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C程式设计(第四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配套实验指导书,全面介绍C语言程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算法,涵盖了C程式的开发环境、数据类型与表达式、控制结构、数组与字元串、函式、指针、结构体、位运算和预处理指令、档案操作、共用体和枚举类型等内容。
基本介绍
- 书名:C语言程式设计实验指导
- 作者:蔡木生、黄君强、毛养红
- ISBN:9787302368434
- 定价:29.50元
- 出版时间:2014.09.01
书籍信息
作者:蔡木生、黄君强、毛养红
定价:29.50元
印次:1-1
ISBN:9787302368434
出版日期:2014.09.01
印刷日期:2014.08.22
定价:29.50元
印次:1-1
ISBN:9787302368434
出版日期:2014.09.01
印刷日期:2014.08.22
内容简介
本书是《C程式设计(第四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配套实验指导书,全面介绍C语言程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算法,涵盖了C程式的开发环境、数据类型与表达式、控制结构、数组与字元串、函式、指针、结构体、位运算和预处理指令、档案操作、共用体和枚举类型等内容。全书包含了17个C语言基础实验和两个综合案例: 基础实验中提供了近80个例题,每一例题给出了编程思路、程式代码、运行结果截图供读者学习、参考;每一实验还提供4~6个基础题(必做)和2~4提高题(选做)两类练习,只要读者按要求独立完成,即可熟知C语言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两个综合案例旨在提高读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程式实现的能力。
图书目录
实验1C程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方法1
1.1实验目的1
1.2知识要点1
1.3实验内容与步骤6
实验2数据类型与表达式9
2.1实验目的9
2.2知识要点9
2.3实验内容与步骤14
实验3顺序结构程式设计19
3.1实验目的19
3.2知识要点19
3.3实验内容与步骤23
实验4选择结构程式设计27
4.1实验目的27
4.2知识要点27
4.3实验内容与步骤35
实验5循环结构程式设计(1)41
5.1实验目的41
5.2知识要点41
5.3实验内容与步骤45
实验6循环结构程式设计(2)47
6.1实验目的47
6.2知识要点47
6.3实验内容与步骤53实验7数组55
7.1实验目的55
C语言程式设计实验指导目录7.2知识要点55
7.3实验内容与步骤61
实验8字元数组与字元串64
8.1实验目的64
8.2知识要点64
8.3实验内容与步骤73
实验9函式(1)75
9.1实验目的75
9.2知识要点75
9.3实验内容与步骤84
实验10函式(2)86
10.1实验目的86
10.2知识要点86
10.3实验内容与步骤95
实验11结构体、共用体和枚举类型99
11.1实验目的99
11.2知识要点99
11.3实验内容与步骤109
实验12指针(1)114
12.1实验目的114
12.2知识要点114
12.3实验内容与步骤126
实验13指针(2)130
13.1实验目的130
13.2知识要点130
13.3实验内容与步骤143
实验14指针(3)149
14.1实验目的149
14.2知识要点149
14.3实验内容与步骤162
实验15位运算和预处理指令168
15.1实验目的168
15.2知识要点168
15.3实验内容与步骤179
实验16档案操作(1)183
16.1实验目的183
16.2知识要点183
16.3实验内容与步骤194
实验17档案操作(2)200
17.1实验目的200
17.2知识要点200
17.3实验内容与步骤203
实验18综合案例1——小学生成绩管理系统206
18.1实验目的206
18.2实验要求206
18.3设计思路207
18.4实验内容210
实验19综合案例2——人力资源管理系统217
19.1实验目的217
19.2实验要求217
19.3数据结构218
19.4主要函式声明与功能说明219
19.5主要功能模组运行效果图220
19.6鍊表操作221
19.7数据档案操作223
参考文献226第一篇基础实验
基础实验1TCP/IP属性设定3
【实验目的】3
【实验条件】3
【实验基础】3
【实验步骤】6
1.1启动连入区域网路的Windows 7计算机6
1.1.1查看当前设定6
1.1.2进入命令行状态6
1.1.3输入ipconfig相关命令6
1.2TCP/IP属性设定7
1.2.1打开属性设定对话框7
1.2.2进入IPv4的TCP/IP属性设定对话框7
1.3设定结果7
1.3.1记录具体设定情况7
