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正文

《情人(情人·乌发碧眼)》读后感_900字

2019-08-13 22:50:18 读后感

《情人(情人·乌发碧眼)》读后感900字

前不久读艾柯的《带着鲑鱼去旅行》没能读懂有点懊恼,刚读完杜拉斯的《情人·乌发碧眼》一书又有同感,读着让人压抑未完全看懂,杜拉斯的叙述风格与我阅读其他的书不一样,她打破了很多叙事风格和规则,随意变换的人称,视角,以及并非平铺直述的写作方式,就像在一堆老照片中零乱的找回一段过往,你必须用心的找对哪张照片串连起来才行,可能读懂这本书必须是和她心意相通的人。两部作品相比较我更喜欢《情人》,《情人》读起来至少理解其大概,小说以一个年仅十六岁的法国少女,在渡江时与一个中国富家少爷邂逅开始,沿着这条叙述线索,渲染出一幕疯狂而绝望的爱情悲剧,主人公也就是作者本人是一个在死亡、暴力、痛苦、绝望和贫穷的环境下生存着且遇到她一生第一个情人,她一边放荡一边忠贞、一边痛恨着她的母亲兄弟又一边深深的疼爱他们、一边在日后不断有新得情人出现在她的生活里一边确如此执念和难忘她的初恋情人,她就是一个深刻得矛盾纠结体和自恋者。读着让人匪夷所思又有看完有想再看一遍的冲动,想把那些忽视的不够理解的细节补齐,看看有没有后来铺陈的迹象,看看哪里错过了伏笔和暗示,想认认真真把她这一生再从头经历一遍,想把故事的碎片一片片拼凑完整,直到读懂她!脑海里不由浮现出多年前看的梁家辉主演的电影《情人》,影片的结尾少女倚在远轮护栏上离开渡江时的场景很唯美:在遥远的地方,在没人注意的角落里,无声无息地,她像上次一样倚在栏上,她知他在凝望自己,她亦在凝望对方......
翻译家王道乾先生:“《乌发碧眼》写的是厌世, 一对男女对虚实不定的世事所怀有的莫名焦虑,同时又从较为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现代人对性爱的感悟和反思。”的确,故事里的性,爱;哭泣,死亡;黑丝巾,白床单;睡,醒;面孔,蓝眼睛黑头发;海滨,房间...这些几乎构成了整个小说,光是这些意象就足以杀死一个弃世的人了!我想这部作品如果拍成电影应该是成本最低却最难演绎的,杜拉斯这个让人难懂的女作家,读懂她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