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三部曲(第九届茅盾文学家获奖作家李佩甫作品)》读后感_700字
《平原三部曲(第九届茅盾文学家获奖作家李佩甫作品)》读后感700字
4千多页的大簿头终于仓惶啃完,我的脑子里装下了满满整个平原,土地和行走的人群。
像大多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作者花了大力气把村庄,土地和人在时代滚轴里搅了大半个世纪,刻画出羊的门中的呼伯呼天成,生命册里的骆驼和老姑父,城的灯中的冯家昌。
也许是不同时期写作的关系,羊的门里作者创作的原始状态明显浓重很多。羊的门偏重于这个门字,圣经援引说,“上帝对羊的门,凡从门进的则得永生,反之,不从门进的就是偷盗者”,故事这里有平原绵羊地上一个智者老人的叱咤岁月,有官场中行色匆匆的上窜下跳,有人性弯曲的无骨脊梁,有贫贫地域和溃败精神冲击的暗城,而通篇,呼伯在翻云覆雨的政治变革中屹立不倒的远见着实为他手下的羊城治理添了不少的力量。
城的灯,偏重于灯,冯家昌在城市与农村发展的磨合轮中偏失了寻找光明的力量,而纯朴的农村妇女刘汉香在平原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升染的人格魅力的光芒恰恰和家昌的小我成就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生命册是一本册,他罗列了十几个形形色色的人群的人生轨迹,看似无关,却又不可分离,他们都是平原上的一粒沙,一棵树,每个人在经营自己的枝桠上努力向上,不断的汲取养分的同时,留下的只有都最后一句话:一切都回不去了。骆驼的和时间“抢”道与“我”的激流勇退时的“慢”深刻挖出现代社会里紧锣密鼓发生的变化,人们在过渡的无信仰追求下所需要深层思考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语言文字的描述上有一大特点,用独有思维的拆文解字,推动文字铺衬的魅力,是很特别的一种表现手法。
就这三部作品中穿插交错的线条,可以大致看出作者创作的根基,也很希望未来能读到他更有突破性的作品。简陋书评,暂作马克一下记忆的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