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煤钢联营,简称ECSC,1951年4月18日通过《巴黎条约》成立的组织,1952年7月23日生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ECSC
- 外文名:ECSC
- 别称:欧洲煤钢联营
- 性质:企业
早送控制
由于双频组网的出现,双频手机应运而生。而在不同的频段中,同一双频手机的CLASSMARK 往往是不同的,如功率等级等等。当手机接入网路时,网路并不清楚手机目前在哪一个频段範围内,因此也无从得到MS 的CLASSMARK 。这样势必会造成手机每次接入网路时,网路均要询问手机的CLASSMARK 。所以在GSM 规範Phase2plus 中增加了"CLASSMARK 早送"的选项,当网路採用这个选项时,支持这个选项的手机在接入网路后会在儘可能早的时间向网路传送CLASSMARK CHANGE 讯息,这样就避免了网路的查询过程,减少了信令流量。
相关信息
根据条约规定,成员国无需交纳关税而直接取得煤和钢的生产资料。欧洲煤钢共同体的缔约国有法国、联邦德国、义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生效期限为50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是欧洲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拥有超国家许可权的机构。成员国的政府第一次放弃了各自的部分主权,并将这些主权的行使交给一个独立于成员国的高级机构。
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巴黎条约源于法国时任外交部长罗伯特舒曼提出的舒曼计画。计画中,舒曼向德国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建议共同掌管成员国煤钢工业,并免除相关关税,随即获后者同意。这意味着二战结束后,正被英国占领并受战胜国委员会控制的鲁尔地区将获重新发展的机会,而当时该地区大量的工业设备正在拆除。
巴黎条约计画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共同掌管煤和钢这些重要的战争物资,实现互相控制,以保障欧洲内部的和平,也为二战后重建所需的重要生产资料提供保障。
欧洲煤钢共同体于1965年4月8日通过所谓的合併条约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