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桑园镇位于莒县东北部30公里处,东北与五莲接壤,莒五公路穿境而过 ,西距206国道10公里, 南距日竹高速公路40公里,距日照港70公里,胶新铁路穿境而过,设有客货站一处。辖71个行政村,5.3 万口人,5.4万亩耕地,对空面积133.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29.6%,有十大流域,近10万亩山场, 大小山头283座,袁公河贯穿境内,有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24座,境内环境优美,山青 水秀,有风景秀丽的宝珠山,有储藏量巨大的绿砂岩石,素有“勾针抽纱之乡”、“石材之乡”、“生 态农业之乡”之美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桑园镇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山东省日照市莒县
- 人口:5.3 万
经济概况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干部民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三个文明一齐抓,全镇 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呈现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民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以建设“山区一流”的小城镇为目标,先后投资1.6亿元,打通了四纵四横八条大街,拓宽硬化了东西主街,并沿街建设商品楼房68座286户,架设路灯100盏,新规划建设工业项目聚集区一处,小城镇的载体功能不断增强。大力实施了农村道路改造工程建设,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对全乡进行道路硬化,硬化里程达95公里,71个村基本实现村村通硬化道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面貌不断改变,一批以东苑庄、西苑庄、梭庄、芦家河等的山区新农村建设逐步健全完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先后培植髮展起了五金製造、农用车辆配件加工、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以及勾针抽纱等优势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行政区划
371122119200 121 桑园村委会
371122119201 122 王家庄村委会
371122119202 220 小崔家庄村委会
371122119203 220 大峪村委会
371122119204 220 大岔河村委会
371122119205 220 小岔河村委会
371122119206 220 袁家岭村委会
371122119207 220 上疃村委会
371122119208 122 杜家庄村委会
371122119209 220 范家团山村委会
371122119210 220 李家团山村委会
371122119211 220 张家团山村委会
371122119212 220 葛团山村委会
371122119213 220 下疃村委会
371122119214 220 大长远村委会
371122119215 220 小长远村委会
371122119216 220 解家沟村委会
371122119217 220 桥头河村委会
371122119218 220 赵家官庄村委会
371122119219 220 大井峪村委会
371122119220 220 小井峪村委会
371122119221 220 施家庄村委会
371122119222 220 赵家罈子岗村委会
371122119223 220 战家罈子岗村委会
371122119224 220 王家罈子岗村委会
371122119225 220 张家四山子村委会
371122119226 220 徐家官庄村委会
371122119227 220 大土门村委会
371122119228 220 小土门村委会
371122119229 220 李家庄村委会
371122119230 220 范家庄村委会
371122119231 220 石家沟村委会
371122119232 220 白湖村委会
371122119233 220 上烙石村委会
371122119234 220 下烙石村委会
371122119235 220 土炕子村委会
371122119236 220 前黄山村委会
371122119237 220 后黄山村委会
371122119238 220 西苑庄村委会
371122119239 220 东苑庄村委会
371122119240 220 东庄村委会
371122119241 220 梭庄村委会
371122119242 220 板石河村委会
371122119243 220 西侯家沟村委会
371122119244 220 黄家庄村委会
371122119245 220 柏庄村委会
371122119246 220 寨村村委会
371122119247 220 栗园村委会
371122119248 220 大石库村委会
371122119249 220 小石库村委会
371122119250 220 楼东村委会
371122119251 220 楼西村委会
371122119252 220 里庄上村村委会
371122119253 220 里庄下村村委会
371122119254 220 桑庄村委会
371122119255 220 三角山村委会
371122119256 220 相家庄村委会
371122119257 220 大山前村委会
371122119258 220 大库沟村委会
371122119259 220 小库沟村委会
