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UC系统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是2010年6月1日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介绍了主流数控系统FANUC的最新功能,先进的工艺路线和加工方法,各种编程指令的综合套用及数控工具机的操作;重点讲述了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编程与操作。
基本介绍
- 书名:FANUC系统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
- ISBN:7121109786, 9787121109782
- 页数:250页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年6月1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6月1日)
平装: 25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121109786, 9787121109782
条形码: 9787121109782
商品尺寸: 25.8 x 18.2 x 1 cm
商品重量: 522 g
ASIN: B003SS1YHO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FANUC系统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是以教育部数控技术套用型紧缺人才的培训方案为指导思想,参照最新的数控专业教学计画,根据“基本理论的教学以套用为目的,以必需和够用为尺度”这一指导原则编写的。本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讲解详细,使本教材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力争为数控加工製造领域人才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FANUC系统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内容涵盖了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工的国家职业标準绝大部分知识点和技能点,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数控技术套用专业教材,也可作为职业技术院校机电一体化、机械製造类专业教材以及数控铣床操作工和加工中心操作工技能鉴定辅导用书。
编辑推荐
《FANUC系统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1章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及其维护与保养
1.1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概述
1.1.1数控工具机的分类
1.1.2数控工具机的组成
1.1.3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数控系统介绍
1.2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繫统面板功能介绍
1.2.1工具机控制台按钮及其功能介绍
1.2.2MDI按键及其功能介绍
1.2.3CRT显示器下的软键功能
1.3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
1.3.1工具机开、关电源与回参考点操作
1.3.2手摇进给操作和手动进给操作
1.3.3手动或手摇对刀操作及设定工件坐标系操作
1.3.4程式、程式段和程式字的输入与编辑
1.3.5数控程式的校验
1.3.6输入刀具补偿参数
1.3.7从计算机输入一个数控程式
1.4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维护与保养
1.4.1安全操作规程
1.4.2数控工具机维护和日常保养
第2章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常用工具
2.1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刀具系统
2.1.1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对刀具的基本要求
2.1.2数控加工刀具的特点
2.1.3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刀具的材料
2.1.4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刀具系统
2.2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刀具种类
2.2.1轮廓铣削刀具
2.2.2孔类零件加工刀具
2.3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夹具
2.3.1夹具的基本知识
2.3.2单件小批量夹具介绍
2.3.3中、小批量及大批量工件的装夹
2.4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常用量具
2.4.1量具的类型
2.4.2外形轮廓的测量与分析
2.4.3孔的测量及孔加工精度误差分析
2.4.4螺纹的测量
第3章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工艺
第4章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基础
第5章数控铣床/加工中心中级工考核实例
第6章数控高级编程的套用
第7章数控铣床/加工中心高级工考核实例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序言
21世纪机械製造业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是数控技术的竞争。随着製造设备的大规模数控化,企业急需一大批掌握数控工具机套用技术的人员。然而目前我国数控技术人才奇缺,严重製约着数控工具机的使用,影响了製造业的发展。加快数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製造业的当务之急。
为了满足当前的迫切需要,我们根据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组织实施的“职业院校製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有关数控技术套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的精神,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制定的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国家职业标準编写了本书。全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将数控工具机加工工艺(工艺路线确定、工具量具选择、切削用量设定等)和程式编制等专业技术能力融合到实训操作中,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职教办学特色,并结合数控工具机操作工职业资格考核鉴定标準进行实训操作的强化训练,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就业竞争力。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套用型人才这一目标,本书突出技术的先进性、实例的代表性、理论的系统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本书最大的特点是
(1)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
(2)书中所採用的加工实例均经过实际加工检验,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3)以大赛命题作为本书参考方向,课题具有前瞻性。
(4)书中每章的开始都列有学习目标、教学导读和教学建议,可方便教师教学及学生自学。
本书参编人员由具有丰富数控生产、数控培训、数控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组成,许云飞为主编,负责全书的统稿和定稿,杨丰明、安进、陈太春、张正辉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其中第1章的1.1节~1.3节、第4章、第5章、第6章的6.1节~6.3节、第7章由许云飞编写;第1章的1.4节由陈太春编写;第2章由安进编写;第3章及附录由杨丰明编写;第6章的6.4节由张正辉编写。本书编写过程中,参照了部分同行的书籍,得到了单位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编者在此一併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