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身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为当归的主要部分,中医学上认为当归身主要是补血为主,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当归尤以岷县当归品质最佳,有“中国当归城”之称。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当归身
- 别称:秦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伞形目
- 科:伞形科
- 属:当归属
- 分布区域:分布于甘肃、云南、四川、湖南、湖贵州等地,各地均有栽培。
- 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形态特徵
植株形态
当归为多年生草本。茎带紫色。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卵形,2~3回三出或羽状全裂,最终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3浅裂,叶脉及边缘有白色细毛;叶柄有大叶鞘;茎上部叶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伞幅9~13;小总苞片2~4;花梗12~36,密生细柔毛;花白色。双悬果椭圆形,侧棱有翅。花果期7~9月。
根部形态
根部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cm。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头(归头)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及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cm,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鬚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柴性大、乾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
生长环境
当归喜生长于高寒多雨山区。甘肃、云南、四川山区多有分布。
当归身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乾燥根。秋末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乾。
名字由来
1、古人娶妻为生儿育女,当归调血是治疗女性疾病的要药,有想念丈夫之意,因此有当归之名,恰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的意思相同;
2、陈承说:当归治疗妊娠妇女产后恶血上沖,其疗效显着;若发生气血逆乱,服用之后即可降逆定乱,使气血各有所归,因而当归之名也由此而来。
化学成分
含蒿本内脂(Ligustilide)、正丁烯醯内酯(n-butylidenephthalide)、阿魏酸、烟酸、蔗糖和多种胺基酸,以及倍半萜类化合物等。
主要价值
当归身可以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由于当归对妇女的经、带、胎、产各种疾病都有治疗效果,所以中医称当归为“女科之圣药”。
禁忌
1.用量过大口服常规用量的当归煎剂、散剂偶有疲倦、嗜睡等反应,停药后可消失。当归挥髮油穴位注射可使病人出现发热、头痛、口乾、噁心等反应,可自行缓解。大剂量给药,可使实验动物血压下降,剂量再加大则血压骤降,呼吸停止。当归乙醚提出物毒性较强,少量即可造成实验动物死亡。临床使用当归不可过量,服药后也应注意有无不良反应。
2.过敏反应有报导複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引起过敏性休克。
3.用药不噹噹归辛香走窜,月经过多、有出血倾向、阴虚内热、大便溏泄者均不宜服用。用药不当会加重出血、腹泻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