371122119260 220 大双墩坡村委会
371122119261 220 小双墩坡村委会
371122119262 220 卢家河村委会
371122119263 220 大山后村委会
371122119264 220 前上庄村委会
371122119265 220 后上庄村委会
371122119266 220 东宅科村委会
371122119267 220 小西宅科村委会
371122119268 220 东天井汪村委会
371122119269 220 西天井汪村委会
371122119270 220 大窑东岭村委会
371122119202 220 小崔家庄村委会
371122119203 220 大峪村委会
371122119204 220 大岔河村委会
371122119205 220 小岔河村委会
371122119206 220 袁家岭村委会
371122119207 220 上疃村委会
371122119208 122 杜家庄村委会
371122119209 220 范家团山村委会
371122119210 220 李家团山村委会
371122119211 220 张家团山村委会
371122119212 220 葛团山村委会
371122119213 220 下疃村委会
371122119214 220 大长远村委会
371122119215 220 小长远村委会
371122119216 220 解家沟村委会
371122119217 220 桥头河村委会
371122119218 220 赵家官庄村委会
371122119219 220 大井峪村委会
371122119220 220 小井峪村委会
371122119221 220 施家庄村委会
371122119222 220 赵家罈子岗村委会
371122119223 220 战家罈子岗村委会
371122119224 220 王家罈子岗村委会
371122119225 220 张家四山子村委会
371122119226 220 徐家官庄村委会
371122119227 220 大土门村委会
371122119228 220 小土门村委会
371122119229 220 李家庄村委会
371122119230 220 范家庄村委会
371122119231 220 石家沟村委会
371122119232 220 白湖村委会
371122119233 220 上烙石村委会
371122119234 220 下烙石村委会
371122119235 220 土炕子村委会
371122119236 220 前黄山村委会
371122119237 220 后黄山村委会
371122119238 220 西苑庄村委会
371122119239 220 东苑庄村委会
371122119240 220 东庄村委会
371122119241 220 梭庄村委会
371122119242 220 板石河村委会
371122119243 220 西侯家沟村委会
371122119244 220 黄家庄村委会
371122119245 220 柏庄村委会
371122119246 220 寨村村委会
371122119247 220 栗园村委会
371122119248 220 大石库村委会
371122119249 220 小石库村委会
371122119250 220 楼东村委会
371122119251 220 楼西村委会
371122119252 220 里庄上村村委会
371122119253 220 里庄下村村委会
371122119254 220 桑庄村委会
371122119255 220 三角山村委会
371122119256 220 相家庄村委会
371122119257 220 大山前村委会
371122119258 220 大库沟村委会
371122119259 220 小库沟村委会
371122119260 220 大双墩坡村委会
371122119261 220 小双墩坡村委会
371122119262 220 卢家河村委会
371122119263 220 大山后村委会
371122119264 220 前上庄村委会
371122119265 220 后上庄村委会
371122119266 220 东宅科村委会
371122119267 220 小西宅科村委会
371122119268 220 东天井汪村委会
371122119269 220 西天井汪村委会
371122119270 220 大窑东岭村委会
特色农业
按照“调準、调大、调优、调强”的总体要求,全镇突出发展了大姜、黄烟、药材,重点实施了万亩大姜之乡,板粟之乡。全镇年产大姜30000万公斤,板粟50万公斤。
桑园大姜,味道甜,色泽金黄,口感脆嫩,已成为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倍受青睐。种植面积达10000 亩,总产量3000万公斤,成为该镇支柱产业。
桑园镇板栗个头大,含糖量高,全镇板栗种植面积广,在果品市场上深受欢迎。.
桑园镇板栗个头大,含糖量高,全镇板栗种植面积广,在果品市场上深受欢迎。.
历史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莒县“桑园”是牛郎、织女的故乡。这里,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原来,桑园本不叫“桑园”,只因牛郎在这里植桑树而得名。牛郎,也不姓牛,因他以放牛为生,所以人们叫他“牛郎”。织女,本是玉皇大帝的女儿 ,人称九天仙女,因她厌倦天上的寂寞,眼馋桑园美景,便来到人间,与牛郎结为夫妻,养蚕、织布,人们叫她“织女”。牛郎生在大山下一户陈姓人家,父母早亡,是山中的一位仙姑拯救了他,后来人们就把这山叫做“仙姑山”。牛郎从七岁给人放牛,人们常见他:头戴小苇笠,身披绿蓑衣,手拿一根横笛倒骑在牛背上,游蕩在黄山、南大山之间。每天,出“土门”,过“井峪”,淌过“桥头河”,翻越“转山”,顺着“石家沟”,来到“三角山”。他在“白浒”放过牛,在“上滩(疃)”、“下滩(疃)”歇过脚;“柏庄”树上系牛缰绳,“栗园”里纳过凉,放牛路上,他在“东庄”讨过饭,“西侯家沟”借宿睡过“土炕子”,走到哪里,就像到了自己的家,无论是“施家”、“解家”、“范家”、“杜家”,还是“相家”、“徐家”、“赵家”与“李家”,人们都特别喜欢他,后来,牛郎一天天长大了,长成个憨厚英俊的小伙子。