,但某些事情会很快发生”。
台北时间2010年3月23日凌晨3时零3分,谷歌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律官大卫·德拉蒙德公开发表声明,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搜寻服务的“过滤审查”,并将搜寻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
发展历史
2004年4月1日
Google 公司发布最新版本Google Toolbar工具列。为了使用户得到更加完美的网上体验,通过Google公司对技术的不断更新,新版免费Google工具列可以把英语翻译成繁体中文、简体中文、日语、韩语、法语、义大利语、德语和西班牙语8种其它语言。当把滑鼠移动到一个单词上时,Google工具列的单词翻译功能(WordTranslator)可以将单词翻译成英语、法语、义大利语、德语、西班牙语、繁体中文、简体中文、日语或者韩语。
2004年4月18日
为了帮助用户更好地组织和寻找自己的信息,Google推出了Gmail中文界面。中文Gmail用户现在可以通过中文界面更方便地使用Gmail。这是继Google桌面搜寻和新版Google工具列之后Google推出的又一项新的服务。
2004年6月23日
Google公司宣布专门为使用简体中文的用户推出五种新的快捷搜寻功能,从而使用户可以更快速地访问每天常用的信息Google快捷搜寻。
2004年7月15日
Google推出一项称为“网路名浏览(Browse By Name)”的Google工具列新功能。有了这一功能,用户可以直接在网际网路浏览器地址栏中键入单词和字元,而不必输入完整的URL,就可以快速方便地浏览所需要的网际网路内容。
2004年9月9日
Google公司推出Google新闻简体中文版本,支持用户搜寻浏览来自1000多简体中文新闻来源的新闻。Google中国新闻(Google News China)提供全面的新闻搜寻服务,并提供来自中国和全球的简体中文新闻文章以及相关新闻图片的连结。
2005年3月7日
Google公司宣布推出Google桌面搜寻中文Beta版。这一套用将使用户象用Google搜寻网际网路一样,快速地搜寻自己计算机上的信息。
2005年5月25日
Google公司宣布正式推出Google桌面搜寻中文版。这一免费下载的套用将使用户可快速方便地搜寻自己计算机上的信息。在原Beta版的基础上,今天发布的桌面搜寻1.0版本增加了搜寻QQ腾讯TM(Tencent Messenge)和MSN聊天文本的功能。
2005年6月10日
Google公司宣布推出Google大学搜寻(University Search)服务。这一专门的搜寻服务可帮助用户寻找关于中国国内大学的信息。同时,Google公司今天还宣布推出政府、学校和非赢利机构搜寻服务。两项服务都是免费的。
2005年7月8日
Google推出简体中文版Firefox版Google Toolbar(Google工具列)测试版(Beta)。可免费下载的Firefox版Google Toolbar可提供拼写检查以及一系列其它功能,可使您的网路浏览更方便更高效。
2005年9月5日
Google公司宣布向中国用户推出Google新搜寻服务Google本地搜寻 (Google Local)。该服务可帮助中国用户方便地线上找到包括邻近企业名录、地图和相关网页的相关本地信息。
2005年9月13日
Google宣布推出中文版的Google站点地图(Google Sitemaps)服务。 Google站点地图是一个免费搜寻引擎辅助系统。网站管理员可以利用这一系统将自己管理的网页(包括专门针对移动设备而设计的网页)提交给Google,从而使其网页进入Google的索引资料库。这意味着网站管理员可以向Google提供更多有关Web内容的信息,因此Google可以更好地提高全球用户的搜寻结果质量。
2005年9月21日
Google公司宣布推出中文版Picasa软体。这款免费照片管理软体的套用使得数码图片的组织、编辑和共享更为简单。Picasa软体提供了可满足所有水平用户需要的易于使用的工具,可组织管理PC中大量照片和图片,同时还可帮助用户将一般的快照处理成很棒的图片。
2005年10月14日
中文版Google Desktop 2正式推出了。Google桌面搜寻(Google Desktop)是一款可以免费下载的应用程式。它可以帮助用户更方便地访问所需要的信息,无论这些信息是在网际网路上还是存储在自己的计算机中。Google Desktop 2除了搜寻功能以外还集成了智慧型Sidebar工具条,能够帮助用户在桌面上方便地访问所需要的信息,包括照片、新闻、RSS/Atom馈源以及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