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2020-02-01 19:00:57 百科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是2012年1月1日朝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俄罗斯)契诃夫。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书名: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 页数:160页
  • 开本:32
  • 定价:11.80
  • 译者:谢素素
  • 作者:(俄罗斯)契诃夫
  •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05430075, 7505430076
  • 品牌:朝华出版社
  • 编译:刘云昭

内容简介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名师导读版)》选录的短篇小说内容丰富、语言洗鍊、文体简朴。作品多取材于平凡的日常生活,表现的却是重大的社会问题。此外,作品中有大量抒情段落,形成一种特殊文体——抒情心理短篇小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限的回味。《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名师导读版)》收录了契诃夫的代表作《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苦恼》等篇目。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名师导读版)》没有惊险的事件,很少有急剧_的转变和紧张的场面,甚至没有强烈的情感冲突和複杂的心理分析。契诃夫的质朴,在于他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发掘人生的悲剧,让我们能从中体会到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沉痛。如《苦恼》中,老马车夫约纳唯一的儿子死了,他想把自己的满腹悲痛向人倾诉,但无人理睬,他只能在夜深人静之时,向自己唯一的“伴儿”——老马倾诉自己的悲苦。

图书目录

名师领航
小公务员之死
在理髮铺里
变色龙
文官考试
小人物
大人物
苦恼
多余的人
万卡
胖子和瘦子
新娘
跳来跳去的女人
套中人
在流放地
复仇者
读后感
考点细练·阅读备考方案

名人推荐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本套图书编写严谨,内容贴近教学,实用性强。
——苏立康 着名教育专家,现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市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
文学名着是人类文明成果的象徵,阅读经典名着,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展其心智的有效途径。本套图书编排了课外知识连结,可进一步丰富学识,拓展视野。
——崔峦 着名教育专家,现任全国国小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语文课程标準专家组核心成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这是一套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名着,通过激发阅读兴趣和扫清阅读障碍,使读者可以轻鬆地亲近经典,提高文学素养,并领略文学的魅力。
——程翔 全国着名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现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写委员。
本套丛书内容编排新颖、独特,品读、赏析的同时,还对书中的考点进行了提炼,通过阅读,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成绩。
——钱守旺 全国着名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国小副校长。

媒体推荐

无论是作为一个作家,还是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契诃夫的成长和发展道路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他的作品的社会一艺术价值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契诃夫是人民的作家,他的优秀作品是人民的宝贵财富。契诃夫的显着特色是他能够从最平常的现象中揭示生活本质。他高度淡化情节,只是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藉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出真实的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现重要的社会现象。
托尔斯泰曾经称讚契诃夫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他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藉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

目录

套中人/001
胖子和瘦子/017
站长/020
哀伤/024
一件艺术品/031
村长/037
未婚妻/044
农民/068
睡意矇眬/105
瞎琢磨/110
醋栗/115
猎手/128
带阁楼的房子/134
万卡/155
挂在脖子上的安娜/160
跳来跳去的女人/176
姚内奇/209
小官吏之死/233
乞丐/237
运气不济/244
在钉子上/250
名贵的狗/253
苦恼/257
识字的蠢人/264
宝贝儿/271
六号病房/286
哼,这些乘客!/350
嫁妆/355
变色龙/362

