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读后感_1000字
《刀锋》读后感1000字
就如昨天的一场雪,是惊喜的相逢。
这本书断断续续的读了有一两个月,终于收尾。可是想说些什么却是些没有逻辑没有言语能形容的复杂。收获很多,因为是在这个于我很特别的时期,迷茫,还没有看过世界,对人生的思考也没有那么深刻的一个时期,毛姆无疑是给了我一个新的世界观。
我喜欢书里的每一个角色,都在彰显着每一种人生态度。于我的角度,他们都是利己主义者,拉里对自我的追求,放弃婚约,又自以为能救赎苏菲而要娶她;伊莎贝尔对拉里狭义的爱不过在物质面前是无关重要可以抚去的尘埃,后来的对苏菲的嫉妒而设计杀了她;格雷对需要钱财地位来证明自己;艾略特势利虚荣精明,利益至上。说利己主义,并非贬义,人打从在这个世上,无不是为了实现自己所需的而所作所为,各人有各人的追求,无需苛责或比较。或是放于现代的各人身上,也不能不苟同。
毛姆的书里,从来都可以直观清晰的看见人性。是善与恶,冷漠与怜悯,自私与宽容,总之人性里所有对立面的词都可以全部融为一体的加注在一个人身上。所以拉里在探寻中最开始想要知道的恶的先天与后天,始终与存在的问题,我觉得人性如此复杂,是因为恶与善总是一体的,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你所看到的一个人的一面是在特定的时间,条件,社会环境下所呈现出来的,所以善恶被社会环境影响,也可以说取决于社会环境,这是不可控的一部分,然后被心智所接纳与否,换句话说你是纵容善或恶还是制约,这便是为人可控的。(仅为一些个人的观点)
在书里的后部分明显进入了一个对拉里追寻的东西的探讨,关于绝对,信仰和轮回等。这里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经历太少,很难去接受和应承这种深度的思考,我是典型的唯物主义,是就于我现在的认知中,我承认自己现在的年纪目光是短浅的,但不是不可一成不变的。希望等自己有更深的认识后能再来读一遍。
拉里最后仍在追寻中,他是年轻的,他最终找没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这个结果不重要了,而是他自己说的,知道自己至少在路上。是他自己选择并热爱的生活方式,其实是很好的结局了。
自己何曾不像前期的拉里一样,想要读大量的书,然后在路上,至少在这样的一段时间里是可以思考,明白一些东西的。但是不同于拉里的是,我想要的在路上,是为了最后能停下。
拉里,人生导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