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语文新课标经典必读:朝花夕拾·吶喊

2020-01-22 18:52:37 百科
语文新课标经典必读:朝花夕拾·吶喊

语文新课标经典必读:朝花夕拾·吶喊

基本介绍

  • 书名:语文新课标经典必读:朝花夕拾•吶喊
  • 出版社:宁波出版社
  • 页数:199页
  • 开本:32
  • 品牌:甬图文化
  • 作者:鲁迅 李淑娟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52603491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语文新课标经典必读:朝花夕拾·吶喊》为《语文新课标经典必读》之一,由李淑娟选编。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年),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是破落封建家庭出身,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留学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回国后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实际领导者之一。他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书目录

朝花夕拾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五猖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吶喊
自序
狂人日记
孔乙己

明天
故乡
阿Q正传
社戏
读后感
考题自测

序言

鲁迅(1881一1936年),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他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时当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过程中,民众生活日益困苦。鲁迅的寨庭也遭受了一系列重大变故,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这一系列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
鲁迅曾先后入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后来留学日本学医,打算拯救和父亲一样不幸的人们。但后来他被中国人的精神麻木所刺痛,毅然弃医从文,以笔作剑,同反动势力展开斗争,并唤醒愚昧、麻木的民众。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着译,他的《朝花夕拾》《吶喊》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结集,最初在《莽原》上连载时题名为《旧事重提》。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这十篇散文虽然都是回忆性文章,但是作者是将多种表达手法相互糅合,截取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片段加以生动描述,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吶喊》收录了鲁迅在1918—1922年间创作的十余篇中短篇小说,旨在描摹“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为新文化运动“吶喊”助威,“慰藉那在寂寞里宾士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作者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刻画了阿Q、狂人、孔乙己等一批典型人物形象,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在此,我们选择《朝花夕拾》和《吶喊》中具有代表性的篇目集成这本书,并加以详细点评,以方便青少年读者理解。相信小读者们一定可以与这位极富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大师展开有益的心灵对话。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