序言

契诃夫(1860—1904),全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生于俄国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艺术大师、着名的剧作家。
1860年1月29日,契诃夫出生在一个小市民家庭。父祖两辈曾为农奴,祖父经过一番努力,当上了地主家的经理,并陆续积攒了一笔钱,1841年为一家人赎了身。之后父亲经营杂货生意,杂货铺破产后,全家迁往莫斯科,只有契诃夫一人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他的主要创作领域为中短篇小说和戏剧,其中短篇小说成果尤丰,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契诃夫对小市民的庸俗、保守、空虚、自私和麻木的特性有着刻骨的憎恨。他深刻了解小市民的弱点,那就是既贪婪又好逸恶劳;既嚮往奢华的生活又胆小怕事。这些小人物对人类、对未来很少关心,只在身边百无聊赖的琐事上寻找刺激。契诃夫的小说善于通过对这些小人物幽默可笑的描写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他的作品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墨诙谐、寓意深刻。这些作品或嘲弄官场丑态,或调侃人生尴尬,亦庄亦谐,妙趣横生。
契诃夫一生创作了七百多篇短篇小说,还写了一些中篇小说和剧本,本书所选的作品来自契诃夫创作的前后两个时期的代表作,包括读者比较熟悉的《变色龙》、《套中人》、《胖子和瘦子》、《小官吏之死》等,另外,还有一些轻鬆诙谐的纯幽默小说。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在这篇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鞭挞了小人物身上十足的奴性。一只小狗咬了金银匠的手指,巡官奥丘蔑洛夫对官司的判定完全取决于狗是不是将军家的,根据这一基点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孔。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主人公奥丘蔑洛夫经历了六次变化。如果狗主人是普通百姓,那幺毫无疑问弄死小狗,株连狗主,中饱私囊;如果狗主人是将军或将军哥哥,那幺他奉承拍马,邀赏请功。他谄媚权贵的本性是永远不变的。因此,当他不断地自我否定时,他是那幺自然而迅速,不知人间还有羞耻二字!作者的讽刺是那幺辛辣,让人拍案叫绝。
再来看看小说的名字,“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他动物的侵害,作者在这里只是取其“变色”的特性。如今“变色龙”已经成为一个代名词,人们常常用它来形容那些在相互对立的观点间变来变去的人。
在《套中人》一篇中,契诃夫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的别里科夫形象。契诃夫让“套中人”晴天雨天都带上雨伞,戴着墨镜,竖起领子,戴上套子,钻进帐子,成为一个漫画式的人物。别里科夫的世界观就是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却起着为沙皇专制助纣为虐的作用。他辖制着大家,并不是靠暴力等手段,而是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使整个镇上的人“透不过气”。可以说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但也是受害者。
从艺术角度说,讽刺手法的大量运用是小说最大的特色。作者首先以夸张的笔墨给别里科夫画了一张惟妙惟肖的漫画,接着运用巧妙的对比手法,将他荒谬绝伦的思想和他一本正经的语言构成对比,读来使人忍俊不禁。
《胖子和瘦子》是一篇幽默短篇小说,从不同角度再现了小人物的猥琐和软弱,小说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样两幅画面:一幅是,瘦子带着他的妻子和眯着一只眼睛的儿子,在火车站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胖子。热情拥抱,彼此亲吻。瘦子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家庭、个人现在的情况。整个画面中气氛异常亲切;另一幅是,胖子说自己已经做到三等文官,并且有了两个星章。这使刚当了科长不久的瘦子大吃一惊,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尴尬—惭愧—佩服—奉承,胖子最后只好扭头告别,在瘦子一家毕恭毕敬的目送下离去。整个画面的气氛是紧张、拘泥和冷索的,让人感到阴晦、浑浊而气闷。
作者通过这两幅气氛不同、基调不同、色彩不同的画面,给人们勾勒出一幅惟妙惟肖的19世纪末期俄国社会的世俗图,酣畅淋漓,入木三分。
《小官吏之死》写于1883年,小说情节简单,作者只讲述了小官吏打喷嚏之后被将军的一声吼活活吓死的故事。小官吏谨小慎微,胆小愚昧,简直到了变态的地步,作者寥寥几笔便塑造了生活没有安全感的小人物形象,同时对这个小人物的懦弱无能表达了同情之心。
1884年至1886年间,契诃夫把视线转向劳动者的困苦生活。《苦恼》是契诃夫早期创作中的一次艺术上的飞跃。小说构思了这样一个结尾:人无奈地向马儿诉苦。这强烈地渲染着社会的世态炎凉。《万卡》可以说是《苦恼》的姊妹篇,小说描写了九岁童工被力不胜任的工作折磨得筋疲力尽,还要受店主的打骂和凌辱,在无处申诉的情况下只好偷偷给爷爷写信求救。万卡的天真心灵、做学徒生活的苦楚、对祖父和故乡的眷恋,这一切都巧妙地互相穿插和渗透,使读者深深地同情小万卡。正是在这些作品中,欢乐俏皮的契诃夫逐渐成长为严肃深沉的契诃夫。
契诃夫在创作小说时有自己独特的叙述方式,即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处理,从最平常的现象中揭示生活本质。快节奏、简单、质朴构成了他独特的文风,他高度淡化情节,凭藉巧妙的结构设计、对生活和人物做真实的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现重要的社会现象。此外,诙谐幽默是契诃夫小说的另一大特色,在轻鬆诙谐的调侃中达到辛辣讽刺的目的。而恰恰简练的叙述语言和人物对白是诙谐幽默最有效的载体,他的名言“简练是才能的姐妹”也成了后世作家孜孜以求的座右铭。儘管他的作品大部分是日常生活的缩影,但他绝不会陷入日常生活的“泥沼”之中,反而使作品深刻的现实主义形象升华为富有哲理的象徵。在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现方面,契诃夫不重于细緻交代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力求从人物的言行举止中表现人物内心的活动变化。契诃夫具有高超的抒情艺术才能,善于找準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巧妙而多样地流露他对觉醒者的同情及讚扬,对堕落者的否定和厌恶,对美好未来的嚮往,以及对丑恶现实的抨击。
有人曾这样评价过契诃夫:“他不是在‘写’小说,或者像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作家在编小说,他是在‘吐’小说、‘流’小说。他无须编故事,甚至也不需要构思,他的故事在空中四处蕩漾。他能从任何角度开篇,又能从任何章节断流,但都是天衣无缝,都是自然胶合。他的人物不请自来,他的情节随手拈来。他仿佛只要拿起笔,就像拧开了自来水龙头,小说便如水源源流出。单刀直入,不拖泥带水,高度浓缩与深入浅出的表现,更增加了作品的韵味。”
高尔基曾说:“只要用一个字就足以创造一个形象和一个句子,就足以写成一部短篇小说,一个使人惊叹的短篇小说,作为作家,契诃夫是当代的艺术家中唯一掌握了‘言简意赅’这种高超艺术的,这是一个独特的巨大天才。”
列夫·托尔斯泰也给契诃夫极高的评价,称他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而且还说:“我撇开一切虚伪的客套,肯定地说,从技巧上讲,他,契诃夫,远比我更为高明!”
人们到底想要什幺样的生活?契诃夫虽不像高尔基那幺明晰,但作为一位作家,他讲出了社会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喊出了人民民众对新生活的渴望。他已经不属于一个时代,也不属于一个国家,他的魅力在他离开一个多世纪之后,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历久弥新。无论是作为一个作家,还是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契诃夫作品的社会艺术价值都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