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调查新闻调查

2020-02-01 19:24:54 百科
调查新闻调查

调查新闻调查

基本介绍

  • 书名:调查新闻调查
  • 类型:编辑、写作与播送业务
  • 出版日期:2006年1月1日
  • 开本:16开
  • 定价:38.00
  • 作者:张洁 吴征
  •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 页数:321页
  • ISBN:7503929286
  • 品牌:文化艺术出版社

内容简介

 与前几年央视主持人出书热不同,央视名牌栏目的节目内容成为近来出版社出书的抢手货。
 《调查新闻调查》是对《新闻调查》这个名牌栏目的十年总结,它披露了大量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同时叙述了众多节目的摄製过程,加上大量的图片,相信本书将成为最能吸引眼球的热门书。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名牌栏目的成长过程
一 《新闻调查》的创办/3
1.从《东方时空》到《新闻调查》/3
2.优秀电视人才的集聚/4
3.中国的《60分钟》/7
4.第一期开拍的节目:《西古县村纪事》/8
5.首播节目《宏志班》/13
二 主题性调查:宏大主题、理性推演和三段论/15
三 重大新闻事件调查/17
1.进军新闻主战场/17
2.与事件同步与新闻同行——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98抗洪三部曲/19
3.做“新闻”还是做“调查”——难以排解的困惑/23
四 人文故事调查/25
1.选题的人文故事化/25
2.以个体的命运和故事承载纪录历史的使命/27
五 探索事实真相/29
1.“探寻事实真相”的提出/29
2.“内幕”使《新闻调查》迎来了第二个高峰/32
六 调查性报导/36
1.什幺才是《新闻调查》的核心竞争力/36
2.《死亡名单》的启示:真正“调查”的魅力/37
3.《“非典”突袭人民医院》的背后——抗击“非典”报导中的“新闻调查”/39
4.调查性报导创作理论的深度总结/42
5.调查性报导的全面实践/44
第二章 专业主义
一 《新闻调查》编导个性化的叙事追求/53
1.张洁的叙事方式:纪录式调查和对人文命运的关怀/53
2.王利芬的叙事方式:凸显现场调查和现场实证/58
3.赛纳的叙事方式:一对一专访样式的开拓和结构技巧/60
4.刘春的叙事方式:从细节进入历史的沟回/65
5.夏骏的叙事方式:逻辑推演的力量和三段论/68
6.《探秘紫茎泽兰》的叙事风格/72
7.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讲故事/76
8.《山阴的枪声》创作漫谈/81
9.跟张润栓一起追债:《张润栓的年关》叙事风格阐释/83
lO.营造叙事的意蕴空间:《河流与村庄》叙事方式分析/89
11.《涂岭的拆迁》收视率分析/93
12.《一个教师的意外死亡》和它的意外收穫/97
13.有关新闻深度报导节目的叙事/101
14.从《淄博停办陶艺节》说起/104
15.把“好故事”讲好/106
16.逻辑和细节:使宝马彩票诈欺黑幕大起底/113
二 《新闻调查》的视听元素及表现技巧/120
1.《新闻调查》的视听规范和剪辑要求/120
2.《新闻调查》影像经典分析/123
三 出镜记者和调查性採访/137
1.出镜记者的设立和独特作用/139
2.客观、平衡、冷静、质疑:《新闻调查》对採访的要求/140
3.王志/142
4.董倩/144
5.王利芬/146
6.杨春/147
7.柴静/149
8.长江/152
第三章 优秀节目的诞生及影响
一 《大官村里选村官》/159
二 《与神话较量的人》/175
三 《厦门特大走私案》/196
四 《透视运城渗灌工程》/232
五 《婚礼后的诉讼》/260
六 派出所里的坠楼事件/279
第四章 经营管理
一 《新闻调查》的运营方式/307
二 《新闻调查》的生产流程/310
三 节目的行销/312
后记/314

文摘

书摘
3.中国的《60分钟》
《新闻调查》到底做什幺?刚刚会聚到一起的这个团队并不是特别清晰

当时,台里提出的要求是《新闻调查》是《焦点访谈》的深化,《焦点
访谈》把问题提出来了,进行一般的点评,深度不够,而有些重要的社会问
题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决的,而《新闻调查》则要让人信服,对问题产生
的方方面面都要进行採访,让不同的意见有表达的空间。
1996年2月的一天晚上,新闻评论部主任孙玉胜在梅地亚召集《新闻调
查》组开会,策划节目到底怎幺做?坚守的原则是什幺?大家提出了很多的想
法,有说做纪录片的,有说做长的《焦点访谈》的……会开了很长时间,一
直到深夜。最后孙玉胜在总结的时候说了一句对新闻调查最后的定位起到了
关键作用的话,他说听了这几个小时,听来听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词就是“
调查”。
后来,孙玉胜和新闻评论部副主任袁正明又明确提出:“我们要做中国
的《60分钟》。”大伙一下子就明白了要乾什幺,自然而然也就能构想出未
来节目的形态了。
《60分钟》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王牌节目,是美国历史最悠久、
收视率最高的十个节目之一,曾经连续22年高居全美收视排行榜前十名。五
次成为美国收视率第一的电视节目,最高创下1412家电视台同时在黄金时段
转播的纪录。并且还是美国黄金时段电视节目获电视最高奖“艾美奖”最多
的节目。
《60分钟》的职业追求,正如製片人唐·休伊特所说的:“我们所擅长
的,是向黑暗的角落里投下光亮。如果有人躲在黑暗的角落里从事不应该的
勾当,我们所做的只是把灯光打开。”
《新闻调查》创办的时候,由于北京收看不到《60分钟》节目,栏目组
就专门花钱请人在深圳录香港电视台播放的节目,录完一盘就寄过来,供学
习分析。《60分钟》的理念、技巧、选题,包括内部运作机制,都成了草创
时期的《新闻调查》观摩研究的对象,无论是故事的叙述技巧还是提问的尖
锐性都向国际最高水準看齐。
在分析研究《60分钟》节目的过程中,大家认为这就是一个调查性栏目
,把《新闻调查》做成调查类节目在栏目组形成了共识。按照当时的理解,
调查节目应该是对一个利益集团不愿意公之于众的事实的报导。在研讨中,
大伙还提出用调查的方式来做这种深度新闻节目的构想,对理想中的节目形
态做出了初步界定。比如採用纪录式的双机拍摄方式,使用专任出镜记者,
节目既是拍摄採访对象,也是拍摄记者的活动,这在当时的中国电视界是开
创性的。
另外,处于高昂创业激情中的《新闻调查》人,对栏目寄託了深厚的期
许和远大的职业理想,希望通过记者的调查,通过一期期节目,对中国社会
产生影响。
P7-8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