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2019-10-02 20:55:04 百科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是改编自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着名长篇小说的百老汇音乐剧《悲惨世界》最为脍炙人口的插曲之一,由法国音乐剧作曲家克劳德-米歇尔·勛伯格和阿兰·鲍伯利(Alain Boublil)共同操刀创作改编,谱就惊世乐章。整首插曲以激越昂然、不屈不挠的革命牺牲精神吸引了无数心怀热血与希望的剧场观众与之共鸣,是虽败犹荣的法国“小革命”(雨果小说ABC朋友社的大致背景为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最为悲壮的一曲乐章。《悲惨世界》曾被英国BBC电台第二台的听众选为“全国第一不可或缺的音乐剧”。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你听见人民的呼声了吗
  • 外文名称: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 歌曲时长:2:09
  • 发行时间:1985
  • 编曲:克劳德-米歇尔·勛伯,阿兰·鲍伯利
  • 歌曲语言:英语
  • 类别1:电影插曲
  • 类别2:电影主题曲
  • 类别3:音乐剧主题曲

基本内容

曲目简介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是改编自维克多·雨果着名长篇小说的音乐剧《悲惨世界》最为脍炙人口的插曲之一,由法国音乐剧作曲家克劳德-米歇尔·勛伯格和阿兰·鲍伯利(Alain Boublil)共同创作谱曲。该曲催人振奋,意义深远,是虽败犹荣的法国“小革命”最为悲壮的一曲乐章(ABC之友是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宣传革命并领导了那场法国“小”革命的组织)。
1995年10月8日,于艾伯特音乐厅(Royal Albert Hall)举行悲惨世界十周年纪念音乐会上,曾经出演过《悲惨世界》最优秀的演员聚集一堂,最后由十七位来自不同国家Valjean出场——并用用各自的语言一齐演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2012电影版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了这首紧凑贯穿于整部音乐剧电影的经典曲目《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太多的观众无不流露出共鸣的热泪。这首歌展现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依旧执着地追寻平等自由的人民民众发自肺腑最深切、最团结的吶喊,它警醒了残暴的统治阶级,可谓振聋发聩的民主之音。

音乐剧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是世界四大音乐剧(《猫》、《西贡小姐》、《歌剧魅影》、《悲惨世界》)之一,与大多数音乐剧相比,它的剧情要哀伤沉重得多,也有很多严肃悲壮的歌,偶尔一两个轻鬆的或是悠扬的歌马上又会被铁和血的声音盖过。从艺术形式成就看,《悲惨世界》代表了文学巨着改变音乐剧的典範。在雨果作品名册里与同样改编为歌剧的《巴黎圣母院》媲美双姝,无不扩充了法兰西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独特的时代印记。
自英国首次公演于1985年后,在世界各大洲长演不衰,近来它的影响也波及到亚洲,由它的挖掘的19世纪浪漫主义审美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东方人的认同。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是十九世纪最着名的小说之一。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获释罪犯冉·阿让(Jean Valjean)试图赎罪的历程,融进了法国的历史、建筑、政治、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悲惨世界》因为内容丰富和内涵深刻,使读者们都体会到作品有一种深远的分量感,让众多读者感动。《悲惨世界》也是百老汇着名的音乐剧,是音乐剧史上上演时间仅次于《猫》的旷世佳作。

