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要探讨的是“个体”和“社会”这两个概念在其当代形式下所涉及的那些方面,即就人的某些方面展开讨论。它为思考和观察人提供了一些工具,其中有些是相当新颖的。谈论个体的社会,这一点本身就不同寻常。但这或许会帮助我们能够从对上述两个概念的陈旧的、较为习常的用法中解放出来。这种用法常常让这两个概念看上去简直是相互对立的一对,但[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把我们从前述意义上的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的定式中解放出来,即是眼前这部着作所要做的工作之一。要真正完成这个工作,除非我们不是满足于某种否定的态度,即不是单纯批判那种把个体和社会当做互相对立的两个概念来对待的做法,而是除此以外还确立一种在方式和方法上全新的模式,从而使单个个人无论怎样都是处于相互联繫的群体中,亦即处于社会中。
基本介绍
- 书名:个体的社会
- 作者:(德)诺贝特·埃利亚斯
- 译者:翟三江, 陆兴华
- ISBN:9787806575406
- 页数:281页
- 定价:15.30元
-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3-10
- 装帧:平装
- 版次:1
- 尺寸:20.2 x 14 x 1.1 cm
作者简介
诺贝特·埃利亚斯(1897——1990),20世纪德国着名社会学家,生于德国布雷斯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18年在布雷斯劳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0年担任法兰克福大学卡尔·曼海姆教授的助教,从此开始其社会学研究生涯。1933年纳粹上台后,埃利亚斯辗转流亡国外,先后到过英国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个体的社会(1939)
第二编 自我意识和人类形象诸问题(40——50年代)
人类作为个体和社会的出自愿望和恐惧的自身形象
沉思的石像
社会进程中人的个体化
第三编 我们——自我平衡中的演变
第一编 个体的社会(1939)
第二编 自我意识和人类形象诸问题(40——50年代)
人类作为个体和社会的出自愿望和恐惧的自身形象
沉思的石像
社会进程中人的个体化
第三编 我们——自我平衡中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