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matronE操作技术——进阶篇》是2004年4月5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浩。本书主要介绍了CimatronE操作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主演问题等内容。
基本介绍
- 书名:Cimatron E操作技术——进阶篇
- 作者:吴浩
- ISBN:9787302078517
- 定价:38元
- 出版时间:2004年4月5日
-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13章,每一章都既独立又互为基础和补充。内容主要包括SolidWorks 2003三维建模、档案操作、从2D草图转换为三维模型、曲线和曲面、SolidWorks 2003造型特徵、零件实体、工程图的建立及钣金设计等内容。本书所介绍的是SolidWorks 2003中文版软体的基础知识,同时,贯穿于本书中的精彩示例也可以供用户模仿製作。本书示例丰富,讲解明细,难度上由浅入深,适合于初、中级用户。可供计算机辅助设计、製造领域的开发人员和其他技术人员使用或参考、是一本集实用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优秀参考书。
前言
SolidWorks2003中文版是SolidWorks的最新版本,採用了大家所熟悉的Microsoft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因其强大的功能而深受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喜爱。功能强大、易学易用和技术创新是SolidWorks 2003的三大特点,这使得SolidWorks 2003成为领先的、主流的三维CAD解决方案。
随着中国机械行业设计现代化的普及,如何使用,SolidWorks2003这样一款三维机械设计自动化软体来提高设计效率,并且通过使用与之相关的行业解决方案,最终将整个生产流程自动化,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推出了SolidWorks 2003中文版一书。
2.本书内容介绍
本书共分为13章,其中的每一章都既独立又互为基础和补充。本书所介绍的是SolidWorks2003中文版软体的基础知识,同时贯穿于本书中的精彩示例也可以供用户模仿製作。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介绍SolidWorks2003三维建模的基本概念,包括SolidWorks2003的用户界面,以及如何定製SolidWorks2003。
第2章介绍SolidWorks2003的档案操作,包括选择图元的方法,另外,视图操作也是SolidWorks 2003中的重要部分。最后,还简要介绍了SolidWorks 2003提供的应用程式编程接口。
第3章介绍2D草图绘製,介绍如何开始2D草图绘製,2D草图绘製中的基本几何图形,草图绘製时的辅助工具,以及如何操作草图,最后还介绍了在草图中加入尺寸和几何约束条件的方法。
第4章介绍如何绘製3D草图,以及如何从2D草图转换为三维的模型。3D草图绘製沿用了很多2D草图绘製中的方法,所以本章主要介绍2D草图所不具备的特性。
第5章介绍参考几何体,介绍了如何使用参考几何体,详细讲解了参考面、参考轴、参考坐标系以及中心构造线的绘製与使用。
第6章介绍曲线和曲面,介绍了曲线的作用,例如用于拔模的分割线,用于生成弹簧的螺旋线等。另外,还介绍了SolidWorks2003曲面特徵的建立。
第7章介绍SolidWorks2003软体的基体特徵,包括拉伸、旋转、扫描、放样和拔模等,这些特徵是第8章中要介绍的造型特徵的基础。