原文与(非演唱性)翻译

网路译版
A段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Singing the song of angry men?
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
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
Echoe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
There is a life about to start
When tomorrow comes.
A段你是否听到人民的歌声?
那愤怒的人民的歌唱?
这是不愿再为奴的
民族的音乐在迴响。
若你心跳的节拍
与鼓点一同激荡,
新生活便将开始
随着明天的曙光。
B段
Will you join in our crusade?
Who will be strong and stand with me?
Beyond the barricade
Is there a world you long to see?
Then join in the fight
That will give you the right to be free!
B段译1
你愿意加入我们吗?
强壮的你,能否与我们站在一起?
快看吶,冲破街垒,
有你梦想的世界!
快来啊!加入我们的战斗
打碎你身上的枷锁!
B段译2
你是否会参加我们的战斗?
勇敢的人们,谁会与我们同一战线?
在街垒的那一边
那渴望已久的世界,你是否已看见?
那幺请参加这场战斗
你会得到你的权利、得到自由!
重複A段 ...
重複A段 ...
C段
Will you give all you can give
So that our banner may advance
Some will fall and some will live
Will you stand up and take your chance?
The blood of the martyrs
Will water the meadows of France!
C段1译1你是否会倾尽你的所有
让我们的旗帜高高飘扬?
如果有人能倖存,有人将阵亡
你是否会起来为此机会放手一搏?
烈士的鲜血
将把法兰西的绿草浇灌。
C段译2
你愿献出生命吗?
来高高举起自由的大旗
存者不能且偷生,死者不再长已矣
强壮的你,站起来吧!投入历史的洪流
永远记得啊,
只有烈士的鲜血才能浇灌自由的花!
重複A段 ...
重複A段 ...
尾声版及翻译
上面展示的是在《悲惨世界》剧中的版本,在结束阶段,还有一个尾声版,如下: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Lost in the valley of the night
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are climbing to the light
For the wretched of the Earth
There is a flame that never dies
Even the darkest night will end
And the sun will rise
你可曾听到他们的歌声,
彷徨在黑暗深渊之中
那来自人民的歌声,
他们嚮往着光明
即使生活于不幸的尘世,
但希望的火焰从未消逝
再漫长的黑夜终将退去,
光明终将来临
We will live again in freedom
In the garden of the Lord
We will walk behind the plough-share
We will put away the sword
The chain will be broken
And all man will get their reward
我们将重获自由的新生,
在上帝的田园中
我们会推犁耕作,
不再有刀枪与战争
身上的枷锁将被打断,
所有人都会得到幸福
Will you join in our crusade?
Who will be strong and stand with me?
Somewhere beyond the barricade
Is there a world you long to see?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Say, do you hear the distant drums?
It is a future that they bring
When tomorrow comes!
你是否会加入勇者的队伍?
谁会和我们一起并肩作战?
牢笼外面,
一定有你渴望的世界
你可曾听到他们的歌声,
你可曾听到远处的战鼓
他们将带来崭新的未来,
就在明朝

中文译配(可演唱)版

中文可演唱版(译配版)大概不下10个,这是其中一个很流行的国语版本——民众吶喊
看看人间的苦难,可听见人民在吶喊?
再不愿忍受剥削[剥削的]人们将这世道来推翻。
让你良心的碰撞,敲得那战鼓声声响。
让我们以勇敢去迎来新生曙光!
你会加入正义军吗?与我并肩去作战。
用血肉筑起街垒,为那理想共患难!
刬除不平,让人人共享那自由灿烂。
看看人间的苦难,听听这人民的吶喊?
再不愿忍受剥削[剥削的]人们将这世道来推翻。
让你良心的碰撞,敲得那战鼓声声响。
让我们以勇敢去迎来新生曙光!
来吧奉献你的力量,紧跟红旗闯前方。
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牺牲总比苟活强。
让烈士的鲜血使法兰西四季芬芳!
看看人间的苦难,听听这人民的吶喊?
再不愿忍受剥削[剥削的]人们将这世道来推翻。
让你良心的碰撞,敲得那战鼓声声响。
让我们以勇敢去迎来新生曙光!

作者简介

一代文豪——雨果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法国重要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
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的贝尚松省。雨果在文艺思想上支持浪漫主义,在政治上支持资产阶级自由主义。1827年发表了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这篇《序言》成为当时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宣言,雨果也被认为是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
雨果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1831)、《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笑面人》(1869)等。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时,雨果正在布鲁塞尔。公社遭到残酷镇压之际,他大声疾呼为公社辩护,全力争取对公社社员的赦免。187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是雨果后期的重要作品,集中反映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维克多·雨果维克多·雨果

创作背景

由法国音乐剧作曲家克劳德-米歇尔·勛伯格和阿兰·鲍伯利(Alain Boublil)共同创作的一部音乐剧,改编自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故事以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冉阿让在多年前遭判重刑,假释后计画重新做人、改变社会,但却遇上种种困难的艰辛历程。该剧于1980年在法国巴黎的Palais des Sports首次公演,原本预计上演八周,结果延长加演,共演出了16周,因之后的场地时程已被预订才不得不下档。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悲惨世界曾被英国BBC电台第二台的听众选为“全国第一不可或缺的音乐剧”。2005年10月8日,该剧在伦敦皇后剧场庆祝20周年,而且在上映前便已经预订演出至2007年1月6日,取代了安德鲁·洛伊·韦伯的《猫》,成为伦敦西区上演年期最长的音乐剧。《悲惨世界》与《猫》、《歌剧魅影》和《西贡小姐》一同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剧之一。