他一边放牛,一边在“桑庄”育桑苗,再在“岔河口”那片荒地上开荒植桑,在他的精心培育下,那“桑园”越来越大,站在树下不见天,四面望去看不到边,黑黝黝的,叶子又肥又大。看着眼前的劳动成果,牛郎心里美滋滋的,喜得合不拢嘴。有一天,天上的九天仙女趁着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去赴蟠桃会,偷空儿驾着祥云游玩散心,当来到桑园上空,俯身看到牛郎那片桑园时,就再也走不动了。于是,按下云头,扮作村姑,来到“袁公河”畔,正巧牛郎在河边饮牛,两人就搭上了话。村姑说:“这位大哥,我是远道来投亲的,谁知亲人已迁他乡,眼见天色已晚,就在你桑园借住一宿如何?”牛郎一听就羞红了脸:“我是个单身汉,怎好收留大姐呀!”那村姑得知牛郎是单身,不免心中暗喜:“大哥,我也是年方二八,尚未许配人家,要是大哥不嫌弃,您就答应了吧!”牛郎先说自己一贫如洗,房无半间。村姑则答:“你我都有一双勤劳的手,咱俩就什幺也不缺了。”牛郎又说:“大姐若有真心,您就对天许个愿吧!”那村姑双手合十,闭上眼睛,虔诚地向东许个愿,又向西许了个愿。后来,这里立了两个村,一个叫“东愿(苑)庄”,一个叫“西愿(苑)庄”。牛郎牵上黄牛,与那村姑并肩往北走了一程,问道:“大姐今日所为,是为解眼前困难,还是从长着想呢?”村姑爽快地回答:“我是‘大长远’!”当天晚上,那村姑留下来,与牛郎一个住“楼东”一个住“楼西”,準备择黄道吉日喜结良缘。牛郎与九天仙女结合之后,先在“袁公河”下游选一方宝地建了宅院,取名“宅科”。为了饮牛方便,又在天井里挖池蓄水,成为“天井汪”。后来,房子越盖越多,足有一里路长,取名“里庄”。他们夫妇二人,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出工,不是“大山前”,就是“大山后”,顶着烈日“双蹲(墩)坡”;傍晚收工,一个“前上庄”,一个“后上庄”,真是出双入对,人夸:称心媳妇“愿(袁)家领(岭)。”常言说:“夫妻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婚后,牛郎不再给人家放牛,自己的牛越来越多,个个膘肥体壮。仙女每年春夏採桑养蚕,秋冬抽丝织布,人称“织女”。他织出的布,又结实,又好看,小两口你敬我爱,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三年后,织女生下了一男一女,更给小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天有不测风云。这一天,玉皇大帝忽然觉得多日不见爱女,就命王母娘娘快把女儿找来,王母娘娘正为这事发愁呢!情急之下,就对玉帝说了实话。这下可惹了雷霆之怒,玉帝急命雷公将军,霹厉火闪,速速下凡,捉回九天仙女问罪。那雷公本是个火爆性子,这回领了圣旨怒沖沖直奔桑园而去。随着一阵阵雷鸣电闪,挥起神釺巨棒,先将东面一座山头削平,成为“没头山”,又将北邻一座挺拔的山峰打成“歪头山”;接着一声棒喝,以降龙伏虎之势,把“龙潭”、“虎岗”变成一流“潭子岗”。抬脚踏平“桑园”,挥手捅开闸门,水沖“韭菜洞”,“库沟”变“枯沟”,连一向都郁郁葱葱的草甸子,也变成光滑的“板石河”和“烙石”。“大峪”、“小峪”不见“寨”,织女的织布梭,也被点化成一块梭状大石头。后来这个村子就叫“梭庄”。一通天崩地裂般的折腾之后,织女被雷公带上了天,幸亏织女机灵,临行前把值钱的东西藏在了“四宝山”和“珠宝山”中,才没被抄去。牛郎见织女飞回天宫,心里又急又气,他挑上两个孩子,腾空而起,紧追不捨。眼看就要追上了,不料,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子顺手一划,眼前出现一道天河。那天河很宽,波浪很大,把牛郎、织女隔在了两岸,只能在每年农曆七月七日晚上,有百雀搭桥,夫妻才挥泪相见。每当此时,桑园大地普降甘霖,润物无声……(注:文中带:“”号词语,均系莒县桑园乡山川、村庄名称。)
绿色产业
为保护生态,桑园镇确定了优先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的经济发展思路,立足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机械加工产业两大优势,大力发展机械加工、劳动密集型项目和总部经济。确立了机械製造为龙头的工业发展格局。重点围绕日照立盈机械、义和车辆配件等骨干企业发展镇域经济。2013年,镇财政拿出200余万元,对镇工业聚集区进行了改造升级,新建设占地 4000平方米的立盈文化广场一处,新修园区路 2条、桥樑1座,架设路灯35盏,栽植绿化苗木15000余株,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发展创造了优良的发展环境 。截至目前,共引进项目8个,其中在建过千万元项目3个。
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目前已累计流转土地8000余亩,发包山场10000余亩,发展黄烟4250亩、桑园257亩、核桃、板栗、苹果、桃、茶叶等经济林5000余亩。并通过大户承包、企业投资等工商资本参与的方式建设生态经济园林。深入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双牵引”行动,结合桑园实际,确立了“生态立镇、林果兴镇、旅游强镇”的生态农业
发展思路。制定出台了《桑园镇种植业结构调整三年规划》,对今后三年的特色农业发展进行了详细规划。同时,积极吸引大户投资、企业承包等多元化方式投资荒山荒坡开发利用,全面启动了黄山流域千亩核桃片、下疃有机茶园和占地 700亩的上疃花岭综合型生态农业基地项目建设。
社会事业
