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哀而不伤

2021-04-02 03:51:50 百科
哀而不伤

哀而不伤

哀而不伤是一个汉语成语,哀:悲哀;伤:悲伤。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度或不及的地方。出处:《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哀而不伤
  • 外文名:Mournful but not distressing
  • 读音:āi ér bù shāng
  • 结构:偏正式
  • 类别:情感类
  • 色彩:中性
  • 用法:作主语,分句
  • 性质:成语
  • 出处:《论语·八佾》
  • 近义词: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成语解释

哀:悲哀;而:表并列。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度或不及的地方。
不能望文生义,理解为悲哀而不伤心。
(注:但是新华成语词典2002版给出了第三种解释,还形容装出悲哀的样子,但并不真正伤心。 例如:《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 王爵与王惠哭做一团,四个妇人也陪出了哀而不伤的眼泪。

成语典故

【语出】《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出处:《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而不伤
孔子对《关雎》的评价,实质上表达的是他对情感控制的看法,也就是凡事讲求适度的“中和之美”,再进一步深究,就是《中庸》里面所说的:“中庸其至矣乎!”
以中庸之道来评价美与艺术,处理情感与理性的关係。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评价和处理不同于后世的“道学先生”一味否定情感,而是肯定了“乐”与“哀”的合法地位,只不过要求“乐”与“哀”都不过分,都有所节制罢了。
这当然是一种古典的审美观,也是具有古典情趣和修养的人才能做到的。对现代人来说,崇尚歇斯底里的先锋艺术,寻找强烈刺激,追求“过把瘾就死”的生活,哪里还有什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涵养呢?
这就是时代的差异吧。
《何晏集解》:孔曰:“‘哀不至伤,言其和也。’”
《朱熹集注》:“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
·陶宗仪《辍耕录·绿窗遗稿》:“先生之诗,哀而不伤,举得性情之正,是可传也已。”

词语辨析

示例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十一卷:“王爵与王惠哭作了一团,四个妇人也陪出了哀而不伤的眼泪.”
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三:“她喜欢打扮,愿意有朋友,可是这都不过是一些小小的、哀而不伤的、青春的游戏。”
正音】而,不能读作“ěr”。
辨形】哀,不能写作“衷”或“衰”;伤,不能写作“份”。
辨析】“哀而不伤”着重于适中,而“哀感顽艳”着重于两方面都好,不能搞混。
造句
她喜欢打扮,愿意有朋友,可是这都不过是一些小小的、~的、青春的游戏。(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三)我看了小明的文章后,对他说:“你的文章具有中和之美,哀而不伤!”
哀而不伤是一种镜界,大于痛苦中挣扎,大于快乐中被蒙蔽。
他的演讲悲中有愤,哀而不伤
辨形】哀;不能写作“衷”或“衰”;伤;不能写作“份”。
简拼】aebs
色彩】中性
结构】偏正式,複句式
类别】情感类
用法】作主语,分句;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度或不及的地方。
英译】mourful but not distressing;deeply felt but not sentimental ;in moderation ;temperate
英语】be sentimental but not mawkish
mourful but not distressing
mournful but not distressing; temperate
in moderation; within the limits
deeply felt but not sentimental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