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G全称为Fiber Bragg Grating,即为光纤布拉格光栅,即在纤芯内形成的空间相位周期性分布的光栅,其作用的实质就是在纤芯内形成一个窄带的(透射或反射)滤波器或反射镜。利用这一特性可製造出许多性能独特的光纤器件。
近年来,随光纤光栅的重要性被人们所认识,各种光纤光栅的製作方法层出不穷,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光纤光栅 光纤布拉格光栅
- 外文名:Fiber Bragg Grating
- 缩写:FBG
- 性质:纤芯折射率周期性变化的光纤
光纤光栅
是什幺?
纤芯折射率周期性变化的光纤。
做什幺?
这些器件具有反射频宽範围大、附加损耗小、体积小,易与光纤耦合,可与其它光器件兼容成一体,不受环境尘埃影响等一系列优异性能。目前套用主要集中在光纤通信领域(光纤雷射器、光纤滤波器)和光纤感测器领域(位移、速度、加速度、温度的测量)。
1978年,加拿大通信研究中心的K.O.Hill及其合作者首次从接错光纤中观察到了光子诱导光栅。Hill的早期光纤是採用488nm可见光波长的氛离子雷射器,通过增加或延长注入光纤芯中的光辐照时间而在纤芯中形成了光栅。后来Meltz等人利用高强度紫外光源所形成的干涉条纹对光纤进行侧面横向曝光在该光纤芯中产生折射率调製或相位光栅, 1989年,第一支布拉格谐振波长位于通信波段的光纤光栅研製成功。
,下面分别进行评述。
一,光纤光栅製作方法
1 光敏光纤的製备 採用适当的光源和光纤增敏技术,可以在几乎所有种类的光纤上不同程度的写入光栅。所谓光纤中的光折变是指雷射通过光敏光纤时,光纤的折射率将随光强的空间分布发生相应的变化,如这种折射率变化呈现周期性分布,并被保存下来,就成为光纤光栅。 光纤中的折射率改变数与许多参数有关,如照射波长、光纤类型、掺杂水平等。如果不进行其它处理,直接用紫外光照射光纤,折射率增加仅为(10的负4次方)数量级便已经饱和,为了满足高速通信的需要,提高光纤光敏性日益重要,目前光纤增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掺入光敏性杂质,如:锗、锡、棚等。2)多种掺杂(主要是B/Ge共接)。3)高压低温氢气扩散处理。4)剧火。
2 成栅的紫外光源 光纤的光致折射率变化的光敏性主要表现在244nm紫外光的错吸收峰附近,因此除驻波法用488nm可见光外,成栅光源都是紫外光。大部分成栅方法是利用雷射束的空间干涉条纹,所以成栅光源的空间相干性特别重要。目前,主要的成栅光源有準分子雷射器、窄线宽準分子雷射器、倍频Ar离子雷射器、倍频染料雷射器、倍频OPO雷射器等,根据实验结果,窄线宽準分子雷射器是目前用来製作光纤光栅最为适宜的光源。它可同时提供193nm和244nm两种有效的写入波长并有很高的单脉冲能量,可在光敏性较弱的光纤上写人光栅并实现光纤光栅线上製作。
3 成栅方法 光纤光栅製作方法中的驻波法及光纤表面损伤刻蚀法,成栅条件苛刻,成品率低,使用受到限制。目前主要的成栅有下列几种。
1)短周期光纤光栅的製作
a)内部写入法 内部写入法又称驻波法。将波长488nm的基模氛离子雷射从一个端面耦合到锗掺杂光纤中,经过光纤另一端面反射镜的反射,使光纤中的入射和反射雷射相干涉形成驻波。由于纤芯材料具有光敏性,其折射率发生相应的周期变化,于是形成了与干涉周期一样的立体折射率光栅,它起到了Bragg反射器的作用。已测得其反射率可达90%以上,反射频宽小于200MHZ。此方法是早期使用的,由于实验要求在特製锗掺杂光纤中进行,要求锗含量很高,芯径很小,并且上述方法只能够製作布拉格波长与写入波长相同的光纤光栅,因此,这种光栅几乎无法获得任何有价值的套用,现在很少被採用。
b) 用準分子雷射干涉的方法,Meltz等人首次製作了横向侧面曝光的光纤光栅。用两束相干紫外光束在掺锗光纤的侧面相干,形成干涉图,利用光纤材料的光敏性形成光纤光栅。栅距周期由∧=λuv/(2sinθ)给出。可见,通过改变入射光波长或两相干光束之间的夹角,可以改变光栅常数,获得适宜的光纤光栅。但是要得到高反射率的光栅,则对所用光源及周围环境有较高的要求。这种光栅製造方法採用多脉冲曝光技术,光栅性质可以精确控制,但是容易受机械震动或温度漂移的影响,并且不易製作具有複杂截面的光纤光栅,目前这种方法使用不多。
