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咏汉高祖(王珪诗作)

2019-09-27 19:37:40 百科
咏汉高祖(王珪诗作)

咏汉高祖(王珪诗作)

《咏汉高祖》是唐朝诗人王珪和于季子的诗作,分别见于《全唐诗》卷30和卷80。汉高祖即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前256-前195年),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今徐州市丰县)人,性情豁达大度,曾为泗水亭长,起初参加由陈胜、吴广带领的起义,后加入后楚怀王的阵营,公元前207年,率军攻进秦国的首都鹹阳,灭了秦朝;同年,项羽入关,被封为汉王。后以巴蜀、汉中之地为基地,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文有张良、武有韩信、后方有萧何的辅助下,于公元前202年消灭项羽,统一中国,建立汉朝。两首诗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歌咏了汉高祖刘邦的事迹,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咏汉高祖
  • 创作年代:唐朝
  • 作品出处:《全唐诗》卷30和卷80
  • 文学体裁:诗
  • 作者:王珪,于季子

作品原文

咏汉高祖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宾。
高抗威宇宙,贵有天下人。
忆昔与项王,契阔时未伸。
鸿门既薄蚀,荥阳亦蒙尘。
虮虱生介冑,将卒多苦辛。
爪牙驱信越,腹心谋张陈。
赫赫西楚国,化为丘与榛。

作者简介

王珪
王珪(571—639) 唐太原祁人,字叔玠,出身于官宦之家,“性沉澹,志量隐正”。王僧辩孙。王珪少孤,叔父王頍因参与汉王杨谅谋反,被诛杀,王珪受到牵连,隐居于终南山,直到隋朝灭亡。李纲以其“贞谅有器识”,荐为世子府咨议参军,为太子舍人,成为李建成的心腹。玄武门之变后,召拜谏议大夫,迁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贞观二年任侍中,与房玄龄、魏徵、杜如晦等齐名。《旧唐书》评价他:“性雅淡,少嗜欲,志量沇深,能安于贫贱,体道履正,交不苟合。”人称唐初四大名相。卒赠吏部尚书。参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鉴赏

王珪(唐)的《咏汉高祖》选自全唐诗:卷30_1。这是一篇关于怀古的五古。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