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集纳的有关德国1918年至1945年历史的文章对从纳粹专制统治建立、第三帝国危机再到崩溃这条道路上的重要节点进行了探讨。同时,本书藉助示範性的事例对抵抗希特勒的运动及其内政外交目标进行了描述,同时也将纳粹统治体系可能的历史替代品是什幺纳入了考虑。
基本介绍
- 书名:希特勒与20世纪德国
- ISBN:978-7-5097-4417-8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6
基本信息
作者:(德)莫姆森着;赵涟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6
ISBN: 978-7-5097-4417-8
页数:400页
价格:49.00元
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以魏玛共和国解体和1933年纳粹攫取权力为题,魏玛帝国宪法的缺陷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这一议会制度的失败,对1948/1949年《基本法》通过时议会理事会从中吸取了哪些教训进行了探讨。第二部分对希特勒在国家社会主义统治体系中的地位以及政权成立的最初几年德国公众对其政策支持度的日益提高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着手探讨的是第三帝国的日渐解体。
作者指出,当代史出版方面存在一股浪潮,它们宣传一种对纳粹统治的新的整体诠释方式,其出发点是将希特勒独裁政治和德国民众共同体(Volksgemeinschaft)一分为二。正是鑒于这一点,本书所刊登的文章旨在将阿道夫·希特勒的作用纳入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并突出强调了使纳粹专制和由它所启动的武力与恐怖升级成为可能的结构性因素。
作者汉斯·莫姆森(Hans Mommsen),1930年生于德国马尔堡,1968年起在波鸿鲁尔大学担任近代史教席教授,曾在普林斯顿、哈佛、伯克利、耶路撒冷和华盛顿等地作访问研究。他是英国人文社会科学院和奥地利科学院的成员,1998年获颁卡尔·冯·奥西茨基当代史与政治奖。
汉斯·莫姆森这位德国重要的当代史学家信心十足并很有把握地破译了民主、专制与抵抗相交织的德国历史的核心要素。
存在将希特勒独裁统治和德国民众共同体一分为二的浪潮,而汉斯·莫姆森旨在将阿道夫·希特勒的作用纳入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同时,突出强调了使纳粹专制及其所启动的武力与恐怖升级成为可能的结构性因素。
作者简介
汉斯·莫姆森(Hans Mommsen),1930年生于德国马尔堡,自1968年起在波鸿鲁尔大学担任近代史教席教授,1996年退休,曾作为访问学者在普林斯顿、哈佛、伯克利、耶路撒冷和华盛顿等地从事研究。汉斯·莫姆森是英国人文社会科学院和奥地利科学院的成员,并于1998年获颁卡尔·冯·奥西茨基当代史与政治奖。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从魏玛到第三帝国
第1章 从魏玛共和国到国家社会主义元首国家
第2章 1918年11月9日:首个德意志共和国的机遇与失败
第3章 1948/1949年议会委员会建立民主制度时从魏玛共和国吸取的教训
第4章 国家社会主义攫取权力:革命还是反革命
第二部分 希特勒崛起和权力垄断
第5章 阿道夫·希特勒和1919年至1933年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崛起
第6章 法西斯政党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
第7章 希特勒和政治的毁灭
第8章 双重性格:塞巴斯蒂安·哈夫纳早期对希特勒的诠释
第9章 希特勒、德国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0章 民众共同体的神话——资产阶级国家的瓦解
第三部分 第三帝国的危机与崩溃
第11章 国家社会主义暴力体系中道德层面的缺失
第12章 第三帝国的瓦解
第13章 走向“最终解决”的转折点:国家社会主义对犹太人迫害的升级
第四部分 第三帝国抵抗运动
第14章 德国抵抗希特勒运动——总结
第15章 克劳斯·申克·冯·施陶芬贝格伯爵和德国希特勒反对派
第16章 卡尔·弗里德里希·格德勒在1944年七二〇运动中的地位
第17章 德国抵抗希特勒运动计画中德国和欧洲的未来
第18章 “克莱骚”圈的外交构想
第19章 “红色乐团”和德国抵抗运动
第20章 汉斯·罗特费尔斯:连线不同时期的历史学家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第一部分 从魏玛到第三帝国
第1章 从魏玛共和国到国家社会主义元首国家
第2章 1918年11月9日:首个德意志共和国的机遇与失败
第3章 1948/1949年议会委员会建立民主制度时从魏玛共和国吸取的教训
第4章 国家社会主义攫取权力:革命还是反革命
第二部分 希特勒崛起和权力垄断
第5章 阿道夫·希特勒和1919年至1933年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崛起
第6章 法西斯政党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
第7章 希特勒和政治的毁灭
第8章 双重性格:塞巴斯蒂安·哈夫纳早期对希特勒的诠释
第9章 希特勒、德国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0章 民众共同体的神话——资产阶级国家的瓦解
第三部分 第三帝国的危机与崩溃
第11章 国家社会主义暴力体系中道德层面的缺失
第12章 第三帝国的瓦解
第13章 走向“最终解决”的转折点:国家社会主义对犹太人迫害的升级
第四部分 第三帝国抵抗运动
第14章 德国抵抗希特勒运动——总结
第15章 克劳斯·申克·冯·施陶芬贝格伯爵和德国希特勒反对派
第16章 卡尔·弗里德里希·格德勒在1944年七二〇运动中的地位
第17章 德国抵抗希特勒运动计画中德国和欧洲的未来
第18章 “克莱骚”圈的外交构想
第19章 “红色乐团”和德国抵抗运动
第20章 汉斯·罗特费尔斯:连线不同时期的历史学家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