第8章介绍SolidWorks2003造型特徵,包括圆角和倒角、抽壳、加厚、筋、圆顶、特型、阵列和镜像、比例以及孔特徵,在基体特徵的基础之上形成多种形态,从而得到想要的曲面或者平面形状。
第9章介绍零件实体,包括零件的编辑、多实体的概念及其创建方法,还介绍了零件如何控制特徵,以及在各种场合下展示零件的不同形态,使用测量工具、统计工具显示零件信息,最后介绍了SolidWorks2003中控制光源的方法。
第10章介绍装配体,介绍了在SolidWorks 2003中零部件的管理,如何配合零件,子装配体的概念以及装配体中的零件操作,接着介绍了如何简化装配体,如何显示装配体,最后给出了如何防止干涉的方法。
第11章介绍配置管理,包括如何手工配置零件,如何利用系列零件表配置零件,以及如何指定系列零件设计表中的参数。
第12章介绍工程图,介绍了工程视图的种类以及它们的建立方法。从如何準备图纸开始,接下来是生成工程图,再后来就是如何将工程图转化为RapidDraft工程图,最后还介绍了工程视图的对齐和显示。
第13章介绍钣金设计中的预定义特徵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建立各种钣金特徵,如何将实体转换为钣金特徵,最后还介绍了一些其他的高级钣金主题。
随着中国机械行业设计现代化的普及,如何使用,SolidWorks2003这样一款三维机械设计自动化软体来提高设计效率,并且通过使用与之相关的行业解决方案,最终将整个生产流程自动化,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推出了SolidWorks 2003中文版一书。
2.本书内容介绍
本书共分为13章,其中的每一章都既独立又互为基础和补充。本书所介绍的是SolidWorks2003中文版软体的基础知识,同时贯穿于本书中的精彩示例也可以供用户模仿製作。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介绍SolidWorks2003三维建模的基本概念,包括SolidWorks2003的用户界面,以及如何定製SolidWorks2003。
第2章介绍SolidWorks2003的档案操作,包括选择图元的方法,另外,视图操作也是SolidWorks 2003中的重要部分。最后,还简要介绍了SolidWorks 2003提供的应用程式编程接口。
第3章介绍2D草图绘製,介绍如何开始2D草图绘製,2D草图绘製中的基本几何图形,草图绘製时的辅助工具,以及如何操作草图,最后还介绍了在草图中加入尺寸和几何约束条件的方法。
第4章介绍如何绘製3D草图,以及如何从2D草图转换为三维的模型。3D草图绘製沿用了很多2D草图绘製中的方法,所以本章主要介绍2D草图所不具备的特性。
第5章介绍参考几何体,介绍了如何使用参考几何体,详细讲解了参考面、参考轴、参考坐标系以及中心构造线的绘製与使用。
第6章介绍曲线和曲面,介绍了曲线的作用,例如用于拔模的分割线,用于生成弹簧的螺旋线等。另外,还介绍了SolidWorks2003曲面特徵的建立。
第7章介绍SolidWorks2003软体的基体特徵,包括拉伸、旋转、扫描、放样和拔模等,这些特徵是第8章中要介绍的造型特徵的基础。
第8章介绍SolidWorks2003造型特徵,包括圆角和倒角、抽壳、加厚、筋、圆顶、特型、阵列和镜像、比例以及孔特徵,在基体特徵的基础之上形成多种形态,从而得到想要的曲面或者平面形状。
第9章介绍零件实体,包括零件的编辑、多实体的概念及其创建方法,还介绍了零件如何控制特徵,以及在各种场合下展示零件的不同形态,使用测量工具、统计工具显示零件信息,最后介绍了SolidWorks2003中控制光源的方法。
第10章介绍装配体,介绍了在SolidWorks 2003中零部件的管理,如何配合零件,子装配体的概念以及装配体中的零件操作,接着介绍了如何简化装配体,如何显示装配体,最后给出了如何防止干涉的方法。
第11章介绍配置管理,包括如何手工配置零件,如何利用系列零件表配置零件,以及如何指定系列零件设计表中的参数。
第12章介绍工程图,介绍了工程视图的种类以及它们的建立方法。从如何準备图纸开始,接下来是生成工程图,再后来就是如何将工程图转化为RapidDraft工程图,最后还介绍了工程视图的对齐和显示。
