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作为我国上古文献的彙编,保存了先秦时期政治、历史、地理等方面的资料。 《尚书》又名《书经》,亦单称作《书》,由虞、夏、商、周四部构成。本文以《周书》十九篇为中心,考订版本间之异文,结合各类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加以比勘。 通过传本、古写本今文《尚书 周书》之用字用词调查,将《尚书 周书》 的字与词研究相结合,既梳理了各版本之时间序列,亦总结了文字定本。
基本介绍
- 书名:今文尚书周书异文研究及彙编
- 作者:赵成杰
- ISBN:9789866231957
- 类别:经学
- 页数:420
- 定价:NT$880
- 出版社:兰台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1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尚书》作为我国上古文献的彙编,保存了先秦时期政治、历史、地理、思想等方面的资料,为我们研究早期社会发展及文化生活提供了一手材料。然而这部伟大的着作在数千年的流传中或因文本之不同,或为传写传刻之讹误,产生了诸多“异文”,如文字使用之异体、假借、讹误、义近字等等,文句之衍文、脱漏、倒置等等,实难窥其原貌,但综合各传本间文句之同异或可考之一二。 本文以《周书》十九篇为中心考订版本间之异文,结合各类传世文献、出土文献资料加以比勘。本文共四部份,第一部份《<尚书.周书>异文概述》,从理论上对《尚书·周书》异文的来源、类型、作用进行了概述。第二部份《<尚书·周书>异文表》,以表格形式把各类传本汇聚起来,并参照相关资料对异文加以注释,这一步的梳理有助于考察文字变迁,把握版本源流.第三部份《<尚书·周书>异文校释》,针对《<尚书·周书>异文表》中的重点字词加以研究,这是本文的主体部份,对《周书》十九篇中的某几篇异文进行考察,主要处理疑难字词,一般字词放入《<尚书·周书>异文表》注释中加以阐释。这一部份不注重对文字学理论以及异文类型的归纳,主要着眼于文字字形的变迁以及诸家训诂的异同,尤以后者为重。第四部份《<尚书·周书>文字定本》,通过对异文的考察研究,既梳理了各版本之时间序列,还总结了文字定本,对以后学人的《尚书》研究提供便利。 总之,本文通过传本、古写本今文《尚书·周书》的用字用词调查,将《尚书·周书》的字与词研究相结合,立足《尚书》文本的语言实际,注重对《尚书·周书》字词的整理与归纳研究,揭示《尚书》用字规律,反映其语言实际面貌,不求一定对难点有所突破,但注重总结规律,相信对“尚书学”、汉语史、文字学及迎接“清华简”的挑战都是有意义的。

作者简介
赵成杰,男,现为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研究生,在《文献》、《古典文献研究》、《书目季刊》、《东亚文献研究》(韩)、《汉字研究》(韩)、《文化中国》(加)、《澳门文献信息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要从事先秦文献研究。
主要论文如下:
1. 《董增龄及其<国语正义>考论》,《东亚文献研究》第十二辑(韩国),2013年12月。
2. 《东北师範大学馆藏<说文解字>批校本三种初考》,《文献》2014年3期。(cssci来源)
3. 《今文<尚书·金縢>异文校释——兼论<清华简·金縢>篇有关问题》,《书目季刊》(台湾)2014年2期。
4. 《<贺葆真日记>所见高步瀛着述交游考》,《文化中国》(加拿大)2014年2期。(cssci来源)
5. 《东北师範大学馆藏<说文解字>版本研究》,《第二十五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中心,2014年5月。(cssci扩展)
6. 《黄焯致程千帆书信通释》,《长江学术》2014年4期。(cssci扩展)
7. 《何善周庄学研究探微》,《商丘师範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8. 《明德小考》,《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5期。
9. 《陈大科文献学研究》,《澳门信息文献学刊》第十一辑(澳门),2014年10月。
10. 《读<牧誓>札记二则》,《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第四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
11. 《南京图书馆藏稿本<说文解字彙纂>考辨》,《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七辑上卷,凤凰出版社,2014年11月。(cssci集刊)
12. 《钱大昕佚文<崇文总目跋>考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5年5期。(cssci扩展)
13. 《鲁迅金石学研究的实践与探索》,《澳门信息文献学刊》第十三辑(澳门),2015年8月。
14. 《“说文四大家”辨疑》,《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3期。(cssci扩展)
15. 《从“说文四大宗”到“说文四大家”:清中叶说文学之研究》,《东亚文献研究》(韩国)第十五辑,2015年6月。
16. 《读五年琱生尊札记二则》,《汉字研究》(韩国)第十二辑,2015年6月。(韩国KCI)
17. 《许连及其说文学研究》,台中《第二十六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圣环出版,2015年5月。
18. 《九天月照水晶盘——薛爱华<神女:唐代文学中的龙女与雨女>读后》,香港《人文中国学报》第二十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9月。
序
成杰同学的大作《今文<尚书·周书>异文研究及彙编》即将付梓,以洋洋20余万字的篇幅,向学术界展现了这位青年学子在《尚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可喜可贺。
