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数据处理会计简称“EDP会计”。利用电子数据处理方式,实现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传输和各种加工处理自动化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数据处理的最新发展是套用电子计算机。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GE) 第一次在UNIVAC-I计算机上计算雇员工薪,使电子计算机的套用首次进入会计业务领域,随后,“美国银行”将计算机套用于银行会计系统,进一步扩大了电子数据处理在会计工作中的套用範围。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提高,电子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进一步结合和日益发展,扩大了数据存储量,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电子数据处理方式逐步推广到企业管理的各业务领域,成为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成为财务会计现代化的重要标誌。电子数据处理在会计工作中的套用程度和套用水平不断提高,从单个档案发展为档案系统,进一步发展为数据共享的资料库系统; 从单机的批量处理髮展到计算机网路在线上的实时处理,从单项事务处理髮展为数据的综合处理,进一步发展为全面电脑化的会计信息系统。这时,由于电子数据处理的套用,不仅仅是机器设备和数学程式的简单综合,而首先是採用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会计帐务处理程式,打破了手工操作和机械操作的局限性,使会计数据处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效率、及时性和準确性。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电子数据处理会计
- 或称:电子计算机会计
- 阶段:三个等级
- 是指:国外把利用电子数据系统的会计
基本概念
电子数据处理会计或称电子计算机会计,是指国外把利用电子数据系统的会计。
经历阶段
会计单项业务处理阶段
即将电子计算机套用于会计数据处理的低级阶段(1954~1965 年
)。 其主要特点是:採用电子计算机只是模仿会计数据处理的手工方式,作简单的“帐本搬家”,多用于处理那些数量大,计算简单而重複次数多的会计核算业务(如工资核算,材料日常收发核算业务等),一项具体业务对应于一个应用程式,主要採用单机用户。在此阶段,人们主要考虑的是如何用计算机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省费用,并没有改变会计数据处理的性质。
电子数据处理会计相关图书

会计数据综合处理阶段
即电子计算机套用于会计数据处理中级阶段(1965~1970 年)。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对各类会计数据进行综合加工处理,并用来控制某些会计核运算元系统,具有一定的反馈功能。为内部控制、分析、预测和决策提供更为详尽、更为及时的会计信息。在这一阶段,整个数据处理基本上实现自动化。计算机的套用不仅代替了人工处理会计业务,而且开始以“管理工具”的面目出现在企业活动中,出现在会计管理活动中,但是,会计数据处理仍是以处理为中心,处理技术仍是考虑的中心问题。每项业务数据仍对应于一个程式,同一数据在许多业务中多次出现。在作业处理方式上,不仅採用成批处理,而且使用了实时处理,进一步推动了会计处理向实时性、集中化发展。
会计数据系统处理阶段
即计算机套用于会计数据处理的高级阶段(1970 年以后)。
其主要特点是:在会计中普遍採用电算方式。逐步建立起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随着以大规模积体电路为标誌的第四代电子计算机的问世及套用,微机的研製成功并推广普及,以及供多用户使用的集中资料库的建立,计算机网落化的出现和投入使用,以及其他专门数学方法的广泛套用,逐步实现了电算化的全面信息系统,即管理信息系统。在这个阶段,成批处理、实时处理同时套用,以原来的单项业务数据处理方式发展到以“数据”为中心,实现了“数据共享”,避免了重複劳动,从而能更快地提供各种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决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