第13章介绍钣金设计中的预定义特徵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建立各种钣金特徵,如何将实体转换为钣金特徵,最后还介绍了一些其他的高级钣金主题。
目录
第1章 SolidWorks 2003基础知识
1.1 SolidWorks 2003概述
1.1.1 SolidWorks 2003的特点
1.1.2 SolidWorks2003的功能
1.1.3 用户化以及帮助系统
1.2 基本概念和术语
1.2.1 基本概念
1.2.2 三维设计流程
1.2.3 以零件为基础设计
1.2.4 术语
1.3 设计意图和设计方法
1.3.1 设计意图
1.3.2 设计方法
1.4 档案视窗和草图
1.4.1 档案视窗
1.4.2 草图
1.4.3 原点
1.4.4 基準面
1.4.5 尺寸
1.4.6 限制条件
1.5 特徵和[属性管理器]视窗
1.5.1 特徵
1.5.2 [属性管理器]视窗
1.6 [特徵管理器]设计树
1.6.1 [特徵管理器]设计树概述
1.6.2 分割面板显示
1.6.3 弹出式[特徵管理器]设计树
1.6.4 在[特徵管理器]设计树中选择与查找
1.6.5 添加资料夹
1.6.6 装配体中的[特徵管理器]设计树
1.7 零件、装配体和工程图
1.7.1 零件
1.7.2 装配体
1.7.3 工程图
1.8 编辑模型
1.9 工具列
1.9.1 草图类工具列
1.9.2 特徵类工具列
1.9.3 实体类工具列
1.9.4 显示类工具列
1.9.5 格式类工具列
1.9.6 辅助工具类工具列
1.10 退回控制棒
1.11 快捷选单和快捷键
1.11.1 快捷选单
1.11.2 快捷键
1.12 滑鼠按键功能
1.13 自定义SolidWorks2003
1.13.1 档案模板
1.13.2 自定义工具列
1.13.3 自定义命令
1.13.4 自定义选单
1.13.5 自定义键盘
1.13.6 自定义页眉页脚
1.13.7 自定义外壳
1.14 在线上帮助
1.14.1 获得帮助
1.14.2 工具提示
1.14.3 错误提示
1.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基本操作以及视图
2.1 档案操作
2.1.1 新建档案
2.1.2 生成附加模板标籤
2.1.3 打开现有档案
2.2 选择
2.2.1 高亮显示
2.2.2 选择实体
2.2.3 多重选择
2.2.4 选择环
2.2.5 轮廓选择工具
2.2.6 相切选择
2.2.7 使用封套进行选择
2.2.8 通过透明度选择
2.2.9 使用选择过滤器
2.3 视图操作
2.3.1 使用滑鼠进行动态观察
2.3.2 [视图]工具列
2.3.3 动态预览和上色预览
2.3.4 视图模式
2.3.5 剖面视图
2.3.6 视图变换
2.3.7 显示特定类型对象
2.4 重建模型
2.5 应用程式编程接口
2.5.1 对象的连结与嵌入
2.5.2 使用宏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2D草图绘製
3.1 开始2D草图绘製
3.1.1 进入草图绘製状态
3.1.2 绘製草图的位置
3.1.3 草图複杂度
3.1.4 草图绘製模式
3.1.5 草图状态
3.1.6 退出草图
3.2 基本几何图形绘製
3.2.1 绘製点
3.2.2 绘製直线
3.2.3 绘製圆和圆弧
3.2.4 绘製矩形和多边形
3.2.5 中心线
3.2.6 文字
3.3 草图绘製工具
3.3.1 转换实体引用
3.3.2 草图镜像
3.3.3 草图圆角和倒角
3.3.4 等距实体
3.3.5 草图剪裁
3.3.6 草图延伸
3.3.7 草图排列和複製
3.3.8 分割曲线
3.4 辅助工具
3.4.1 格线线
3.4.2 推理指针和推理线
3.4.3 草图设定
3.4.4 垂直于边线的参考基準面
3.4.5 封闭草图到模型边线
3.4.6 派生草图