一部史诗

《悲惨世界》是一部揭示社会问题的长篇小说,作者雨果称这部小说为“社会的史诗”。小说写成后,用9种文字同时在欧洲一些国家出版,受到进步作家们的热情讚赏。
20世纪30年代,《悲惨世界》开始介绍到我国,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着名作家茅盾把它同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并提,说它“有《战争与和平》那样伟大的气魄,那样多方面的生活描写,那样多的篇幅”。

一部鸿篇巨製

《悲惨世界》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巨着,100多万字。它共分五部:第一部芳汀;第二部珂赛特;第三部马吕斯;第四部布留墨街的恋歌与圣但尼斯街的史诗;第五部冉阿让。五部各有独立的故事,枝叶繁複,但又都以主人公冉阿让的活动为主线,结为一个整体。失业工人冉阿让,因偷麵包,被捕入狱。出狱后受“仁爱”精神感化,努力从善。一次偶然机会使他成了资本家、并被任命为市长。他乐善好施,儘自己可能帮助像芳汀、珂赛特一样受苦的人们,但警官沙威一直追蹤他,使他不得不隐姓埋名,四处流亡,最终也未摆脱沙威。小说描写了冉阿让、芳汀、珂赛特三位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无情地揭露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这一主题。

原着创作过程

这部小说以真实的事件作为基础。1801年,贫苦农民彼埃尔·莫因偷了一块麵包,被判5年苦役,出狱后,随身带一张黄色的身份证,到处找不着工作。此事引起了雨果的关注。约在1828年时,他打算以彼埃尔·莫为题材写一部小说。1845年动笔,1862年在盖纳西岛流亡时完成。其间经历了1848年革命,使得小说的内容大大扩充,思想也得以深化。

社会价值

音乐剧《悲惨世界》是根据维克多·雨果的作品悲惨世界改编的歌剧里的歌曲。法国音乐家克劳德‧米歇尔‧勛伯格改编。在英国公演于1985年。之后,在世界各大洲都有不断的演出,在近几年,它的影响也波及到亚洲,《悲惨世界》有日文版(其他语种还有法语、西伯来语、匈牙利语、西班牙语、德语等),而在新加坡、中国香港、印度以及中国大陆都已经或即将演出。也因为如此,它被称为世界上最有名的音乐剧——当然也许更多人听说过的《悲惨世界》是雨果的小说。
不过也因为原书的名气太大,音乐剧在一开始很受评论家的排挤。有些人认为它不该把严肃的东西音乐化亵渎了名着,另一些人则认为音乐加上严肃主题是糟蹋了音乐剧。谁想观众的反应却十分积极,票房的收入相当好,就这样剧团度过了最艰难的初始阶段。之后不久《悲惨世界》就转到伦敦西头(英国舞台剧中心)后来又越洋过海到美国的百老汇,自此一发而不可收。舞台剧在全世界七十多个城市公演,十五年后,仍在匈牙利、德国和日本连续公演。1995年10月8日,在伦敦皇家阿伯特剧场举行的十周年的晚会上,由十七位来自不同国家Valjean出场,用各自的语言演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这也说明该剧在各个国家的知名程度。

各音乐剧版本

英国版

在1982年,英国的音乐剧监製喀麦隆·麦金塔斯(Cameron Mackintosh)开始製作英文版本,并由赫柏特·克雷兹莫(Herbert Kretzmer)填词。英文的版本由崔佛·南(Trevor Nunn)导演,于1985年10月8日在伦敦Barbican Theatre开幕。百老汇的版本则在1987年开幕,并在东尼奖13项提名中夺得九个奖项,包括最佳音乐剧和最佳原创音乐,而且上演直至2003年。在百老汇历史中上演年期最长的音乐剧,悲惨世界排行第三。
在最初的版本中,由寇姆·威尔金斯饰演冉阿让,弗朗斯·卢菲勒饰演爱波妮,瑞贝卡·卡因饰演珂赛特,帕蒂·卢珀恩饰演芳婷,罗杰·阿兰姆饰演贾维探长,艾伦·阿姆斯壮饰演德纳第。
1985年12月4日,该剧移至宫殿剧场继续上演,并于2004年4月3日移至皇后剧院,上演至今。1995年10月8日,为庆祝该剧上演十周年,于皇家埃尔伯特大厅进行了十周纪念演出,并发行DVD。这场演出为了展现音乐本身的魅力,简化了表演和服装道具,在演出结束后,17个不同国家版本的冉阿让扮演者依次在各自国家国旗的指引下上台,在当晚主演寇姆·威尔金斯的领唱下,每人依次用本国语言唱出一句剧中曲《你可曾听到人民的声音》(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之后当晚的全部演员合唱一曲《只待明天》(One Day More)。
2006年伦敦西区的版本中,约翰·欧文琼斯饰演冉阿让,康奈尔·约翰饰演贾维,特蕾西·本奈特饰演德纳第夫人,巴利·詹姆斯饰演德纳第,凯利·埃尔斯饰演芳婷。