成杰同学于2010年考入东北师範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在我和刘奉文先生的指导下,不仅圆满地完成了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所有课程学习,而且在为学期间,在海内外相关专业的学术杂誌上发表了十几篇研究论文。参与了三个省级课题的研究,其中一项是主要负责人。先后六次获得奖励,其中2012年5月获得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颁发的“第十二届中国古典文献学奖学金硕士生三等奖”;2012年12月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以博学好问,学习与研究能力突出,深得全所教师和同学的器重和好评。可以说,此书即是他深厚学术积累的结果。
《尚书》记录了距今四千年到二千六百年间虞、夏、商、周的史事,是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彙编。因为后来成为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因此自古迄今,历代学者研究《尚书》的热情始终不减,以至于形成了专门的“《尚书》学”。《尚书》的编辑、传播、演变经历了长期複杂的历史过程,是经学史上最为聚讼纷纭的一大公案,许多问题到现在都没能达成共识或得到解决,所以有学者认为当前的《尚书》学研究已走入困境。
我虽然是行外之人,但多年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科研与教学的实践经验提醒我,《尚书》学是否陷入困境暂且不论,但欲解决此一公案中的诸多问题,必须正本清源,在前人研究的良好基础上,沉下心来多做基础性研究工作。而对其文字进行考订校勘,进行解读阐释,就是这基础性研究工作之一。其学术价值和学术意义是不言自明的。传世文献之外,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出土文献,均为此种研究提供了前提条件。成杰同学此书,真可谓是应时而作了。
在书中,成杰同学以《尚书》中的《周书》十九篇为中心,用其目力所及之传世和出土文献考订版本间之异文。其用力之勤,用意之深,作为其师,我是能真切感受得到的。限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成杰同学没能对《尚书》全书的文字“异文”做出整理与研究。但仅以此部分言,其对《尚书》文本研究所做的贡献,亦足资褒奖了。当然,书中亦有稍显稚嫩之处,对一位青年学子不可求全责备。相信随着年龄和学养的累积,成杰同学终会对《尚书》和《尚书》学研究做出新的贡献。
成杰同学现正在南京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攻读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学位,导师为着名中国古典文献学家程章灿先生。我与程先生素有交集,对程先生为人为学深感钦佩。成杰同学投学于章灿先生门下,可谓如鱼得水。在章灿先生的点拨下,成杰同学一定会成长得更快。
李德山
2014年6月3日于东北师範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后记
先秦典籍中最难研究的一类文献便是《尚书》,主要原因大概是文字古奥、异文繁多。民国以来,顾颉刚、顾廷龙、屈万里、于省吾、蒋善国、刘起釪、程元敏等先生都在《尚书》异文方面做出过卓越贡献,很多异文在他们的通解之后都涣然冰释。
随着时间的推移,出土文献的增多,《尚书》异文材料也逐渐增大,把这些文字製作成一张简洁的表格,使学者一目了然的看到《尚书》文本的变迁就成了首要任务。新世纪以来,臧克和、林志强、马楠等学者都对《尚书》异文的全面梳理作出了努力,成果也非常显着,他们的专着基本上是以文字形式通释《尚书》异文,不易看出文字的讹变以及文本的变迁。
我在硕士期间有心于从事《尚书》异文的研究,限于时间选定了《周书》进行研究,大约花费一年半的时间来製作《异文表》,基本上搜求了《尚书》传世的重要写本、刻本。在硕导李德山、刘奉文二位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如期的完成了论文写作任务。在读期间,李老师和刘老师对我照顾有加,在学习、生活上无微不至,这本书的出版也可视作对他们的回报。硕士毕业后,我有幸来到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着名文献学家程章灿先生,研习石刻文献。程先生治学严谨认真,为人实事求是,是晚辈学习的楷模。
去年联繫到台北兰台出版社的雷中行先生,在他的帮助下本书顺利通过了审查,书稿审查通过后,东北师大的董广帅学弟重新修改了书稿的格式,导师李德山先生也慨然赠序。在本书的写作中先后得到了章琦、江阳等同学的帮助,在此一併致谢。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其中肯定存在许多不当甚至舛误之处,衷心恳请专家批评指正。
2014年7月1日于南京大学
目录
壹、绪论1
贰、今文《尚书‧周书》异文概述7
一、异文来源7
二、异文类型9
(一)今本与古写本《尚书》之异文为通假字10
(二)今本与古写本《尚书》之异文为异体字11
(三)今本与古写本《尚书》之异文为正字与俗字12
(四)今本与古写本《尚书》之异文为同音通用字13
三、异文作用13
(一)《尚书》异文对校读字词和理解文意有启示意义14
(二)《尚书》异文用字和书写习惯是校读的重要依据16
(三)《尚书》异文对梳理版本和考察源流有很大帮助18
三、今文《尚书‧周书》异文校释19
一、今文《尚书‧牧誓》异文校释19
二、今文《尚书‧金縢》异文校释31
三、今文《尚书‧大诰》异文校释42
四、今文《尚书‧康诰》异文校释47
肆、今文《尚书‧周书》文字定本57
伍、《尚书·周书》异文表77
一、今文《周书·牧誓》异文表78
二、今文《尚书·洪範》异文表85
三、今文《周书·金縢》异文表112
四、今文《尚书·大诰》异文表124
五、今文《尚书·康诰》异文表140
六、今文《尚书·酒诰》异文表164
七、今文《尚书·梓材》异文表180
八、今文《尚书·召诰》异文表186
九、今文《尚书·洛诰》异文表203
十、今文《尚书·多士》异文表224
十一、今文《尚书·无逸》异文表241
十二、今文《尚书·君奭》异文表260
十三、今文《尚书·多方》异文表282
十四、今文《尚书`立政》异文表307
十五、今文《尚书·顾命》异文表328
十六、今文《尚书·吕刑》异文表352
十七、今文《尚书·文侯之命》异文表380
十八、今文《尚书·费誓》异文表386
十九、今文《周书·秦誓》异文表490
引用书目391
后记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