3.4.7 检查草图合法性
3.5 编辑草图
3.5.1 开始草图编辑
3.5.2 在草图中剪下、複製和贴上
3.5.3 修改草图
3.5.4 修正草图
3.6 尺寸和几何关係
3.6.1 尺寸和几何关係概述
3.6.2 自动尺寸
3.6.3 添加几何关係
3.6.4 显示/删除几何关係
3.6.5 搜寻相等关係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3D草图绘製
4.1 使用3D草图
4.2 从2D向3D转换
4.2.1 概述
4.2.2 输入工程图到零件档案
4.2.3 2D到3D中的拉伸与切除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参考几何体
5.1 参考几何体概述
5.2 基準面
5.2.1 生成基準面
5.2.2 基準面的显示
5.2.3 自动调整基準面和基準轴的大小
5.3 基準轴
5.3.1 轴概述
5.3.2 生成基準轴
5.4 坐标系
5.5 构造几何线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曲线和曲面
6.1 曲线
6.1.1 曲线概述
6.1.2 投影曲线
6.1.3 组合曲线
6.1.4 螺旋线和涡状线
6.1.5 分割线
6.1.6 面部曲线
6.1.7 交叉曲线
6.2 样条曲线
6.2.1 [样条曲线]工具
6.2.2 套合样条曲线
6.2.3 简化样条曲线
6.2.4 插入样条曲线型值点
6.2.5 移动方框
6.2.6 曲率检查
6.3 曲面特徵
6.3.1 概述
6.3.2 平面
6.3.3 拉伸曲面
6.3.4 旋转曲面
6.3.5 扫描曲面
6.3.6 放样曲面
6.3.7 等距曲面
6.3.8 延展曲面
6.4 曲面控制
6.4.1 延伸曲面
6.4.2 圆角曲面
6.4.3 缝合曲面
6.4.4 中面
6.4.5 填充曲面
6.4.6 剪裁曲面
6.4.7 删除面和孔
6.4.8 替换面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体特徵
7.1 特徵概述
7.2 拉伸特徵
7.2.1 拉伸特徵概述
7.2.2 拉伸终止条件
7.2.3 拉伸为凸台/基体
7.2.4 拉伸薄壁特徵
7.2.5 拉伸切除
7.3 旋转特徵
7.4 扫描特徵
7.4.1 扫描概述
7.4.2 简单扫描
7.4.3 使用引导线扫描
7.4.4 使用多轮廓扫描
7.5 放样特徵
7.5.1 放样概述
7.5.2 简单放样
7.5.3 使用空间轮廓放样
7.5.4 使用分割线放样
7.5.5 使用引导线放样
7.5.6 使用中心线放样
7.5.7 添加放样截面
7.6 拔模特徵
7.6.1 中性面拔模
7.6.2 分型线拔模
7.6.3 阶梯拔模
7.6.4 拔模分析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造型特徵
8.1 圆角和倒角特徵
8.1.1 圆角概述
8.1.2 规则半径圆角
8.1.3 变半径圆角
8.1.4 圆形角圆角
8.1.5 完整圆角
8.1.6 逆转圆角
8.1.7 倒角特徵
8.2 抽壳特徵
8.3 加厚特徵
8.4 筋特徵
8.4.1 简单筋
8.4.2 带开环草图的筋
8.5 圆顶特徵
8.6 特型特徵
8.7 阵列和镜像特徵
8.7.1 概述
8.7.2 线性阵列
8.7.3 圆周阵列
8.7.4 由草图驱动的阵列
8.7.5 由表格驱动的阵列
8.7.6 曲线驱动的阵列
8.7.7 阵列删除
8.7.8 镜像特徵
8.8 比例特徵
8.9 孔特徵
8.9.1 简单直孔
8.9.2 异型孔嚮导
8.10 本章小结
第9章 零件实体
9.1 编辑零件
9.1.1 概述
9.1.2 编辑定义
9.1.3 複製特徵
9.1.4 编辑零件属性
9.2 多实体零件
9.2.1 概述
9.2.2 多实体零件与装配体
9.2.3 实体交叉
9.2.4 桥接
9.2.5 局部操作
9.2.6 对称造型
9.2.7 工具实体造型
9.3 控制零件