百老汇版

百老汇版本于1987年3月12日在百老汇剧场开幕,寇姆·威尔金斯和弗朗斯·卢菲勒在此重新演绎他们的角色。当年该剧被评为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并且同时获得了另外五个奖项:迈克·马奎尔获最佳男主角奖,弗朗斯·卢菲勒获最佳女主角奖,克劳德-米歇尔·勛伯格和阿兰·鲍伯利获最佳剧本奖,特莱沃·努恩和约翰凯尔德获最佳导演奖,戴维·赫西获最佳灯光设计奖。
本剧在百老汇剧院演出至1990年10月10日,而后迁移至帝国戏院演出。原本预计在2003年3月15日停演,也许是因为这项公布而引起观众热潮,导致停演日期延后。经过了16年共6680场的演出,当它在2003年5月18日停演时,成为排名在《猫》剧之后,在百老汇演出期间第二长的音乐剧。然而此纪录在2006年被歌剧魅影超越,使本剧成为百老汇史上演出第三长的音乐剧。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这个画像出自雨果原着中由插画家艾密尔贝亚德(Emile Bayard,1837年至1891年)所绘製的插图。贝亚德是雨果最喜爱的插画家。
悲惨世界在2006年11月9日重回百老汇舞台,在Broadhurst Theatre开始限定期间的演出,于2008年1月6日结束复排演出。

2012电影版

十九世纪的巴黎,贫苦的冉·阿让为了挨饿的孩子去偷麵包,结果被饱食终日的法官判处19年的苦役。出狱后,走投无路的冉·阿让被好心的米里哀主教收留过夜,却偷走了主教的银器潜逃,后被警察捉回。主教声称银器是送给他的,使冉·阿让免于被捕。主教的言行感化了冉·阿让,他化名马德兰,从此洗心革面奋发向上,十年后成为成功的商人并当上市长。这时,以前缉拿过他的警长沙威出现,一心要找他的麻烦。
在此期间,冉·阿让得知了妓女芳汀的悲惨遭遇,并承诺照顾她的私生女柯赛特。八年过去了,平静的生活再起波澜——柯赛特爱上了共和派青年马利尤斯,轰轰烈烈的巴黎人民起义爆发了,无赖德纳迪埃和冉·阿让又狭路相逢,而多年来从未放弃追捕冉·阿让的警长沙威又出现在冉·阿让的面前……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如果你还记得在2011年奥斯卡上安妮-海瑟薇一展歌喉的场景并十分喜爱,那幺在2012年底你一定不能错过《悲惨世界》,还有曾斩获托尼奖的休-杰克曼,还有英国演技派疯女王海伦娜-伯翰-卡特……还有凭《国王的演讲》(The King's Speech)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和导演的汤姆-霍伯——这样明星版的阵容剑指2013年奥斯卡角逐十分明显。
仅从数字上看,《悲惨世界》已经19次被拍成电影,还有4部电视剧。这次的电影改编是以同名音乐剧为基础,音乐剧版的製作人卡梅隆-麦金托什(Cameron Mackintosh)也会参与影片製作,从技术层面上看,相对音乐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电影在时间、空间上能做到更大的发挥与扩展。

音乐剧创作人员

音乐:克劳德-米歇尔·勛伯格
歌词:阿兰·鲍伯利、让-马克·纳特尔(法语版),赫伯特·克莱茨莫 (英语版)
剧本:克劳德-米歇尔·勛伯格阿兰·鲍伯利
原着: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
製片:1980 巴黎
1985 伦敦西区
1987 百老汇
1987 美国巡演
1995 10周年纪念演出
2006 百老汇复排
2010 25周年纪念演出
2012 电影以及全球诸多制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