1.3.2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路连通性8
1.4安装IPv6协定9
1.5思考与练习9
1.5.1选择题9
1.5.2思考题10
1.5.3IPv6 ISATAP配置(仅供参考)11
基础实验2双绞线的製作与测试13
【实验目的】13
【实验条件】13
【实验基础】13
【实验步骤】16
2.1使用工具压线钳製作直通线16
2.1.1剥线16计算机网路实验基础与进阶目录2.1.2对线的第一端理线17
2.1.3剪线17
2.1.4压线17
2.1.5作第二端18
2.2製作交叉线18
2.2.1按EIA/TIA568标準B製作第一端18
2.2.2按EIA/TIA568标準A製作另一端18
2.3製作反接线(仅供参考)18
2.4结果验证: 测试连通性18
2.4.1使用测试仪测试连通性18
2.4.2使用计算机测试连通性19
2.5练习与思考19
2.5.1选择题19
2.5.2思考与讨论题20
基础实验3组建双绞线乙太网21
【实验目的】21
【实验要求】21
【实验基础】21
【实验步骤】22
3.1选择并检测所需实验器材22
3.2单一交换机模式组建简单乙太网22
3.2.1按实验拓扑连线22
3.2.2设定属性参数23
3.2.3检查连通性23
3.3多交换机模式组建乙太网23
3.3.1级联23
3.3.2交连23
3.3.3为4台计算机设定TCP/IP属性值23
3.3.4检测双向连通性24
3.4小结25
3.4.1接线结论25
3.4.2分类25
3.4.3DTE,DCE的区别25
3.5习题与思考25
3.5.1选择题25
3.5.2思考题26
基础实验4交换机的配置与套用27
【实验目的】27
【实验要求】27
【实验基础】27
【实验步骤】28
4.1硬体连线28
4.2软体设定29
4.3工作模式29
4.3.1由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29
4.3.2由特权模式进入全局配置模式30
4.3.3由全局模式进入连线埠配置模式30
4.3.4配置远程登录的密码30
4.4结果验证31
4.4.1设定PC的IP位址31
4.4.2验证Telnet登录密码31
4.4.3提示31
4.4.4小结32
4.5练习与思考32
4.5.1选择题32
4.5.2思考题33
基础实验5虚拟区域网路的配置和套用34
【实验目的】34
【实验要求】34
【实验基础】34
【实验步骤】37
5.1实验拓扑37
5.1.1硬体连线37
5.1.2实验前的测试38
5.2创建VLAN并记录38
5.2.1在交换机中添加两个VLAN38
5.2.2记录数据38
5.3将交换机连线埠分配给VLAN38
5.4结果验证39
5.4.1同VLAN两个连线埠测试39
5.4.2不同VLAN两个连线埠测试39
5.4.3删除VLAN39
5.5练习与思考40
5.5.1选择题40
5.5.2思考题40
基础实验6ARP地址解析42
【实验目的】42
【实验要求】42
【实验基础】42
【实验步骤】45
6.1查看cache中的ARP表45
6.1.1进入命令行状态45
6.1.2查看本机ARP表项45
6.2添加动态表项45
6.3添加静态表项46
6.3.1用arps命令添加静态表项46
6.3.2与动态表项比较46
6.4删除ARP表项46
6.5练习与思考47
6.5.1选择题47
6.5.2思考题47
基础实验7网路数据包的监听与分析49
【实验目的】49
【实验要求】49
【实验基础】49
【实验步骤】53
7.1网路协定分析软体简介53
7.2第一次捕获数据包53
7.2.1使用Ethereal抓包53
7.2.2记录包大小54
7.2协定分析54
7.2清除系统快取中的目的主机IP的ARP表项54
7.3第二次捕获数据包54
7.4使用显示过滤器Filter55
7.4.1滤出ARP包55
7.4.2滤出ICMP包55
7.5练习与思考55
7.5.1思考题55
7.5.2填空题56
基础实验8组建WLAN57
【实验目的】57
【实验要求】57
【实验基础】57
【实验步骤】63
8.1AdHoc特别网路63
8.1.1实验网路拓扑图63
8.1.2A机的安装与配置63
8.1.3B机的安装与配置64
8.1.4结果验证64
8.2用无线路由器组建WLAN65
8.2.1实验网路拓扑图65
8.2.2设定无线路由器参数65
8.3客户机设定67
8.3.1A机设定67
8.3.2B机设定67
8.3.3结果验证67
8.4宽频网接入68
8.4.1登录无线宽频路由器69
8.4.2启动嚮导69
8.4.3设定无线70
8.5练习与思考71
8.5.1选择题71
8.5.2思考题71
基础实验9子网规划73
【实验目的】73
【实验要求】73
【实验基础】73
【实验步骤】75
9.1实验拓扑结构75
9.2使用默认掩码划分子网75
9.3使用变长掩码划分子网的案例76
9.4结果验证77
9.5练习与思考78
9.5.1思考题78
9.5.2问答题78
基础实验10路由器常规配置80
【实验目的】80
【实验要求】80
【实验基础】80
【实验步骤】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