9.3.1 压缩和解除压缩特徵
9.3.2 轻化零件
9.3.3 从属关係
9.3.4 插入和派生零件
9.3.5 编辑尺寸访问
9.3.6 方程式
9.3.7 检查零件
9.4 显示零件信息
9.4.1 摘要信息
9.4.2 测量
9.4.3 质量特性和剖面属性
9.4.4 曲率
9.4.5 斑马条纹
9.5 光源
9.5.1 光源概述
9.5.2 基本光源控制
9.5.3 环境光源
9.5.4 线光源属性
9.5.5 点光源属性
9.5.6 聚光源属性
9.6 本章小结
第10章 装配体
10.1 零部件管理
10.1.1 添加和删除零部件
10.1.2 保存装配体及其零件
10.1.3 替换零部件
10.1.4 零部件属性
10.2 装配体配合
10.2.1 定位零部件
10.2.2 配合关係
10.2.3 SmartMates(智慧型扣件)
10.2.4 配合诊断
10.2.5 物理模拟
10.3 子装配体
10.3.1 子装配体操作
10.3.2 插入新的子装配体
10.3.3 编辑装配体结构
10.3.4 灵活子装配体
10.4 装配体中的零件操作
10.4.1 概述
10.4.2 外部参考引用
10.4.3 时间相关特徵
10.4.4 在装配体中生成零件
10.4.5 在装配体中编辑零件
10.4.6 添加零部件阵列
10.5 简化装配体
10.5.1 简化大型装配体
10.5.2 装配体封套
10.6 显示装配体
10.6.1 装配体中的图像品质
10.6.2 装配体中的注解
10.6.3 爆炸装配体视图
10.7 防止干涉
10.7.1 干涉检查
10.7.2 移动零部件
10.7.3 旋转零部件
10.7.4 碰撞检查
10.7.5 动态间隙
10.8 本章小结
第11章 使用配置
11.1 配置概述
11.2 手工配置
11.2.1 [配置管理器]视窗
11.2.2 生成和编辑配置
11.2.3 配置项目
11.2.4 装配体中的零部件配置
11.2.5 特殊装配体配置
11.3 系列零件设计表配置
11.3.1 使用系列零件设计表生成配置
11.3.2 生成系列零件设计表
11.3.3 指定系列零件设计表参数
11.3.4 编辑、删除和保存系列零件设计表
11.4 本章小结
第12章 工程图
12.1 工程图简介
12.1.1 工程图概述
12.1.2 零件和装配体的视图
12.2 準备图纸
12.2.1 为工程图档案设定选项
12.2.2 修改图纸设定
12.2.3 图纸格式、图纸和视图
12.2.4 保存图纸格式
12.3 开始建立工程图
12.3.1 生成工程图
12.3.2 工程图中的2D草图绘製
12.3.3 多张工程图纸
12.3.4 工程图中的比例
12.3.5 视图边界
12.3.6 连结注释到档案属性
12.4 使用RapidDrafi工程图
12.4.1 RapidDrafi工程图
12.4.2 转换工程图为RapidDraft
12.4.3 生成RapidDraft工程图
12.4.4 RapidDraft工程图操作
12.5 标準工程视阻
12.5.1 标準三视图
12.5.2 命名视图
12.5.3 预定义的视图
12.5.4 空白视图
12.6 工程视图的显示与对齐
12.6.1 操纵视图
12.6.2 隐藏和显示视图
12.6.3 显示线形和图层
12.7 本章小结
第13章 钣金设计
13.1 库特徵
13.1.1 库特徵和FeaturePalette视窗
13.1.2 生成库特徵
13.1.3 将库特徵添加到零件
13.1.4 编辑库特徵
13.2 钣金特徵
13.2.1 基体法兰
13.2.2 边线-法兰
13.2.3 斜接法兰
13.2.4 钣金薄片
13.2.5 绘製的折弯
13.2.6 褶边
13.2.7 闭合角
13.2.8 展开钣金折弯
13.3 实体转换为钣金
13.3.1 折弯类型
13.3.2 转换为钣金零件
13.3.3 输入钣金零件到SolidWorks
13.4 其他钣金主题
13.4.1 折弯係数与折弯扣除
13.4.2 在钣金中使用成形工具
13.4.3 切口
13.4.4 切除钣金零件的折弯
13.4.5 断开边角
