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正文

《呼兰河传》读后感_700字

2019-08-30 20:19:34 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700字

这本书,让我想到冰心,想到《朝花夕拾》,我思其原因许是缘于萧红整本都是以孩子的眼光描述童年时的小镇吧。

看了《黄金时代》后再接触的《呼兰河传》,更加惊于萧红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抗战时代不与世俗大流相同,别的作家多是激励抗战士兵,痛骂日军,而她却转而忆起了童年,批判起了封建。也许是因为,的的确确,那个童年也许不怎么美好,但那是一个有祖父在的童年;那个园子也许足够荒凉,但却是自由自在的时光这样的原因吧,在流离奔波中,这成为了她心灵的安放之处。

在刚开始看时是没甚耐心的,萧红在开头时的描写实在是琐碎且细致。但在团圆媳妇那,以孩子的眼光加上些许的客观的想象,这劲道 ,力透纸背,使人读后深刻地了解到当时的人们有多么愚昧,“破钱消灾”,到底是怎么一个“破钱消灾”。

冯歪嘴子那,其实看的不甚明了,是想夸耀一种将事情看开、坚强地活下去的精神,还是指一切事物都会迎来美好希望的这样的一个理念?

整本书描述了众多愚昧无知的看客,他们贪便宜,借大泥坑为由吃有问题的猪肉;他们信所有有意思的传言,只想着怎么给生活添加哪怕一点点的乐趣;他们信许多歪门邪道,将愚昧无知表现得尽致淋漓……我觉得这样的看客,与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是极其相似的,甚至我感觉并无什么矛盾之处,这是当时典型且普遍的冷漠且封建的看客。萧红她们这类作家以笔为武器,直接地揭露当时的社会情况。当时的那个社会似那个大泥坑,那些看客似嗡嗡作响的围着大泥坑、与大泥坑相依相生的绿头苍蝇,于是,有因有果,恶性循环。

我认为这本书的主要价值也就是在于此处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