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

2019-04-06 07:23:07 百科

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

《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作者何频,杜肯堂指导,

学科专业为政治经济学,四川大学2007授予的博士论文。

基本信息

副题名
外文题名
论文作者
何频着
导师
杜肯堂指导
学科专业
政治经济学
学位级别
博士论文
学位授予单位
四川大学
学位授予时间
2007
关键字
区域经济发展 文化产业 文化经济学
馆藏号
F127
馆藏目录
2009\F127\10

中文摘要

文化生产力是当今世界继科技生产力之后社会广泛认同的又一个重要科学命题,是新的条件下人们对文化的本质和功能、对生产力发展要素、对国民财富内涵等认识的又一次飞跃。近年来,在党的文献和学术着作中,多次看到“文化的力量”、“文化力”、“文化生产力”等术语,表达了现代社会中文化在其特定的科学涵义上,对于精神财富生产和物质财富生产的重要影响。 文化和经济相互联繫、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经济是文化的物质基础,文化不仅反映着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状况,而且以巨大的反作用推动或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既是一种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又成为经济发展中所隐含的深层驱动力。文化本身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即文化产业,直接加入经济发展过程,文化产品成为现代国民财富的重要内容。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催生了文化经济。发展文化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在国民经济的空间系统——区域经济中,文化以其广泛而深刻的渗透力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一方面直接表现为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文化渗透到区域经济活动和物质产品当中,表现为区域各行各业中文化资源日益充分的利用。论文分七章,一章总论,六章分论,从以下方面具体论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 首先,文化生产力在区域经济发展诸要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文化生产力指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以及文化资源在非文化产品生产领域中的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诸要素中,文化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历史基础等要素一起,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要素,又以其乘数效应渗透于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牵动性要素与制度性要素之中,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在区域经济研究中引入文化生产力範畴,对于现代区域经济学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其次,文化资源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成长的重要资源。对于不同区域来说,长期积澱下来的灿烂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其社会财富的重要构成部分和能够推动区域经济成长,形成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源。文化资本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性,是能够实现边际报酬递增的稀缺要素;文化资本对企业家精神的形成与企业创新有重要影响。文化资本投入加快区域经济成长。要注重区域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转化。 第三,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与最佳化。文化产业必将带来财富的增长,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且因其特殊的产业属性和外溢效应,对其他产业产生重要的关联带动作用,提升区域产业结构。文化产业在西方国家已成为带动国民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区际差距继续拉大。在缓解结构性矛盾和缩小地区差距中,开发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因地制宜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成功举措。 第四,地域文化是生产力,地域文化塑造区域特色经济。地域文化作为一种特色文化资源,和其他发展要素一起,并影响其他发展要素,塑造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知名品牌,进而形成区域分工中的专门化部门和支柱产业;地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沉积和现代理念相结合的观念形态的文化,在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影响区域经济主体的价值取向、行为风格、管理理念,进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模式;地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形成地方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并以其关联带动作用,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五,文化交流、文化认同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区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区域的开放必然带来区际经济联繫和文化交流,只有交流才能达到认同,而只有认同,即相互承认、相互信任,才能建立起经济联繫和互补互利的关係,从而构建和谐区域的市场条件。文化交流与认同是经济联繫与经济合作的催化剂及润滑剂,有利于降低磨合过程中的风险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有利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升各自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尤其对于东西部地区来说,文化发展的非均衡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因而必须加强东西部文化的交融,以东部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带动西部文化的创新。 第六,企业是区域微观基础,企业文化是生产力。在微观经济领域,文化的经济意义十分明显。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文化,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来说,提高了企业效率,改变了员工的价值观,是企业活力的源泉,也培养了消费者的忠诚度,主导着企业经济活动模式,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成本。要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第七,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与保障。“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新农村建设方针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综合发展的途径,而文化建设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各个方面。关注民生,既要关注农民的物质生活,也要关注农民的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新型农民,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除了培育新观念,树立新风尚,建设新环境,创造新生活,还要加快农村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关键是加强文化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内容、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农村文化产业化是一个複杂的系统工程,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任重道远。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