13.4.6 转折
13.4.7 放样的折弯
13.4.8 平板型式
13.4.9 生成钣金零件的工程图
13.5 本章小结
附录
1.1 SolidWorks 2003概述
1.1.1 SolidWorks 2003的特点
1.1.2 SolidWorks2003的功能
1.1.3 用户化以及帮助系统
1.2 基本概念和术语
1.2.1 基本概念
1.2.2 三维设计流程
1.2.3 以零件为基础设计
1.2.4 术语
1.3 设计意图和设计方法
1.3.1 设计意图
1.3.2 设计方法
1.4 档案视窗和草图
1.4.1 档案视窗
1.4.2 草图
1.4.3 原点
1.4.4 基準面
1.4.5 尺寸
1.4.6 限制条件
1.5 特徵和[属性管理器]视窗
1.5.1 特徵
1.5.2 [属性管理器]视窗
1.6 [特徵管理器]设计树
1.6.1 [特徵管理器]设计树概述
1.6.2 分割面板显示
1.6.3 弹出式[特徵管理器]设计树
1.6.4 在[特徵管理器]设计树中选择与查找
1.6.5 添加资料夹
1.6.6 装配体中的[特徵管理器]设计树
1.7 零件、装配体和工程图
1.7.1 零件
1.7.2 装配体
1.7.3 工程图
1.8 编辑模型
1.9 工具列
1.9.1 草图类工具列
1.9.2 特徵类工具列
1.9.3 实体类工具列
1.9.4 显示类工具列
1.9.5 格式类工具列
1.9.6 辅助工具类工具列
1.10 退回控制棒
1.11 快捷选单和快捷键
1.11.1 快捷选单
1.11.2 快捷键
1.12 滑鼠按键功能
1.13 自定义SolidWorks2003
1.13.1 档案模板
1.13.2 自定义工具列
1.13.3 自定义命令
1.13.4 自定义选单
1.13.5 自定义键盘
1.13.6 自定义页眉页脚
1.13.7 自定义外壳
1.14 在线上帮助
1.14.1 获得帮助
1.14.2 工具提示
1.14.3 错误提示
1.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基本操作以及视图
2.1 档案操作
2.1.1 新建档案
2.1.2 生成附加模板标籤
2.1.3 打开现有档案
2.2 选择
2.2.1 高亮显示
2.2.2 选择实体
2.2.3 多重选择
2.2.4 选择环
2.2.5 轮廓选择工具
2.2.6 相切选择
2.2.7 使用封套进行选择
2.2.8 通过透明度选择
2.2.9 使用选择过滤器
2.3 视图操作
2.3.1 使用滑鼠进行动态观察
2.3.2 [视图]工具列
2.3.3 动态预览和上色预览
2.3.4 视图模式
2.3.5 剖面视图
2.3.6 视图变换
2.3.7 显示特定类型对象
2.4 重建模型
2.5 应用程式编程接口
2.5.1 对象的连结与嵌入
2.5.2 使用宏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2D草图绘製
3.1 开始2D草图绘製
3.1.1 进入草图绘製状态
3.1.2 绘製草图的位置
3.1.3 草图複杂度
3.1.4 草图绘製模式
3.1.5 草图状态
3.1.6 退出草图
3.2 基本几何图形绘製
3.2.1 绘製点
3.2.2 绘製直线
3.2.3 绘製圆和圆弧
3.2.4 绘製矩形和多边形
3.2.5 中心线
3.2.6 文字
3.3 草图绘製工具
3.3.1 转换实体引用
3.3.2 草图镜像
3.3.3 草图圆角和倒角
3.3.4 等距实体
3.3.5 草图剪裁
3.3.6 草图延伸
3.3.7 草图排列和複製
3.3.8 分割曲线
3.4 辅助工具
3.4.1 格线线
3.4.2 推理指针和推理线
3.4.3 草图设定
3.4.4 垂直于边线的参考基準面
3.4.5 封闭草图到模型边线
3.4.6 派生草图
3.4.7 检查草图合法性
3.5 编辑草图
3.5.1 开始草图编辑
3.5.2 在草图中剪下、複製和贴上
3.5.3 修改草图
3.5.4 修正草图
3.6 尺寸和几何关係
3.6.1 尺寸和几何关係概述
3.6.2 自动尺寸