2013年桑园镇在民生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坚持教育优先的发展原则,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先后投资400万元建成了中心国小教学楼,现已投入使用;投资370万元建设了镇中心幼稚园教学楼工程;投资205万元建设了中心国中餐厅会议楼工程,已投入使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除此之外,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了农村网化路工程建设任务。积极协调做好桑园至旅游大道连线线道路工程协调準备和拆迁工作,按时完成路基土建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资439万元新建设集中供水厂一处;实施了石家沟水库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和省投资打井吃水工程,切实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不断抓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重点实施了2个村的电网升级改造和5个电气化改造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电气化水平;积极推进土地增减挂鈎项目,对涉及的9个项目村350亩任务目标进行了分解,并纳入到全镇重要工作立项督查範围,确保年底前全部完成分配的新增耕地面积指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全面打造了“一刻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专门组织人员对全镇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流传广泛的民间传说进行收集和详细的整理汇总,编撰了《这山,这水》民间故事集。积极培育民间文艺团体,出台了《关于鼓励民间文艺团体发展的奖补办法》,进一步鼓励和加快推进民间文艺团体建设发展,不断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
交通环境
莒五公路穿境而过 ,西距206国道10公里,
南距日竹高速公路40公里,距日照港70公里,胶新铁路穿境而过,设有客货站一处。
南距日竹高速公路40公里,距日照港70公里,胶新铁路穿境而过,设有客货站一处。
镇内 有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
生态旅游
桑园镇位于五莲县和莒县两县交界的中心点,满足旅游开发的距离要素,尤其是日照市形成了碧海金沙、五莲秀峰、浮来古树为重点的“三角形”旅游圈,游客从日照到五莲再到莒县,这其中必然要路过桑园。而桑园又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镇内有8个村临水而建,境内大小山头283座,生态资源保护完好,是莒县唯一一个省级绿化模範镇,几乎每座山都是“花果山”,每片林都是“天然氧吧”。近年来,为了保护生态,保持水土,桑园镇开展小流域治理工程,逢河必有坝,遇谷必有塘,24座水库及86处塘坝遍布全镇山谷沟壑,形成了山水相映,灵山秀水的景色。依託这些优势资源,桑园镇正在开发丽青山风景区、宝珠山风景区,发展乡村採摘游,山上遍布核桃、苹果、蜜桃、板栗等林果。
以丽青山生态园为基础的丽青山景区,划分为五个功能区:丽青山生态园、沿河观光区、观光农业休闲区、生态公益林区和粮油生产区。景区周边村庄更是有深厚的历史文化,5000年前就有人类生活,几乎村村有传说,处处有来历,望海石、仙姑山、吆喝沟、点将台、跑马岭都有非常美丽的传说。而且战争时期,这里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场,抗大一分校、北海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前身)曾在这里印钞。现在整个桑园镇形成了以东天井汪墓群、芦家河莲生湖游钓园、下疃村古板栗树群、抗大一分校旧址、北海银行旧址、石崮山、寨村汉墓遗址、宝珠山风景区以及丽青山生态採摘园等9大生态文化旅游景点。
建设生态文明乡镇
2013年,桑园镇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环境综合整治推动、流域综合治理拉动和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四项工程”,多力并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实施了驻地街道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和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新建垃圾压缩转运站一处,安装移动式垃圾箱200余个,垃圾桶500余个,选聘村级保洁员 100余名 ,实现了环卫一体化镇域範围的全覆盖。同时,投资600万元实施了沿袁公河滨河大道建设工程,实现了镇驻地的跨河向北发展。强化对环境整治硬体设施的投入力度,採取以奖代补、镇村联建的方式,加强绿化、硬化、亮化、花坛垒砌、镶路沿石、铺板及街头公园等公共设施建设。已经规划农村社区7处,集中居住区15个,确定了7个社区中心村。在此基础上,配套完善了社区广场、便民超市、医疗卫生、教育教学、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规範25项需经社区预审把关事项和83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下放到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近年来,桑园镇先后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卫生镇”、“山东省绿化模範镇”、“市级文明镇”、“全市镇域经济发展创新奖”、“全市镇域经济考核进步奖”、“全市城乡社区建设工作先进乡镇”等。2011年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试点乡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