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谢公楼

2019-02-11 05:46:28 百科
谢公楼

谢公楼

谢公楼,又称谢朓楼、北楼,位于安徽宣城市,系南齐着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谢公楼
  • 别名:谢朓楼、北楼
  • 位置:安徽宣城市
  • 由来: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历史

《题谢公楼》 (唐 张九龄)
谢公楼上好醇酒,二百青蚨买一斗。
红泥乍擘绿蚁浮,玉碗才倾黄蜜剖。
《致辞谢公楼》 (唐 刘棋焮)
游见微丝汀州住,
偶见谢公楼上棘。
正是春风汀州居,
楼对汀江雨濛兮。
谢朓于南齐明帝建武年间(494年—496年)出任宣城太守,于城关陵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曰“高斋”,在任期间理事、生活于此。曾作《高斋视事》诗,又作《高斋闲望》、《后斋回望》等诗篇。
唐初,宣城人为怀念谢朓,于“高斋”旧址,新建一楼,因楼位于郡治之北,取名“北楼”,又因该楼建成时,敬亭山已经扬名,登楼可朓望敬亭山,故又称为“北望楼”。唐代李白曾多次来宣城,登此楼凭弔,赋诗抒怀。《秋季登宣城谢朓北楼》诗脍炙人口,千古传唱。诗曰:“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由于李白之诗广为传颂,故该楼又被为“谢公楼”、“谢朓楼”。此后在楼的周围建有条风、清署、迎春、观风、双溪、怀谢等亭阁。历代文人名士慕名而来,登楼观赏者络绎不绝,赋诗题咏者难以计数。
唐代白居易曾随长兄白幼文寓居宣城并作有《窗中列远岫》一诗,抒发登此楼的观感。该诗被当时的宣歙观察使所知,大为讚赏,并举荐其赴京应试,得中为第四名进士,从而步入仕途。直至他晚年还作有《寄题郡斋》诗曰:“……无复新诗题壁上,虚教远岫列窗间。再喜宣城章句动,飞觞遥贺敬亭山。”
唐鹹通末年(874年),御史中丞兼宣州刺史独孤霖将北楼改建,因其地势高且险,崖叠如嶂,故题名“叠嶂楼”,并作记以志。明嘉靖年间知府方逢时重修,并复名“高斋楼”,也作题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知府许廷式重新修葺,并说:“叠嶂之名以地命也,谢公之称以人传也。北楼为古今所共知,而人而地并在其中矣。”遂题名曰:“古北楼”。清光绪初,知府鲁一员,重修一新。修整后的北楼分上下两层,上圆下方,全木结构,顶盖琉璃瓦,四边飞檐翘角。上层题额曰“叠嶂楼”,围以木栏桿,下层题为“谢朓楼”,四方置屏风门。楼基周围有历代诗文碑刻和修楼碑记。

美誉

谢公楼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四大名楼。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