3.6.3 添加几何关係
3.6.4 显示/删除几何关係
3.6.5 搜寻相等关係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3D草图绘製
4.1 使用3D草图
4.2 从2D向3D转换
4.2.1 概述
4.2.2 输入工程图到零件档案
4.2.3 2D到3D中的拉伸与切除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参考几何体
5.1 参考几何体概述
5.2 基準面
5.2.1 生成基準面
5.2.2 基準面的显示
5.2.3 自动调整基準面和基準轴的大小
5.3 基準轴
5.3.1 轴概述
5.3.2 生成基準轴
5.4 坐标系
5.5 构造几何线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曲线和曲面
6.1 曲线
6.1.1 曲线概述
6.1.2 投影曲线
6.1.3 组合曲线
6.1.4 螺旋线和涡状线
6.1.5 分割线
6.1.6 面部曲线
6.1.7 交叉曲线
6.2 样条曲线
6.2.1 [样条曲线]工具
6.2.2 套合样条曲线
6.2.3 简化样条曲线
6.2.4 插入样条曲线型值点
6.2.5 移动方框
6.2.6 曲率检查
6.3 曲面特徵
6.3.1 概述
6.3.2 平面
6.3.3 拉伸曲面
6.3.4 旋转曲面
6.3.5 扫描曲面
6.3.6 放样曲面
6.3.7 等距曲面
6.3.8 延展曲面
6.4 曲面控制
6.4.1 延伸曲面
6.4.2 圆角曲面
6.4.3 缝合曲面
6.4.4 中面
6.4.5 填充曲面
6.4.6 剪裁曲面
6.4.7 删除面和孔
6.4.8 替换面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体特徵
7.1 特徵概述
7.2 拉伸特徵
7.2.1 拉伸特徵概述
7.2.2 拉伸终止条件
7.2.3 拉伸为凸台/基体
7.2.4 拉伸薄壁特徵
7.2.5 拉伸切除
7.3 旋转特徵
7.4 扫描特徵
7.4.1 扫描概述
7.4.2 简单扫描
7.4.3 使用引导线扫描
7.4.4 使用多轮廓扫描
7.5 放样特徵
7.5.1 放样概述
7.5.2 简单放样
7.5.3 使用空间轮廓放样
7.5.4 使用分割线放样
7.5.5 使用引导线放样
7.5.6 使用中心线放样
7.5.7 添加放样截面
7.6 拔模特徵
7.6.1 中性面拔模
7.6.2 分型线拔模
7.6.3 阶梯拔模
7.6.4 拔模分析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造型特徵
8.1 圆角和倒角特徵
8.1.1 圆角概述
8.1.2 规则半径圆角
8.1.3 变半径圆角
8.1.4 圆形角圆角
8.1.5 完整圆角
8.1.6 逆转圆角
8.1.7 倒角特徵
8.2 抽壳特徵
8.3 加厚特徵
8.4 筋特徵
8.4.1 简单筋
8.4.2 带开环草图的筋
8.5 圆顶特徵
8.6 特型特徵
8.7 阵列和镜像特徵
8.7.1 概述
8.7.2 线性阵列
8.7.3 圆周阵列
8.7.4 由草图驱动的阵列
8.7.5 由表格驱动的阵列
8.7.6 曲线驱动的阵列
8.7.7 阵列删除
8.7.8 镜像特徵
8.8 比例特徵
8.9 孔特徵
8.9.1 简单直孔
8.9.2 异型孔嚮导
8.10 本章小结
第9章 零件实体
9.1 编辑零件
9.1.1 概述
9.1.2 编辑定义
9.1.3 複製特徵
9.1.4 编辑零件属性
9.2 多实体零件
9.2.1 概述
9.2.2 多实体零件与装配体
9.2.3 实体交叉
9.2.4 桥接
9.2.5 局部操作
9.2.6 对称造型
9.2.7 工具实体造型
9.3 控制零件
9.3.1 压缩和解除压缩特徵
9.3.2 轻化零件
9.3.3 从属关係
9.3.4 插入和派生零件
9.3.5 编辑尺寸访问
9.3.6 方程式
9.3.7 检查零件
9.4 显示零件信息
9.4.1 摘要信息
9.4.2 测量