c)光纤光栅的单脉冲写入。由于準分子雷射具有很高的单脉冲能量,聚焦后每次脉冲可达J·cm-2,近年来又发展了用单个雷射脉冲在光纤上形成高反射率光栅。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Archambanlt等人对此方法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这一过程与二阶和双光子吸收有关。由于光栅成栅时间短,因此环境因素对成栅的影响降到了最低限度。此外,此法可以在光纤拉制过程中实现,接着进行涂覆,从而避免了光纤受到额外的损伤,保证了光栅的良好强度和完整性。这种成栅方法对光源的要求不高,特别适用于光纤光栅的低成本、大批量生产。
d)相位掩膜法 将用电子束曝光刻好的图形掩膜置于探光纤上,相位掩膜具有压制零级,增强一级衍射的功能。紫外光经过掩膜相位调製后衍射到光纤上形成干涉条纹,写入周期为掩膜周期一半的Bragg光栅。这种成栅方法不依赖于入射光波长,只与相位光栅的周期有关,因此,对光源的相干性要求不高,简化了光纤光栅的製造系统。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製作掩膜複杂,为使KrF準分子雷射光束相位以已知间隔进行调製,掩膜版一维表面间隙结构的振幅周期被选为4π(nilica-1)/(A·λKrF)=π,这里A是表面间隙结构的振幅。这样得到的相位掩膜版可使準分子雷射光束通过掩膜后,零级光束小子衍射光的5%,入射光束转向+1和-1级衍射,每级衍射光光强的典型值比总衍射光的35%还多。用低相干光源和相位掩膜版来製作光纤光栅的这种方法非常重要,并且相位掩膜与扫描曝光技术相结合还可以实现光栅耦合截面的控制,来製作特殊结构的光栅。该方法大大简化了光纤光栅的製作过程,是目前写入光栅极有前途的一种方法。
2)长周期光纤光栅的製作
a)掩膜法 掩膜法是目前製做长周期光纤光栅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实验中採用的光纤为光敏光纤,PC为偏振控制器,AM为振幅掩膜,雷射器照射数min后,可製成周期60μm~1mm範围内变化的光栅,这种方法对紫外光的相干性没有要求。
b)逐点写入法 此方法是利用精密机构控制光纤运动位移,每隔一个周期曝光一次,通过控制光纤移动速度可写入任意周期的光栅。这种方法在原理上具有最大的灵活性,对光栅的耦合截面可以任意进行设计製作。原则上,利用此方法可以製作出任意长度的光栅,也可以製作出极短的高反射率光纤光栅,但是写入光束必须聚焦到很密集的一点,因此这一技术主要适用于长周期光栅的写入。它的缺点是需要複杂的聚焦光学系统和精确的位移移动技术。目前,由于各种精密移动平台的研製,这种长周期光纤光栅写入方法正在越来越多的被採用。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FBG):一般是指隔夜空腹8小时以上,早晨6~8点时取血测定的血糖。它反映了无糖负荷时体内的基础血糖水平。测定的结果受前一天晚餐进食量及成分、夜间睡眠好坏、情绪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正常FBG值为3.33~5.55mmol/L(60~100mg/dL),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準确定,当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也是确定晚餐前或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剂量的重要指标。空腹血糖处于正常值对于1型病友而言是控制好全天血糖值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