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正文

《高兴死了!!!》读后感_1700字

2019-10-02 18:00:43 读后感

《高兴死了!!!》读后感1700字

有一位叫珍妮·罗森的美国人,1973年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她是一位高功能抑郁症患者,同时伴有患有严重的焦虑症、回避型人格障碍和偶发的自我感丧失症等多种障碍症。

由于这些疾病,使得她只要一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会自然昏倒,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衣衫不整地醒来;总会无意识地拉扯自己的头发;夜里失眠的时候喜欢将自家猫身上的毛全部拔光,然后把嗨翻了的死浣熊标本想方设法地骑在猫咪身上,拿着相机在客厅里追逐着到处乱跑的猫咪玩;她会在快递员上门送快递时,把死浣熊标本从门缝里伸出去,将对方吓一跳……

但就是这样一位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她却写了一本书,一本给人带来快乐的书,书名叫《高兴死了!!!》。

这本《高兴死了!!!》就是珍妮讲述自己如何与抑郁症相处的。

书中没有科学式的理论,没有苦口婆心的鸡汤说教,只有各种荒诞离奇的文章和对话,以及一些混乱的想法,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比如她会突发奇想猫咪为什么打哈欠却不会传染给别人,然后和丈夫维克托进行脑洞大开的争论,然后把胜利方归结于猫咪,因为在她看来,在他们争吵的过程中,猫咪不仅没有受到指责,反而还得到了一吨氧气。

按理说,长期遭受抑郁症的折磨不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吗?为何珍妮却能幽默地将自己与抑郁症朝夕相处的故事讲述出来呢?

其实,曾经的珍妮和很多其他抑郁症患者一样会因为他人的不理解和担心自己给家人带来过多的重负而恐慌、伤心难过,羞耻自责。

尽管她一直想法设法地积极治疗,但她仍然会为病发时的无能为力而感到绝望。

甚至有一次,她差点因此而死掉。

可是,她不想死,她只想活着!快乐地活着!

于是,愤怒的她开始在网上写博客,公开讲述自己的病情,并发起了一场名为“#高兴死了”的运动,呼吁大家和她一起用快乐与抑郁症恶魔抗争。

没想到,短短的几个小时,这场运动传遍了全球,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

网民的支持让濒临在崩溃边缘的珍妮深受鼓舞,从此改变了她看待问题的方式。

于是,当她正常时,她开始不断创造惊喜,在不可能的地方发现乐趣,并把所有快乐的瞬间收集起来,放在自己心里的储藏室里,在她伤心失落或者疾病复发时,用它们来回击每一个糟糕的日子。

当她为自己连续数周躺在床上,甚至有时连起床都难以做到而感到沮丧时,她就提醒自己想想曾经遵循个人意愿所做过的那些荒唐可笑但却很有意义的事情。

当她为自己不能参加女儿的家长会而深感愧疚时,她会提醒自己想想曾经和女儿以及猫咪一起躲在地毯堡垒里的快乐时刻。

当病发时,自杀的念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时候,她就会提醒自己想想丈夫曾经对她说过的那句话:“如果没有你,我的生活或许会变得轻松,但不会变得更好。”以帮助自己坚持呼吸,直到药物开始发挥作用,直到自己再次走出黑暗的隧道。

就这样,珍妮一次又一次地从漫无止境的黑暗中走向光明,对于她来说,哪怕光明的时刻一次只能有几天,但是仅仅为了那短短的几天,她都愿意为之拼尽全力。

因为,为了活着而做出的任何努力都是值得的!

珍妮成了一个生活的勇者。她再也不会为旁人看她时的那种异样的眼光而伤心难过,也不会为自己的疾病而深感内疚,反而觉得有抑郁症跟自己有一头棕色的头发一样正常,且由衷地感谢抑郁症所带给她的一切。

珍妮说:“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那份灾难、疯狂或戏剧性,然而我们对待这些可怕事物的不同方式,会让结果截然不同。”

很多抑郁症患者,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或顾虑,而让自己一个人在痛苦的深渊里越陷越深、难以自拔。殊不知,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就能因此而拯救自己的人生,构筑自己的人生。

珍妮的文字给很多处在人生低谷的人带来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有人因为读了她的文字而感同身受,备受鼓励,开始勇敢面对自己的疾病,有人因此而放弃了原先准备好的自杀,甚至还有人看了她写的文章以后,亲自找到她,只为了告诉她:“我不了解你的病情,但是我知道这个世界因为有你而更加美好。”

生活在这样一个节奏快、压力大的时代,如果我们每个人每每遇到问题时,都能够用积极的方式去面对,那么,得抑郁症的可能性一定会大大降低,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