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首都基础教育发展报告2007:北京市普通

2020-12-26 16:50:54 百科
首都基础教育发展报告2007:北京市普通

首都基础教育发展报告2007:北京市普通

《首都基础教育发展报告2007: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由首都师範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组织撰写的2007年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报告。苏尚锋负责提出撰写方案,刘晓玫、苏尚锋负责组稿和初审,张景斌、刘晓玫、苏尚锋、王海燕、孙素英负责统稿并对部分章节做了认真修改,郑开义、王尚志参与了《首都基础教育发展报告2007: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撰写方案的研讨。

基本介绍

  • 书名:首都基础教育发展报告2007:北京市普通
  • 出版社:首都师範大学出版社
  • 页数:204页
  • 开本:16
  • 品牌:首都师範大学出版社
  • 作者:首都师範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08年4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811192841

内容简介

《首都基础教育发展报告2007: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由首都师範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首都教育与高中课程改革
第一章 北京市实施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与基础
一、首都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为北京高中课程改革提供了动力基础
二、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有助于北京高中新课程高起点进入

第二章 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前期準备
一、制度与组织準备
二、人力资源準备
三、课程资源、实践资源、社会环境的準备
四、实验方案的準备

第二部分 高中课程改革中的新语彙
第三章 学分认定:课程管理的创新与探索
一、学分认定与学分制的区别
二、学分认定工作及其评价功能
三、学分认定工作中的功能扩大化
四、争议中的困惑与反思

第四章 模组教学:课程基本单位的变革与挑战
一、模组:新课程的基本单位
二、模组教学的实践:探索中前行
三、模组教学的使命:进一步实现模组的课程价值

第五章 通用技术:一门建设中的全新课程
一、通用技术课程纳入高中课程体系
二、通用技术课程建设是北京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继续加大通用技术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考

第六章 综合实践活动:基于经验和活动的必修课程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性
二、北京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初期探索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整体推进的实践探索

第三部分 高中课程改革与学校变革
第七章 课程领导力与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课程领导力:高中新课程实验成功推进的关键
二、增进课程理解:提升课程领导力的认识论基础
三、课程开发、实施与文化构建: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领导力的具体体现
四、课程领导力建设: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之源

第八章 校本课程与学校特色发展
一、北京市高中校本课程的实践基础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
三、校本课程实施与学校特色建设
四、不足与建议

第九章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一、校本教研——政策保障与学校需求
二、校本教研的支持环境
三、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行动
四、问题分析与思考

第十章 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综合素质评价是改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各具特色的他省实验方案提供对比分析参照系统
三、北京市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四、问题与建议

第四部分 高中课程改革与社会理解
第十一章 课程传播与媒体聚焦
一、传播、理解与高中新课程实验
二、透视都市报纸的课改资讯传播
三、加强北京市高中新课程社会传播与理解之行动
第十二章 高中课改与社会关注
附录: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2007年大事记
后记

文摘

第一章 北京市实施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与基础
自2007年秋季起,北京市开始了高中阶段课程改革实验,新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全部开始了新课程的学习生活。北京市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是为了构建既具有首都特色、充满活力,又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北京市2007年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是首都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2007年是北京市实施“十一五”教育规划的第二个年头,北京市的教育在规模上已经能够满足人民民众的基本需求,但是,在教育的公平、结构、效益等深层次问题上仍需进一步改进。目前,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增进教育效益,促进社会公平,已经成为北京市教育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承载着更多的责任,是促进北京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机遇。
北京市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是首都教育在已有基础上的创新,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的改革探索,使首都教育的基础较好,进入课程改革实验的起点较高。既有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又有前三批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有益经验可资借鉴,这样的起点和基础有利于北京市积极、稳妥、有效地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
一、首都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为北京高中课程改革提供了动力基础
从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来看,高中课程改革既有一定的基础,又有很强的动力。无论是从首都教育发展战略的要求来说,还是就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与高中课程的衔接而言,均需要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
从2001年秋季开始,北京市在部分区县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验,自2004年秋季起,全市国小和国中的起始年级全面进入课程改革。

序言

《北京普通高中课程改革·2007》是由首都师範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组织撰写的2007年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报告。苏尚锋负责提出撰写方案,刘晓玫、苏尚锋负责组稿和初审,张景斌、刘晓玫、苏尚锋、王海燕、孙素英负责统稿并对部分章节做了认真修改,郑开义、王尚志参与了本书撰写方案的研讨。
各章文稿的主要执笔者分别是:
第一章、第二章:孙素英、张景斌;第三章、第四章:苏尚锋;第五章:卢慕稚、徐力;第六章:卢慕稚;第七章:苏尚锋、张晓龙;第八章:张晓龙;第九章、第十章:刘晓玫;第十一章:王海燕;第十二章:杨光、王海燕。
在撰写本书调研和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市教委基教处、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等单位的热情支持与帮助,首都师範大学部分研究生参与了资料的收集工作,首都师範大学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协助。在本书付梓之际,我们谨表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我们掌握的资料可能不甚全面,加之对所集资料的取捨和问题的思考受到执笔者个人视角的约束,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