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后感_2600字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后感2600字
这句话大家一定不陌生:“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描述的是工业革命发生后的时代,却同样适用于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习大大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上都以此来形容当今的国际经济形势。
其实完整的开头是这样的: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同一个社会何以有如此大的差别?是上帝之手缔造的?还是不可撼动的固有阶级?其实从个人角度可以归结于每个人思维方式的不同。网上传过一张穷人和富人思维差别的图。
看完此图,如果你是觉得自己不可能有这种富人思维,那么你又陷入了穷人的思维。思维不是天生的,谁都可以去改变它,但如何实现跨越呢?还是阅读。
特别是阅读好书,网络碎片化阅读让我们漂流在信息海洋的表面,而好书阅读带我们向下深潜,汲取深藏水底的精神清流。这就是斋藤孝在《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这本书中提出的“深潜力”。具有深潜力的人,他的精神世界是丰腴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甚至整个人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可以说作者斋藤孝的人生就是被书改变的。在功成名就之后他曾回忆:“在不得不复读的时候,我的内心受到巨大冲击。”冲击并没有把他打倒,反而开始拼命学习,拼命看书。不仅把老师有推荐过的书看了个遍,还熟背诵一些经典书目。32岁前的斋藤孝并没有稳定工作,听到一些同学的优渥的现状也让他倍感压力,曾非常压抑。如果说没有这段经历,那明治大学文学部就少了一个优秀的教授,社会就少了《提问力》、《阅读的力量》、《如何有效提问》、《超级阅读术》、《学会学习》、《深阅读》等一系列优秀的书籍。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这本书是作者针对当前网络时代,人们“机”不离手,看似时刻在阅读,实则被碎片化信息支配的情况下重新审视读书的意义,并提出来创新性的读书方法。希望人们明白,唯有通过读书掌握了“深潜力”,才能找到地底珍贵的宝藏。
斋藤孝《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介绍的方式可以从: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读好书:从经典开始
何为好,首先是经典,其次是适合自己。经典书经得起时间和读者的检验,比如日本的夏目簌石、森鸥外等等,中国的至圣先师孔子、孟子等等,他们的书一次次再版,历经千年不衰,代代被奉为圭臬,这就是经典。斋藤孝对经典书赞不绝口,为此专门写了一本《经典的魅力》详细介绍了五十部文化、哲学及文学名著的精华,并将其活用,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经典。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消遣读物越来越多,导致越来越多粗糙滥制的书籍借机充斥市场,有些靠营销手段标榜畅销书占得一时销量。却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几年后就黯然退出市场。而这种书看多了花费时间不说,看过内容也记不得多少。
很多人似乎对经典有误解,觉得咬文嚼字太深奥很难读,对于难读的经典书斋藤孝提出了“偷食古典”的技法。暂且放下原书,先从针对其价值或当代意义的解读书籍开始阅读;或者选择比较白话的译文。
除了经典可以读,斋藤孝还提出了读人物传记的方法。在追溯天才的一生时不光要憧憬膜拜,更应该着眼于寻找那些能为己所用的内容。当今社会也可以利用书评推荐寻找到值得阅读的书籍。
二、好读书:从习惯开始
1、“自问自思”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相较于发现问题,人们往往对解决问题有种莫名的热衷。学生在课上回答问题的多,提出问题的少恰恰是这种情况的萌芽。问,其实是一个打破常规思考的过程。我们平时的思考都是基于日常经验,但只基于自己的经验来思考,“经验值”就很难提升。而提升“经验值”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看书来获得间接经验。“千世人生书中悟,无书只得一世休。”便是最好的诠释。
2、读书请读出来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现在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朗读,在学校直接开设晨诵午读等等,在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语感,增强对文字的认知力。其次,读有助于培养想想能力。
除此之外作者还介绍了:建立箱式书架,营造书香环境,让你看着一排排的书就想读;“一天一本”,传授最简单的读书方法;通过办读书会、将内容讲给别人听的“输出”方式让书真正记在心里,用在生活中。
三、读书好:从提升技巧开始
1、“转换阅读”,将内容融入自身
所谓的转换方式,就是个人对信息加工或者输出的方式,世界上的伟人或许都有自己的“转换”方式。爱因斯坦观察世界用的是“爱因斯坦转换”,梵·高用的则是“梵·高转换”。而这种转换方式是可以通过大量的主题阅读或者阅读同作者的书籍来探究。如果我们掌握他人的转换模式,那便可以预测到对方下次的转换方式。
细思极恐,如果将这点运用到商场,那便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吧。
通过大量的阅读也可以确立自己的转换方式,一旦建立这种转换方式,很多信息便进入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感,不管何种信息都能与已有的知识系统建立起关联,化为己用,从而大大加强信息的利用度。我想斋藤先生一定是这种转换阅读的受益人。
2、“据点阅读”,构建知识网络
据点,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点,围绕这个点不断拓展,从而拓宽读书的广度。平时的阅读不该局限于一方面,可以试着多建立几个“据点”,等到一定积淀时再寻找各个据点之间的联系,让据点成为一张牢固的“网络”。
3、“快速阅读”,攻克长篇小说
如果长篇小说再用逐句阅读,那么很难有人会坚持将一本书读完。作者建议我们只要抓住前情主要人物、中间对话部分,确保不错失重要内容,其余的完全可以跳过。有了这种方法是不是觉得自己看长篇小说的兴趣更浓厚了些呢!
当然作者在书中还列举了诸如“吐槽阅读”、“一生一遇阅读”、“安定剂阅读”、“兴奋剂阅读”等有意思的技巧,不妨去书中一探究竟。
《深阅读》虽然在整体逻辑上有些零散,却不妨碍读者感受作者在这个浮华烦躁的社会中难能可贵地对文字一直保有虔真和敬重,以至于他的文字有种打动人心的力量。就如斋藤孝所言:既然生为日本人,读过《源氏物语》的人生和没读过的人生,在厚度上是有差别的。人生的厚度就在我们所看过的一本本书中慢慢积淀下来,不断丰腴你的精神世界,随着精神世界的丰腴终将带着你的思维完成完美的蜕变。趁着岁月静好,图书千卷,捧起书,让它拯救精神世界的荒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