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一个旅客的印象

2021-04-17 02:34:55 百科

一个旅客的印象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一个旅客的印象》,收录福克纳所有成熟的文章、演说词、书评、序言、信函以及有意公开发表的其它散文。大多数的篇页是他创作成熟后的产物,其中许多反映了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有所增强的公众人物的责任感。虽然有些文章为了金钱上的需要不得不在限期之内赶出,却绝非草草写成的应景作品。对于觉得自己没有兴趣的题目或是他认为不能很好完成的任务,他是绝不接受的。从这本非小说性的文集的每一个篇页,都可以窥见作为艺术家以及作为人的福克纳的某个方面。这些篇页,在向我们显示出这位极其热诚、异常複杂、非常隐秘的作家在职业生涯的后四十年愿意向公众揭示的耶些部分的同时,也使我们得以更进一步地厂解他的为人与他的作品。

基本介绍

  • 书名:一个旅客的印象
  • 作者:威廉·福克纳 (Willian Faulkner)
  • 原版名称:A Passenger's Tmpression
  • 译者:宋慧
  • ISBN:9787539959665
  • 页数:307页
  •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年8月1日
  • 开本:32开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福克纳被认为是千千万万个作家的合体,又被认为是一种美国文化的传承。荡气迴肠和气势磅礴都不够拿来形容他的作品。一半哥德式一半巴洛克式的福克纳式文风,莫言即被评价堪比福克纳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福克纳的散文更是不可不读的经典。

作者简介

威廉·福克纳(Willian Faulkner l897~1962),美国小说家。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中服役,战后曾在大学肄业一年,1925年后专门从事创作。他被西方文学界视作“现代的经典作家”。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故事发生在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这部世系主要写该县及杰弗逊镇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家庭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独立战争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场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人物在他的不同作品中交替出现,实为一部多卷体的美国南方社会变迁的历史。其最着名的作品有描写杰弗逊镇望族康普生家庭的没落及成员的精神状态和生活遭遇的《喧譁与骚动》(又译《声音与疯狂》1929);写安斯·本德侖偕儿子运送妻子灵柩回杰弗逊安葬途中经历种种磨难的《我弥留之际》(1930);写孤儿裘·克里斯默斯在宗教和种族偏见的播弄、虐待下悲惨死去的《八月之光》(1932);写一个有罪孽的庄园主塞德潘及其子女和庄园的毁灭性结局的《押沙龙,押沙龙!》(1936);写新兴资产阶级弗莱姆·斯诺普斯的冷酷无情及其必然结局的《斯诺普斯三部曲》(《村子》1940,《小镇》1957,《大宅》1959)等。

福克纳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图书目录

一个旅客的印象
第一辑散文与游记
记舍伍德·安德森
麦克·格莱德的儿子
冰球场上的天真汉
密西西比人
日本印象
新英格兰:一名旅客的印象
肯基塔:五月的一个星期六
那幺现在该怎幺办呢
第二辑议论与文学评论
论隐私权(美国梦:它怎幺了?)
论恐惧
论批评
文学与战争
诗歌,古诗与新诗:一次朝圣
舍伍德·安德森
阿尔贝·加缪
美国戏剧:尤金·奥尼尔
评厄内斯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福克纳读本》序言
第三辑演讲与书信
卡洛琳·巴尔大妈葬礼上的悼词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
緻密西西比大学附中毕业班的演讲
致松堡学院毕业班的演讲
三角洲会议上的演讲
安德烈·贝洛奖领奖致辞
思乡:家信七封
“他生前叫彼得”
致日本青年
致美国艺术学院秘书的公开信
第四辑纽奥良札记
纽奥良
沙特尔大街上的镜子
莫逆之交
妒忌
上帝之城
鞋匠
断章
乡村硕鼠
译后记

后记

一九四九年,威廉·福克纳因其长篇小说《我弥留之际》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世界一流的小说家,福克纳小说创作颇丰,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太忙了,总是有另一部作品等我完成。”终其一生,他创作了近二十部长篇小说以及数百部短篇小说;相对而言,他的散文写作不算特别多,但就形式来讲,十分丰富,包括随笔、演说词、书信、议论、文学评论,内容包罗万象,因此阅读他的散文是全面了解福克纳的绝佳途径。
本书的非小说性散文主要选译了詹姆斯·B·梅里韦瑟所编的《威廉·福克纳:散文、演讲与公开信》中的篇目。《密西西比人》最为人惊叹,是半自传半虚构性的散文,在历史的进程中展现了密西西比人的野性、热情、质朴与勤劳,表现出福克纳对于家乡的挚爱;议论文中,《论隐私权》与《论恐惧》是“美国梦”系列的两篇作品,他曾打算出一本《美国梦》的散文集,但是最终只写出了两篇,探讨离不开人类的“自由、民主、平等”的主题;至于文学评论,福克纳也写过不少,涉及到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本书选译的都是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作者或者作品;书信方面,分为公开信与家信两部分,内容也多种多样,其中福克纳写作了很多公开信,但多针对于当时美国的时事政治或者热点话题,比如蓄奴问题、禁酒运动等等,并与意见相左者进行争辩,本书只选译了很少的一部分;家信方面,本书译作的原文主要出自詹姆斯·J·华生所编的《思乡:威廉·福克纳与父母的通信集(1918—1925)》,这些作品中丝毫不见他在议论、文学评论或者公开信中的讽刺性与批判性,充满了柔情与温情,以及对家人浓浓的思念,同时从中可以窥见年轻时的福克纳真实的样子。就演说词而言,诺贝尔奖、松堡学院、三角洲上的演讲应该算是最好的,因此全部收入本书之中。另外,福克纳在纽奥良期间写了不少素描或者速写,卡维尔·柯林斯于一九六八年所编的《威廉·福克纳:纽奥良札记》,有些与叙事性散文很相似,但绝大多数为故事,本书也选译了八篇,增加阅读的趣味性,但不能算是散文,特此说明,另外,本书还选译了附录《舍伍德·安德森》,他与舍伍德朋友关係也很值得一提。
福克纳的创作才华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他的小说部部精彩,甚至有些作品的风格截然不同。福克纳的散文创作也是如此,论文、随笔、游记、演说词、书信,风格不一,但又无一例外地展现出福克纳的个人特色,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多面的福克纳:批判的福克纳、幽默的福克纳、机智的福克纳、温情的福克纳、理性或是感性的福克纳等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