9.4.3 质量特性和剖面属性
9.4.4 曲率
9.4.5 斑马条纹
9.5 光源
9.5.1 光源概述
9.5.2 基本光源控制
9.5.3 环境光源
9.5.4 线光源属性
9.5.5 点光源属性
9.5.6 聚光源属性
9.6 本章小结
第10章 装配体
10.1 零部件管理
10.1.1 添加和删除零部件
10.1.2 保存装配体及其零件
10.1.3 替换零部件
10.1.4 零部件属性
10.2 装配体配合
10.2.1 定位零部件
10.2.2 配合关係
10.2.3 SmartMates(智慧型扣件)
10.2.4 配合诊断
10.2.5 物理模拟
10.3 子装配体
10.3.1 子装配体操作
10.3.2 插入新的子装配体
10.3.3 编辑装配体结构
10.3.4 灵活子装配体
10.4 装配体中的零件操作
10.4.1 概述
10.4.2 外部参考引用
10.4.3 时间相关特徵
10.4.4 在装配体中生成零件
10.4.5 在装配体中编辑零件
10.4.6 添加零部件阵列
10.5 简化装配体
10.5.1 简化大型装配体
10.5.2 装配体封套
10.6 显示装配体
10.6.1 装配体中的图像品质
10.6.2 装配体中的注解
10.6.3 爆炸装配体视图
10.7 防止干涉
10.7.1 干涉检查
10.7.2 移动零部件
10.7.3 旋转零部件
10.7.4 碰撞检查
10.7.5 动态间隙
10.8 本章小结
第11章 使用配置
11.1 配置概述
11.2 手工配置
11.2.1 [配置管理器]视窗
11.2.2 生成和编辑配置
11.2.3 配置项目
11.2.4 装配体中的零部件配置
11.2.5 特殊装配体配置
11.3 系列零件设计表配置
11.3.1 使用系列零件设计表生成配置
11.3.2 生成系列零件设计表
11.3.3 指定系列零件设计表参数
11.3.4 编辑、删除和保存系列零件设计表
11.4 本章小结
第12章 工程图
12.1 工程图简介
12.1.1 工程图概述
12.1.2 零件和装配体的视图
12.2 準备图纸
12.2.1 为工程图档案设定选项
12.2.2 修改图纸设定
12.2.3 图纸格式、图纸和视图
12.2.4 保存图纸格式
12.3 开始建立工程图
12.3.1 生成工程图
12.3.2 工程图中的2D草图绘製
12.3.3 多张工程图纸
12.3.4 工程图中的比例
12.3.5 视图边界
12.3.6 连结注释到档案属性
12.4 使用RapidDrafi工程图
12.4.1 RapidDrafi工程图
12.4.2 转换工程图为RapidDraft
12.4.3 生成RapidDraft工程图
12.4.4 RapidDraft工程图操作
12.5 标準工程视阻
12.5.1 标準三视图
12.5.2 命名视图
12.5.3 预定义的视图
12.5.4 空白视图
12.6 工程视图的显示与对齐
12.6.1 操纵视图
12.6.2 隐藏和显示视图
12.6.3 显示线形和图层
12.7 本章小结
第13章 钣金设计
13.1 库特徵
13.1.1 库特徵和FeaturePalette视窗
13.1.2 生成库特徵
13.1.3 将库特徵添加到零件
13.1.4 编辑库特徵
13.2 钣金特徵
13.2.1 基体法兰
13.2.2 边线-法兰
13.2.3 斜接法兰
13.2.4 钣金薄片
13.2.5 绘製的折弯
13.2.6 褶边
13.2.7 闭合角
13.2.8 展开钣金折弯
13.3 实体转换为钣金
13.3.1 折弯类型
13.3.2 转换为钣金零件
13.3.3 输入钣金零件到SolidWorks
13.4 其他钣金主题
13.4.1 折弯係数与折弯扣除
13.4.2 在钣金中使用成形工具
13.4.3 切口
13.4.4 切除钣金零件的折弯
13.4.5 断开边角
13.4.6 转折
13.4.7 放样的折弯
13.4.8 平板型式
13.4.9 生成钣金零件的工程图
13.5 本章小结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